解放战争-第十五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1947年2月1日,华东战场上的鲁南战役结束没多久,毛泽东在延安召开了一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他起草了一个叫《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党内指示。
这在当时当刻是一个令人极度费解的指示,不仅是党内一般干部难以理解,就是党内的高层领导干部们同样难以理解。
这个指示宣布:
“目前各方面情况显示,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即是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我党的任务是为争取这一高潮的到来及其胜利而斗争。”——《毛选第四卷,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大家刚看到这个指示的时候是完全想不明白的,这到底是在说些什么?
这个所谓的“高潮”到底在哪里?一点也看不见啊。
看不见是正常的,指示里说得很清楚:现在是它的前夜。如果人人都可以看见,那就不是前夜了。
前夜两个字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说它快要来了,但是还没有来,所以是前夜;第二层含义就是,在光明和希望到来之前的黑夜,往往是异常黑暗和残酷的。
这里所说的黑暗和残酷,指的就是随着解放区的不断丢失,共产党人的生存进入到了最为艰苦的阶段。
而就在这个指示发布的同时,胡宗南大军已经逼近延安,占领了陕甘宁边区关中一带,扫清了自己的侧后,此时已再无后顾之忧,其兵锋可直指延安城下,延安极有可能守不住了。
这个时间点,也恰恰就是华东战场上,国军逼近山东首府临沂,临沂也即将丢失的时间点。
而在此之前,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华北解放区首府张家口已经先后丢失,东北民主联军被一路追到了松花江以北,此时形势尚未扭转。山东解放区临沂和陕甘宁边区延安眼看也已难保。
从后来人的视角去看,当然可以云淡风轻的说上一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可是在当时的时候,这句话一开始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不仅是不被理解,而且要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从历史上看,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先例。
这是因为人和地从来都是绑定在一起的,没有地,拿什么去养人?
历史上的起义和造反,不外乎是两个途径。其一,割据一方,再不断扩大战果;其二,四处流窜,以求扩大影响力,最后还是要建立稳固的后方。
总之,自古流寇从来不能成功,这是因为一旦沦为流寇,生存就要发生严重危机,往往外部围剿还没来,内部就先斗了起来,最后归于消灭。
所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看似如此简单的道理,在历史上却近乎空想。
此时经过大半年的战争,共产党人所占领的主要城市和几乎所有的重要交通线和交通枢纽已全部丢失,首脑机关所在地延安也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下。
因为解放区土地面积的缩小,生存已经陷入了极大的困难,在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减少了一半以上,重要的军需物资棉花更是减少了70%。当战争被推向解放区内部时,解放军必须依靠区域内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作战消耗,由此造成解放区百姓的战争负担越来越重。拿陈毅、粟裕所在的山东解放区来说,双方在华东战场上的兵力投入接近百万,再加上近130万的支前民工,粟裕就此说道:“人力、物力的消耗空前巨大,山东的水都几乎要喝干了”。
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出现了“农民的鸡、猪、牲口看见的不多了,村庄的树也不见了”的残酷情形。
艰难的处境和极大的困难都是真实存在的,谁忽视了这些困难,谁就是愚蠢的。
然而这个世界上的困难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战胜的,一种是不可战胜的。
共产党人虽然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处境,但是这些困难却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毛泽东领导的这支人民军队,与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军队都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一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军队,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去看,我们所说的人民,主要就是指农民。所以,只要有农民的地方,就有这支军队的生存空间。
正因如此,所以也只有这支军队可以做到“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因为即使失去了那些原先被解放军占领的土地,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依然还有其广阔的迂回空间,他们并不会因为失去部分土地,就变成流寇。
一句话,只要有农民的地方,共产党人就能够生存下去。
这简直堪称行走的根据地,这是历史上任何一支其他类型的军队都无法做到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完全就是人民军队才能拥有的专属技能。
当时有记者采访毛泽东,问他如何看待国共双方战争的胜负。毛泽东的回答里连“军队”两个字都没有提到,他根本不屑从单纯的军事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他只是说:“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蒋介石肯定要失败,因为他反对农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在当时的中国,所谓的为人民服务,站在人民一边最直接也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土地革命,抛开土地革命去谈什么为人民服务,都是无稽之谈。
所以尽管此时的共产党人已进入生存最艰难的阶段,但是这种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而蒋介石那边就不同了,他所面临的困难,是根本不能被克服的。
说困难不可能被克服,不是说这个困难有多大,而是指的它那个集团本身恰恰就是制造一系列困难的源泉。一旦它着手克服自己的困难,它就必须掐灭困难的源头,而一旦它这样做,那么它也就否定了自己的存在。
老蒋集团所面临的困难可以总结为三点:
从军事上看:它的有生力量一直在被消灭的状态中,军队减少的速度非常之快。从1946年7月全面开战以来,正规军已经被消灭了56个旅,平均每个月被消灭8个旅。被消灭的这56个旅的兵力,已经占其进攻解放区的218个旅的四分之一。照这个速度,还不用两年的时间,他的军队就要被消耗殆尽。
从财政上看: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7年,仅仅过去两年的时间,由于大量的印刷纸币,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平均上涨了近6万倍。民族工商业普遍破产,罢工、罢课斗争不断涌现。蒋要继续打下去,就不得不恢复恶劣的征兵制和征粮制,这就进一步加深其与农民的矛盾。
从政治上看:如蒋自己所说:“现在中外人士对于国军的观感,总以为我们军官没有一个不是贪污的,没有一个不是吃缺额的,经理的业务没有一个不是腐败的,国家发给士兵的粮饷,士兵总不能全部得到,而被军官从中克扣。外人对我们有这种观感,这真是我们革命军人的奇耻大辱!我们每一个革命军人对于这种讥评,一定都不能忍受。但是反观我们军队的事实怎么样呢?事实上我们上面发下去的经费,是不是都能到达士兵的手里呢?现在前方有些士兵没有饭吃,只能以小米充饥,衣不蔽体,鞋袜俱无,尤其是伤病的士兵,缺乏担架,缺乏医药,许多长官不加过问,听其自生自灭,痛苦非凡!这种情况,怎么能使士兵信仰长官?怎么能使他们见危受命,赴汤蹈火?”
看吧,其实蒋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彻底腐败了。这种腐败和堕落带来的是其完全的孤立。这意味着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反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正在逐步形成。
军事和财政上的问题,最终也都要从政治上反映出来。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说蒋一旦着手克服困难,它就否定了自己的存在呢?
因为他一旦开始试图扫除贪污,那么它就几乎要扫掉全部的党国要员,甚至要扫掉他自己。如他后来所说,不扫就要亡国,而一扫就要亡党。
他也尝试着学习共产党去搞土地革命,可是很快他就会发现,依靠地主去搞土地革命,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地主会自己斗自己吗?不但不会,他们还会借着土地改革,进一步兼并农民的财产和土地,比如之前我们说的搞什么零首付租种土地,结果农民贷款还不起,连底裤都给你收回去。
蒋介石集团本身是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阶级的代表,而制造出他当下困难处境的恰恰又是地主和买办集团所奉行的这一整套剥削制度。要解决困难,就要否定整个地主、官僚买办制度,而一旦这样做,就是要革地主和买办们的命,而这不恰恰就是共产党人正在做的事吗?
不解决困难的源头,怎么可能解决困难?而蒋介石的矛盾就在于,他那个集团本身就是他所遭遇的一切困难的源头。
毛泽东在当时共产党人面临着最为艰难的生存处境的情况下,所以能作出新的革命高潮就要来临的预判,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蒋介石的真实处境。
当蒋介石开始由原来的全面进攻,转向朝着华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那一刻开始,毛泽东就知道,蒋的进攻颓势已经显现出来了。
“蒋军兵力不敷分配,征兵不足规定数额,这同他的战线之广和兵员消耗之多,发生了严重的矛盾。”——《毛选第四卷,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而这个矛盾的直接体现,就是蒋开始转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看似华东地区和陕北遭遇的攻击空前的猛烈了,但是它却是一个转折点,是一个蒋兵力下降,进攻不足的转折点。此后此消彼长,胜利的曙光自然就可预见了。
同时,由上海和北平发展起来的反对蒋介石的学生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大城市,其规模已然超过了“一二九”抗日学生运动。这意味着全国的反蒋统一战线就要形成了。
毛泽东对当时党内不解的人解释到:发这个指示很重要,这种文件,去年还不能发。总的形势,是说革命高潮就要来了。这种革命高潮在半个世纪中只有过几次:辛亥革命,北伐,抗日战争。
解释完革命“高潮”的含义以后,会议的最后,毛泽东再一次发言:“要使一切没有土地的人有土地。”
胡宗南的大军很快逼近了,一开始毛泽东是很想保住延安的,但是敌我军力相对比差距实在太大。
国民党军队用来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总兵力共34个旅25万人。
基本部署是:以胡宗南直辖的十五个旅由宜川、洛川向北推进,担任主要突击;并以五个旅维持后方兼充战略预备队;以青海、宁夏的马步芳、马鸿達等部自甘肃、宁夏向东南;以邓宝珊部自榆林向南,担任辅助突击。
而此时整个陕甘宁解放区防御部队仅仅五个旅的兵力,共计2万8千人。
也就是说,从总兵力的部署上看,国军在陕甘宁边区周围的兵力几乎是解放军的十倍。
转折点要来了,但是伴随着转折点一并前来的,是更加黑暗和艰难的生存环境。在双方巨大的兵力对比下,最终毛泽东还是决定放弃延安。
当时担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师哲回忆,在他刚得知中央决定放弃延安的时候,骑马急行了几十里赶到王家坪去见毛主席,他忧心忡忡地问主席,可否设法保住延安?
毛主席点了一支烟,微笑着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的想法不高明,不高明。不应该拦挡他们进占延安。你知道吗?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首先,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这是主要的一面。不过,蒋委员长也有自已的想法:只要一占领延安,他就可以向全国、全世界宣布:“共匪巢穴”共产党总部已被捣毁,现在只留下股匪,而他只是在剿匪,这样,也就可以挡住外来的干预。不过这只是蒋委员长自已的想法,是他个人的打算,并非公论。但此人的特点就在这里。他只顾想他自己的,而别人在想什么,怎么想的,他一概不管。另外须知,延安既然是一个世界名城,也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他既然要背这个包袱,那就让他背上吧。而且话还得说回来,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嘛。”——《毛泽东传》
毛泽东转战陕北的革命旅程就要开启了。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