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第十章 宿北战役,华东野战军的任督二脉
一、粟裕的挑战
在后来的岁月里,粟裕回忆起宿北战役,曾说,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他指挥的有“三个最紧张的战役”:宿北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我们都熟耳能详,可是在粟裕的回忆中,像孟良崮那样的战役都没能排进他最紧张的前三名,可想而知宿北战役之艰难曲折与险象环生。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详细拆解一下宿北战役。
宿北战役为什么令粟裕感到如此之紧张?原因有四点:
第一:宿北战役是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联合后的第一战,两支部队的各级指挥员之间都很陌生,两个司令部的参谋人员之间也很陌生,甚至粟裕本人对他即将要指挥的山东野战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很陌生,这几个陌生决定了粟裕在指挥中不仅要兼顾战局发展,还要谨慎地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
第二:此战是在苏中、苏北和山东解放区大片丢失的背景下的第一个大规模反击战。不论是对华中还是山东而言,由于解放区的不断缩小,干部和战士们不可避免的会有埋怨和怀疑情绪,大家心里都憋了一肚子火。而要化解这种情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胜仗。如果这一仗输了,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之间必然容易互相埋怨,以后要再想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困难。
第三:粟裕常年在苏中地区指挥作战,对于淮海一带的地形和民情都缺乏了解。而这一仗又是两军联合作战的第一仗,至关重要。
第四:这次与粟裕的作战对手,是他从前从未交过手的,难以做到知己知彼。
正是因为以上四点原因,所以后来粟裕才会把此战排进令他最紧张的战役前三名。
两支部队的联合作战,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兵力单纯的叠加。要想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就不仅需要数量叠加,还需要质量的融合。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两股真气在体内激荡,如不能融会贯通,由其互相冲撞的话,反而容易内伤。
所以这一战,不仅是解放军在失去大片解放区以后的艰难生存局面下的反击战,同时也是打通任督二脉,令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彻底融合的第一战。
二、谁是最弱的?
此时,向整个陈粟兵团围过来的国民党军一共有四路。
我们常常说,我军作战的一个重要军事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
所以如此,是为了能够彻底全歼敌人,以补充我方力量,同时又消灭敌方有生力量,避免打成敌我双方的消耗战、击溃战。
但是一个原则的实际运用,往往比理论要复杂得多。
比如此战中,四路国民党军里面,根本没有所谓的绝对最弱的一路,四路来军都异常强大,我们看看这四路是哪四路就明白了。
第一路:司令官胡琏。
率整编十一师、六十九师、以及四十一旅和预备队三旅,由曹家集、宿迁向沭阳、新安镇进攻。
在整个国民党全部的主力部队中,又有所谓主力中的主力,嫡系中的嫡系一说。能配得上主力中的主力,嫡系中的嫡系这一称呼的,在当时的国民党主力军内只有五个,被称为国军五大主力。我们都知道的张灵甫任师长的国军整编七十四师就是五大主力之一。而眼前这第一路军中的胡琏一路,就是同样与整编七十四师并驾齐驱的五大主力之一。
这支部队是陈诚起家的资本,编制为第十八军,也被称为陈诚土木系的支柱。之所以叫“土木系”,是因为木字拆开就是十八,代表主力十八军,而土字拆开就是十一,代表十八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整编十一师。
而这一路的指挥官胡琏,此时还同时兼任十一师师长。
作为五大主力之一,这支部队又以建军最早、名将最多、实力最强为其标志性特点。
第二路:司令官冯治安。
率整编七十七、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从峄县地区向傅山口、向城一带进攻。
这一路大军虽然不是什么五大主力,而且其又以克扣军饷,败坏军纪闻名,但是其战斗力却并不能说比五大主力中任何一支弱,甚至如果在地势平坦的地域里,还要远远强于五大主力。原因是,其中二十六师是一个十分完备的装甲兵团,“配备有坦克、榴弹炮、山炮、反坦克火箭炮,并设有无线电装置的指挥车、弹药、汽油、筑路设备,甚至还配了轻便金属船只。”
其中特别是旗下第一快速纵队,是蒋介石最得意的装甲步兵混成部队,包括野战装甲车在内的所有装备都来自美国,官兵也都接受过使用这些装甲设备的严格训练,并且已经接受了缅甸战役中对装甲部队的实战考验。
所以这支部队强,强就强在它是一支装甲部队。
第三路:司令官欧震。
率整编八十三师、四十四师、二十五和七十师,由东台地区向盐城、阜宁进攻。
这里面的整编八十三师,就是在苏中战役里,被粟裕痛揍过的李默庵兵团里那支精锐之师。当时之所以选他们最精锐的打,是因为首战里,这支部队十分冒进,又没有想到粟裕敢于挑最精锐的下手,所以给了粟裕出奇制胜的机会。但是此时苏中已经被李默庵占领,八十三师也谨慎收缩不再冒进。这个时候想要再打,已不如从前那样容易找到好的战机了。
第四路:司令官李延年
率整编二十八师、七十四师、以及第七军一七一师,由两淮向涟水一带进攻。
这其中又有一个五大主力之一,张灵甫任师长的整编七十四师。
此时,整个华东战场上,五大主力中的两个,都聚集在了这一地区里面。张灵甫在此前进攻淮阴和涟水的战役中,与解放军有过反复的较量。他当时给自己的黄埔同窗,整编十一师的师长胡琏致电说:“匪军无论战略战役战斗皆优于国军。数月来,匪军向东则东,往西则西。本军北调援鲁,南调援两淮,伤亡过半,决战又不能。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吾公以为如何?”
事实证明,张灵甫对解放军是谦逊而敬畏的,他的预测也是准确的,只是此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距离兵败孟良崮的时间,已经不到他所说的“年余”了。
此时我们就会发现,从四路大军的配置来看,如果正面作战,不管是哪一路,咱都干不过。四路里面,从军事实力和装备配置去看,没有任何一路符合所谓的“弱敌”选项。
粟裕在指挥部里整日盯着地图,四路大军如潮水般涌来,严峻的形势不会给他多少时间,也不会给他足够的准备,他必须尽快作出抉择,越快越好,越快才越能掌握主动。
可是这四路大军,没有一路可以打的,怎么办?决斗又不能单方面取消。
既然找不到弱敌,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找强敌的弱点。
再强大的敌人,都有弱点。一个高明的军事指挥家,一定要善于发现强敌的弱点。
粟裕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这四路大军中,李默庵所在的欧震兵团、张灵甫所在的李延年兵团、以及装甲混成部队所在的冯治安兵团,这三路兵团都才与我军交战没多久,分别在不同方向上受到我军阻击,其中尤其是李默庵兵团在苏中战役里吃过大亏,被华中野战军干掉了五万多有生力量,所以其势必然缓慢。而且他们在与我军交战后刚刚占领一部分解放区,往往需要布防镇守,因此动作就不可能那么快。
而胡琏所率领的整编十一师、六十九师一路就不同了,他们入华东以来,一路顺风顺水,还没有遭遇过我军阻击,所以推进速度较其他三路就更快,也就自然容易更孤立,更冒进。
一支部队一旦冒进,其弱点就特别容易暴露出来,只要它有弱点,我们就有打垮它的希望。
不仅如此,从战役效果层面去看,胡琏一路大军如果继续按其方向前进,其所占领的区域将会切断苏北与山东的联系。同样也正因如此,所以这一路国军又更加急于前进,想要快速切断苏北和山东的联系。
既然如此,那就选择胡琏这一路吧。
江苏北部,宿北战役即将打响。
三、意外
胡琏这一路大军中,又分为左右两翼,其左翼为整编六十九师,由师长戴之奇率领,由宿迁进军向新安镇方向进攻;其右翼则是由胡琏亲自率领的整编十一师,由曹家集一带向沭阳方向进攻。
左右两翼齐头并进,互相策应,朝着新安镇和沭阳两个目标前进。
既然有两路?那么先打哪一路?
这个决定的难点不在于强弱的判断:从军事看,胡琏所率的整编十一师是五大主力之一,且又是国军老牌部队,兵多将悍,作战经验老道,与其作战必然是一番苦战。
而相比右翼,由戴之奇率领的整编六十九师就不同了。戴之奇这个人,是老蒋的头号粉丝,同时又是被蒋经国一路提拔和培养起来的心腹力量。在抗战时期,蒋经国曾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组织了十几个师的青年军,戴之奇就被任命为这支青年军的师长。在八年抗战中他先后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等大战、恶战,可谓九死一生,胜多败少,而且这个人作战往往身先士卒,不得不说是一名悍将、勇将。但是问题在于,在抗战结束以后,国民党军界元老为了削弱蒋经国在军队的势力,将青年军的大部分都解散了。此时,戴之奇所率领的六十九师,已经是一支建制混杂,各不相属,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因此其战斗力要远弱于整编十一师。
但是此时到底打戴之奇还是打胡琏,这个决定却并非是粟裕说了算,因为一旦两翼大军开来,必然是先打提前冒进孤立的那一路。否则你如果等着缓来的一路去打,那么自然就要陷入人家左右两翼的夹击之中。
而如果两翼始终小心谨慎,慎重前进,保持齐头并进的姿态,那么就只能先挑最弱的打。这种打法就会更加危险,因为左右两翼如互相策应,密切配合的话,我军就极有可能陷入被左右夹击的态势之中。
戴之奇帮助了粟裕,也许是因为还从未与粟裕交过手的缘故,六十九师走着走着就冒进起来了,一旦冒进,它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弱点。
这就给了粟裕一个绝佳的机会,从一支强军之中找出其弱点,聚而歼之。此时的六十九师就是胡琏整路大军的弱点。
粟裕的作战方案马上就出来了:
首先,以全军二十八个团的兵力,监视整个合围圈的其他三路大军。
接着,余下的二十四个团用于歼灭胡琏这一路大军中的左翼,即戴之奇的整编六十九师。其中,以第九纵队少量兵力钳制和阻击胡琏亲率的整编十一师。
很快,解放军各路军队都到达了各自的指定地点,准备将戴之奇整编六十九师一网打尽。
胡琏很显然已经从我军的调动之中,察觉到了某种信息,于是他召开作战会议指责戴之奇轻举冒进。而戴之奇仗着自己兼任十八军副军长的身份,同时又深得蒋氏父子的信任,所以他也反过来指责胡琏推进缓慢。
粟裕不会给他们两人争执不下,你言我语的机会了,解放军已经发起了对戴之奇整编六十九师的攻击。
此时的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都知道,这是我军两支部队联合起来的第一战,也是破釜沉舟的一战。打赢了,生存条件立刻改观,装备也可得到补充;一旦打输了,无论是南下苏中,还是北上山东,日子都会十分艰难。
但是,两军第一次联合作战,各级指挥员之间的陌生这一弱点也在我军之中很快暴露出来,战斗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意外。
此战有两个作战关键点:
一个是由我军将领叶飞率领的一纵队负责穿插和分割戴之奇部;
另一个由我军第八师抢占制高点峰山,因为峰山是戴之奇六十九师的防御支撑点,一旦他们失去这一制高点,后背立刻暴露出来。
在任何一场战斗中,只要后背不要暴露给敌人,那么防御就往往能坚持下去,但是一旦后背暴露给敌人,瓦解就是顷刻之间的事。任何人只要想一下敌军拿着机关枪从你身后扫射的场景,就明白后背的防御支撑点有多重要了。而峰山,就是六十九师的后背防御支撑点。
第一个意外马上来了,叶飞率领我军一纵队刚刚深入敌军阵地,就收到一个命令,说是当面之敌已经溃退,必须立刻追击,深入分割敌人。叶飞一听,还有这好事,都没怎么打,敌人就躺下了?于是不敢怠慢,立刻向着敌人纵深冲进去。结果跑着跑着发现情况非常不妙,敌人根本没有溃退的迹象,甚至连撤退的迹象都没有。
而另一边我军二纵方向此时竟然全无动静,没有了二纵的配合,一纵如果再深入进去,万一敌人不是溃退,而是也来一个“诱敌深入”,那我军一纵队岂不是要遭遇沉重打击?
于是,叶飞当即下令停止追击,先退回原地再说。
可是此时一纵队其中两个团因为一开始冲得太猛,已经深入到了整编十一师的核心地域了。孤军深入,处境当真十分凶险,叶飞万分焦急。然而此时他连当时让他追击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都不知道,可想而知两军刚刚联合作战的陌生感有多么强烈,打起仗来多么的稀里糊涂。
然而错有错招,歪打正着的事情在战场上往往少有发生,但并不是不会发生。
深入了整编十一师纵深地带的两个团,想着多半是没啥突围的希望了,那倒不如来个鱼死网破,杀敌一个不亏,杀敌两个就赚回一个,就算战死只要不做赔本的买卖就行。
于是这两个团不顾一切横冲直撞,竟然一路冲进了整编十一师的师部附近,连续歼灭其一个工兵营和一个骑兵营大部,还把整编十一师附属炮兵团打散了。
接着,他们占领了一运河上的一座桥,这里已经离十一师的师部不足三百米了,尽管他们自己是不知道的。
而胡琏反而被彻底打懵了,这共军到底来了多少人,居然顷刻间胆敢冲到我整编十一师核心纵深,而且已经接近了十一师师部,难道我才是共军的真正目标?不行,不管来了多少人,不管共军要打的目标是谁,先得保住师部再说,于是当即决定立刻调集十一师各路部队向师部靠拢,要是师部给人端了,那还打个屁的仗。
十一师各部队此时哪管哪里有共军,先赶往师部保卫师座才是大事,于是匆匆向着师部靠拢,并不急于作战。这又反过来给了我军那两个团撤退的时间和机会,结果就是这两个团深入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十一师腹地,竟然还在歼灭了一部敌人之后,最后悠然的退了出去。等到天亮,十一师的人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小股部队的时候,那两个团已经从敌人的纵深里面撤出来了。
四、求援
峰山是国军整编六十九师的防御支撑点,所以他们必然拼死保卫。一个海拔不过八百多米的小山包,我军的攻击竟然出现了严重的伤亡。
戴之奇虽然冒进,但是绝不愚蠢,他深知峰山的重要性,就是六十九师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所以他命令部队将山包上的树全部砍光,以扫清一切射击障碍,然后紧急挖掘壕沟,布置了最为密集的火力配备。
我军也知道峰山意味着什么,所以打峰山,集中了五倍于敌的兵力从两面进攻。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敌六十九师,那么一旦胡琏整编十一师增援而来,局势就立刻逆转,会变成整编十一师与六十九师分别从左右两翼夹击我军的状况,那时候我军立刻就要陷入极其凶险的境地。
而要避免这一境地的关键一招,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拿下峰山,从而四面包围六十九师,在胡琏增援赶来之前,或者突破我阻击线之前,将六十九师歼灭,然后或撤出战斗,或掉头重新布置阻击线再打十一师。
但是无论如何,绝不能在一边打六十九师的时候,一边被赶来的十一师夹击。
经过了残酷的制高点争夺战以后,峰山终于落入了我军手中。
这时候戴之奇终于开口请求胡琏的增援了,因为我军很快就可以完成对六十九师的压缩和包围。
十二月十六日晚,也就是峰山被我军攻占那天傍晚,戴之奇请求胡琏发兵增援。
而胡琏至十七日凌晨,除了哀叹“戴先生不堪设想了”以外,就是不发一兵一卒。以前你冒进的时候叫人家老胡,现在尝到苦果要增援了,才想起来叫人家胡师长,凭啥去救你?
无奈,戴之奇只好向南京求助:“恳请校长派兵或催令胡部相援,拯危局于万难之时。”
蒋介石发话了,他命令胡琏迅速出兵,如果救不出戴之奇,自己提头来南京。
慑于老蒋的压力,胡琏派出了增援部队。这一增援部队虽然来得晚了点,可是对戴之奇来说,却来得非常及时,非常管用。
尽管我军一开始就部署了兵力对胡琏整编十一师进行阻击和钳制,但是很快,胡琏派来的两个旅,在飞机和榴弹炮的支援下,凭借强大的火力和激战,还是冲破了我军的阻击阵地。
戴之奇一看援军到了,士气也大为振奋,于是又向着峰山开始了反向争夺,在援军飞机的支援下,向着峰山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战役的转折点出现了,解放军此时已然陷入了极端危险的境地里面,也就是出现了战场最坏的局面。阻击国军十一师援军的阻击线被攻破了一个缺口,负责分割围歼戴之奇的解放军主力一纵队此时不得不面临被两面夹击的境地。
这一转折,导致整个战场形势瞬间逆转,敌人完全掌握了主动,而我解放军却反而陷入了两面夹击之中。
更坏的消息传来了,因为六十九师感受到了十一师的增援力量,于是已经濒临死亡线上的战斗意志又被激发了出来,求生的欲望令他们发疯一般的向着峰山反攻,结果峰山又落入了戴之奇手中。
如果说峰山还在解放军手里,那么即使受左右两翼夹击,还是可以全力歼灭戴之奇以后,再想办法反击援军或者撤出战斗的,虽然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但是此时,希望彻底破灭了,峰山又回到了戴之奇手中,他们有了这一防御支撑点,你再想短时间内包围歼灭它们已然是决不可能的了。
而国军整编十一师与六十九师此时反而形成了夹击之势,看此情形,此战输矣。
局势再也无法逆转,粟裕只能命令我主力一纵队迅速撤出战斗,尽可能保全自己。
可是此时要撤退也难了,大白天,开阔地,又处在敌人纵深之中,左右两翼受敌,天上还有飞机,一个纵队一万多人怎么撤?况且,此时敌人已经封锁了退路,一旦撤退,敌人也对我们来一个“敌退我追”,我一纵队一万多人休矣。
五、死而后生
解放军一纵队司令员叶飞此时已然身处绝境,但是绝境有时候恰恰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此时所有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两翼夹击的部队中,戴之奇一方是弱敌,而前来增援的整编十一师两个旅是强敌。
从单纯的军事力量对比上看,确实是这样的。六十九师已经被打残了,本身又是一支混杂部队,弹药消耗也差不多了,它当然弱了。
而新来增援的整编十一师两个旅,携带大量重武器,又配备了飞机前来助战,火力不仅凶猛,而且弹药十分充足,又是王牌主力部队,它当然强了。
此时既然已经被两面夹击,那最坏的打算要么是撤退,如果撤不出去,那当然是尽全力先打弱敌六十九师,歼而灭之最有利。
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强弱之间往往差之毫厘,并且是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处于变化之中的。
此时,戴之奇部队受到围歼,全军存亡系于一线,只有拼死反击才能夺取一线生机,因此表现出的是你死我活的拼杀态势,这也是为什么峰山又被戴之奇部夺走的原因。
而反观前来增援的十一师两个旅,对他们来说,打进去固然好,打不进去也没什么,反正被全歼的又不是自己的部队。之所以前来增援,不过是奉了蒋委员长的命令,又何必非得为了别人跟共军拼命?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部队虽然很强,但是战斗动机很弱,它根本不会尽全力去拼杀,尽全力去帮自己的友邻部队。
国军的长官从来都把部队看作自己的资本,有了资本就能在军队中站得住脚,就能抬头挺胸做人,相反,军队被打完了,凭你再高的荣誉,也难以在派系林立的国军系统中立得住脚,所以他们大多数时候不愿意冒死牺牲自己相救队友。
而我军党指挥枪的原则下建立起来的人民军队就不同了,军队从来不会被看作某个将领的资本和私产,所以常常是为了友邻部队的胜利,宁愿自己承担更大牺牲。在他们看来,哪怕自己指挥的部队打完了,但是只要从整个战局上看成功策应了友邻部队,是符合战略或整个战役全局的,那同样是伟大的胜利。
两军性质的这一区别,在战局中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往往还不明显,而一旦到了某个绝境而关键的时候,就往往发挥巨大作用,甚至有扭转乾坤的威力。
现在,就是这样的绝境局面了。
这时候,敌人两支部队强弱已经逆转。叶飞当即决定,派重兵全力阻击前来增援的十一师两个旅。
于是,两个团的兵力调转枪头,开始朝着前来增援的敌军猛烈进攻。
增援部队原本战斗动机就弱,此时他们又并不清楚自己已经占据了战场的绝对主动,并且对解放军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完全有能力将其歼灭。因为不清楚情形,所以增援的国军一看到阻击火力突然增强了,以为是共军已经吃掉了戴之奇大部,有余力回头打击增援部队了。于是也不加思索其中哪里不对,十八旅便率先就撤出了战斗。
这一撤退,原本已经处于绝境的解放军一纵队形势又立刻来了一个新的大逆转。
解除了后顾之忧,免掉了被夹击的风险,自然就可以集中兵力围歼戴之奇了。
戴之奇绝望了,胡琏的增援部队不顾战场形势,在没有接到胡琏本人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撤退,这一撤造成了戴之奇整编六十九师的崩溃和覆灭。
我军也没想到,绝死境地的一次反击,竟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于是加紧集中主力,全力打击戴之奇整编六十九师,恐防迟则生变。一纵和八师很快包围和歼灭了想要突围的戴之奇部六十旅。
粟裕见此天赐良机,敌人白送人头,也立刻下令第二纵队:坚决攻下人和圩之敌(人和圩,整编六十九师师部所在地)。
在二纵抓紧部署攻击的时候,粟裕的电话又到了,还是催促赶紧攻击:“你们要不顾一切代价把人和圩搞下来,拖下去不好,要注意联络,决心要贯彻。如果今天不能解决,明天敌人增援,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粟裕催促的命令下达以后,二纵很快炸开了一个缺口,全军迅速穿插进去,当人和圩的枪声越来越密集的时候,戴之奇知道自己的最后时刻到了,他在残部的拥簇下试着向村庄的东北角突出去,然而当四面喊杀声响起以后,他知道自己的路走到尽头了,于是举起手枪,朝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
宿北战役结束。
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军两万一千余人。
六、尾声
戴之奇的胸徽、日记和一把中正剑被送到了粟裕那里。
粟裕拿着这把中正剑端详了良久,指示下去:找副好棺材把戴师长埋了。
宿北战役,打得奇之又奇,险之又险,其中颇有侥幸成分,回头去看,也不经令人心惊胆寒。
然而国军的军阀特色,又给这种侥幸中带去了某种必然性。
宿北战役对于粟裕一生指挥过的大小战役来说,规模绝对不算大,但是此战不仅是他最紧张的战役前三名,而且对他来说,还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
他曾说:
“这仗打胜了,兄弟部队之间就产生了彼此的信任,两支野战军合并后的新的领导机构和所属部队也就产生了上下之间彼此信任。这一切,都是无价之宝。相反,如果这一仗我们被打败了,上下之间和兄弟部队之间就容易相互埋怨,就要花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和相当大的努力,才能弥补过来。”
此战之后,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正式完成了联合以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击战,两支野战军不仅实现了数量上的叠加,而且完成了质量上的融合,自此,打通了任督二脉的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成立了统一的指挥部,并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华东野战军。
这支野战军就是将来驰骋于淮海战场的,四大野战军之一的——第三野战军。
1946年的最后一天就要过去了,新年之夜,华东野战军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鲁南马励武的整编二十六师,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四路大军中,那个装甲兵团。小米加步枪,如何与装甲部队作战?这一次的难度绝不亚于宿北战役。
一场新的大战又将打响了。
乌有之乡网站特别附录: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
(2023年3月)
亲爱的读者、作者、红友们:
到今年九月,乌有之乡将迎来建立二十周年的时间节点,期待那时我们能共同庆祝纪念。近二十年来,乌有之乡在反对帝国主义(美西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诋毁否定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及革命英烈,否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道路和成就)、反对新自由主义(鼓吹市场化、私有化、买办化、资本全球化)、反对修正主义(阉割歪曲抹黑淡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捍卫毛泽东思想、捍卫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工农兵劳动人民利益、捍卫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的意识形态斗争中,乌有之乡大力弘扬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积极战斗,走过了曲折复杂的艰难历程,为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被欠薪民工、码农等深受剥削和压迫的劳动人民积极发声,使得一些爱学习肯思考的劳动群众及其优秀子弟从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清醒觉悟起来,让一些积极向上的进步青年找到了人生方向,联络了曾经跟随毛主席参加两场革命的革命前辈及其优秀儿女、在毛主席生前身后都始终如一保卫毛主席捍卫毛主席忠于毛主席的红色卫士、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工农兵学干且顶着逆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在后毛时代先后觉醒的中青年朋友、在国际共运陷入低潮时期仍然真心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成为社会舆论场上一个重要的红色阵地。并且,从这里先后走出了一批一批的红色战友,开辟了新的战线,发展了新的阵地,创建了数家新网站和一批自媒体账户,丰富和开拓了红色阵营,为21世纪中国红色大潮的发展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近几年来,时局维艰。大疫影响,尽人皆知。妖魔鬼怪,暗中作祟。如今,我们迫不得已向大家提出不情之请。因为网站处境十分艰难,经费缺口压力很大,现向广大热心红友进行募捐,恳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以期能够缓解压力,度过艰难时期。
有人劝我们放弃阵地,不要再办下去了,我们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再难,也要坚守!我们的信念来自于对毛泽东思想的信仰,来自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上甘岭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可以因战斗而牺牲,但是绝不可以因困难而放弃。
当年捍卫国有资产抵制私有化的通钢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吴敬堂师傅和革命前辈邓力群、魏巍、马宾、张全景、卫建林、李际均、李成瑞、林伯野、陶鲁笳、秦仲达、杨德明、武光、孙永仁、刘实、韩西雅、李新中及人民知识分子吴易风、周新城、钱昌明、艾跃进、曹征路……他们留下的遗愿和嘱托,我们永远铭记在心,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宣传捍卫毛泽东思想,继续革命,永不投降。
我们珍惜每一分力量,信任和支援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坚持前行,尽力做出新的贡献。
接收捐款的账户:
(1)乌有之乡网站微信号:wyzxwk101;
(2)乌有之乡网站站长范景刚微信号:F13910426398.(也可以直接用手机号搜索)
(3)支付宝账号:13910426398
(4)中国工商银行卡(帐)号:6215 5902 0001 1314 820.(户主姓名:范二军)
每笔捐款都请留言备注捐款人姓名和联系电话,以便我们在可能的时候联系回馈。
感谢大家一路走来所给以的热爱、信任和支持!
乌有之乡网站(WYZXWK.COM)
站长:范景刚(13910426398)
2023年2月27日星期一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