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毛主席唯一的“私心”,就是人民——戳破所谓“晚年错误”的弥天大谎!

子珩墨 2025-10-13 来源:林家故事汇公众号

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伟大探索,轻率地、恶意地归结为“错误”,是一种最肤浅、最反动的历史虚无主义。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们,暂时地篡夺了历史的解释权,但他们永远无法篡夺历史本身。当新一代的革命者,重新拿起毛泽东思想这面战无不胜的旗帜,并将其与21世纪新的阶级斗争实践相结合时,历史的审判权,终将回到它唯一合法的主人——人民——的手中。

引论:在历史的审判席上

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意识形态战场上,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特别是对其晚年发动和领导的十年运动的评价,始终是阶级斗争最激烈、最核心的焦点。资产阶级及其在党内的代理人——修正主义者们,为了否定中国革命的根本合法性、合理化其自身背叛无产阶级事业的行径,精心炮制并反复兜售着一套看似“公允”实则恶毒的历史叙事:他们将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切割为“革命有功,建设有过,十年运动有罪”的三段论,并将其所谓的“晚年错误”,归咎于个人的“专断”、“偏执”乃至“帝王思想”。

在这套话语体系中,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深厚情感,被轻蔑地斥责为“宗教崇拜”;一场旨在解决人类历史上最深刻难题——如何防止无产阶级政权变质——的伟大社会革命,被妖魔化为一场“泯灭人性”的“浩劫”。然而,这套由胜利的走资派所书写的“官方历史”,不过是一个弥天大谎。它以个人化的、心理学式的庸俗解读,巧妙地掩盖了那场斗争背后深刻的、你死我活的阶级实质。

本文的使命,就是要彻底地、系统性地戳穿这一谎言。我们将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证:毛泽东同志的所谓“晚年错误”,绝非源于任何个人的“私心”或“错误”,恰恰相反,它是他作为一名最彻底、最清醒、最勇敢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洞察到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后,所发动的、一场旨在捍卫无产阶级政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悲壮的、世界历史性的伟大斗争。他唯一的“私心”,就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那个由亿万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终极理想。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那段历史的真正逻辑。

第一章:历史的追问——“晚年错误”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1.1 马克思与列宁的警告:一个幽灵,官僚主义的幽灵

要理解毛泽东晚年的“担忧”,必须首先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原点。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便深刻地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因为这个机器本质上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更是反复警告,即使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国家机器也不会自动消亡,党和苏维埃的干部,如果脱离了群众的监督,就随时有从“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的危险。官僚主义,是新生无产阶级政权最致命的内部敌人。

1.2 苏联的镜鉴:“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悲剧

毛泽东同志晚年思想的形成,其最直接的、最沉痛的外部参照,便是苏联的蜕变。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的上台,及其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绝非一次简单的个人权力更迭,而是一次深刻的阶级政变。

赫鲁晓夫公然抛弃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炮制出“全民党”、“全民国家”的谬论。在这种理论的掩护下,一个由党内高级干部、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所构成的、脱离人民、享有巨大物质特权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迅速形成并巩固了其统治。

他们虽然在名义上不占有生产资料,但通过其掌控的国家权力,实际上支配了全社会的经济命脉和剩余产品。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这样“和平地”、从内部演变为一个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的社会帝国主义国家。

这场“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悲剧,为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一个最严峻、最迫切的历史课题:在一个已经建立了公有制和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主要来自何方?

1.3 毛泽东的诊断: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

正是基于对苏联教训和中国现实的深刻洞察,毛泽东同志以其无人能及的理论勇气,给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也唯一科学的答案。他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后,主要的、最危险的敌人,已经不再是那些被打倒的、公开的地主和资本家,而是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他发现,党内的一部分高级干部,革命意志衰退,官僚习气滋长,他们开始迷恋等级制、追求特权、脱离群众。在经济政策上,他们热衷于搞“三自一包”、“物质刺激”,试图瓦解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基础。这些人,尽管还顶着“共产党员”的头衔,但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阶级立场,已经悄然地、彻底地滑到了资产阶级一边。他们,就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在党内的政治代表。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斗争,任由他们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那么苏联的悲剧,就必然会在中国重演。

因此,所谓的“晚年错误”,其全部的起点,恰恰是毛泽东同志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清醒、最深刻、也最令人不安的科学诊断。

第二章: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实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真实意图

2.1 “炮打司令部”:一场自下而上的政治大革命

在明确了主要敌人之后,斗争的方式便成为关键。面对一个已经盘踞在党和国家机器内部的、强大的官僚集团,采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党内整风或纪律处分,早已无济于事,那不过是官僚体系的自我修复。

毛泽东同志因此采取了一种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其大胆的革命方式:他暂时地“踢开党委闹革命”,直接地、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亿万人民群众,起来揭发和批判党和政府中的“黑暗面”,向那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发起总攻。这,就是“炮打司令部”的真正内涵。

它绝非如资产阶级所污蔑的、一场为了打倒刘邓等个人的“权力斗争”,而是一场旨在解决“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的阶级斗争。

2.2 “大民主”的实践:人民群众的空前赋权

这场革命的武器,不是坦克和大炮,而是被毛泽东同志概括为“四大”的“大民主”——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在那个时代,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普通的农民,都可以给省委书记、甚至给中央的领导人贴大字报,尖锐地批评他们的官僚主义作风和错误政策。青年学生们,可以自由地结成各种“红卫兵”、“战斗队”等群众组织,去“关心国家大事”,去“串联”,去辩论国家的路线方针。这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浩大的、直接的群众民主实践。

它将几千年来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沉默的、被统治的“群氓”,一举推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这种翻天覆地的、主人翁地位的体验,这种敢于“把皇帝拉下马”的革命豪情,对于广大劳动人民而言,是一种何等深刻、何等真实的人性解放。

而这,恰恰是那些习惯于对人民颐指气使的官僚和知识精英们,所感到最恐惧、也最仇恨的。

2.3 “斗私,批修”:一场触及灵魂的文化革命

这场革命,不仅是政治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其核心口号,是“斗私,批修”。

“批修”,就是要批判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及其修正主义路线。 

“斗私”,则是一场更为深刻的、指向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的革命”。

它要求人们自觉地同自己头脑中存在的、几千年私有制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劳心者治人”的等级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进行决裂。

通过这场革命,要塑造的,是一种具有“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与自由派所捍卫的那种以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为核心的、腐朽的资产阶级人性,是根本对立的。

第三章:谁的“浩劫”?——对“十年运动”苦难叙事的阶级分析

3.1 一场被颠倒的盛宴:旧贵族的哀嚎与新主人的狂欢

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代言人,在控诉“十年运动”时,最常用的词汇,便是“浩劫”。然而,我们必须用阶级分析的武器,去追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究竟是谁的“浩劫”?

毫无疑问,对于那些在运动中受到冲击的党内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以及旧的官僚特权阶层而言,这确实是一场天崩地裂的“浩劫”。他们一夜之间,从高高在上的“老爷”,变成了被群众批判和监督的对象。他们所熟悉和依恋的那个等级森严、论资排辈、可以安逸地享受特权的旧世界,被彻底地颠倒了过来。他们的哀嚎,是一个行将被历史所抛弃的剥削阶级,为其失去的天堂而唱的挽歌。

而对于广大的工农兵群众而言,这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与政治赋权的盛大节日。他们第一次,感觉自己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他们的声音,第一次能够如此直接地、响亮地,撼动那些看似不可一世的权力结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句口号,便是那个被颠倒的世界最真实的写照。

3.2 对混乱与暴力的辩证分析

当然,我们绝不否认,“十年运动”的进程充满了复杂的、剧烈的矛盾冲突,甚至在一些时期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武斗和暴力现象。但是,对这些混乱,同样必须进行阶级分析,而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其全部归咎于毛主席的“错误”。

这些混乱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阶级敌人(如地富反坏右)为了浑水摸鱼、进行阶级报复而制造的破坏;有群众运动自身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所难免产生的“左”的过火行为;但更重要的,是党内走资派为了抵制和破坏十年运动,而蓄意地“挑动群众斗群众”。他们组织“保皇派”,打击革命派,将斗争的大方向,从指向他们自己,转移到群众内部的相互倾轧。

刘邓在运动初期派出的工作组,在北京等地制造的“白色恐怖”,便是最典型的例证。将这些由走资派所一手造成的罪行,反过来栽赃到毛主席和文化大革命本身头上,是历史虚无主义最无耻的伎俩。

第四章:对“国民经济崩溃”论的驳斥——在斗争中前进的物质建设

4.1 一个被刻意制造的谎言

为了从根本上否定“十年运动”,修正主义者们还编造了另一个弥天大谎,即声称“十年运动十年,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一论调,至今仍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和官方宣传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然而,只要我们稍稍尊重一下历史事实,查阅一下当时的统计数据,就会发现,这完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别有用心的谎言。

4.2 独立自主的工业与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

“十年运动”十年(1966-1976),非但不是“停滞”的十年,反而是新中国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上,取得一系列辉煌的、决定性成就的十年。

在工业领域,中国成功地建立起了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大庆油田的全面建成、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崛起、成昆铁路等一大批战略性基础设施的完工,都发生在此期间。

在农业领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推进,杂交水稻(1973年成功)等农业科技取得重大突破,为最终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国防与尖端科技领域,更是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奇迹:第一颗氢弹爆炸(196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以及在生物科学领域,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1972年)。

所有这些铁的事实,都无可辩驳地证明,“十年运动”时期,中国的物质生产力,非但没有“崩溃”,反而在一场剧烈的社会革命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4.3 “政治挂帅”与“利润挂帅”的根本对立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崩溃”的印象呢?其根源,在于评价标准的根本不同。修正主义者和资产阶级,他们评价经济的唯一标准,是“利润挂帅”。而在毛泽东时代,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政治挂帅”和“抓革命,促生产”。

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抽象的GDP数字或企业利润,而是为了服务于无产阶级的长远政治目标——即建设一个独立自主、不受帝国主义控制的、逐步缩小“三大差别”、人民当家作主的强大社会主义国家。

那个时代的经济,或许在某些消费品的生产上有所不足,但在战略性、基础性的领域,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第五章:永恒的遗产——“继续革命”作为未竟的历史课题

5.1 预言的自我实现:走资派的上台与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辟

“十年运动”的结束,以及毛泽东同志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此后,中国的社会走向,出现了与他当年所担忧的方向相近的某些变化,也使得他一生所思所虑的问题,以另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形式呈现在现实之中。

在运动后期被批判的一些干部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后,国家对那段历史作出了新的评价,通过《历史决议》,对“十年运动”进行了重新定性。自此,国家的发展重心逐步转向经济建设,一系列体制改革随之展开。

在农村,人民公社体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劳动制度的转型;

在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市场;

在思想文化层面,社会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倾向,“个人发展”“市场意识”等观念迅速兴起。

这些历史性的变迁,为中国的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矛盾与挑战。社会分化、贫富差距、官僚主义、劳动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重新反思当年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关于“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思想,其历史洞察力与前瞻性,至今仍引人深思。

5.2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个不朽的理论武器

“十年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一份最宝贵、也最沉重的理论遗产——“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最伟大的、独创性的发展。它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回答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后,阶级斗争依然存在,而斗争的核心,就是党内的资产阶级。它为我们指明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不能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党内纪律,而必须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去进行一场又一场自下而上的、深刻的政治与文化革命。

这一理论,是所有致力于在21世纪重建社会主义事业的革命者,所必须严肃学习、深刻领会、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创造性运用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5.3 巨人的回归:在新的阶级斗争中

今天,当新一代的青年,在“996”的压榨和“人矿”的宿命中,重新开始捧读《毛选》,当“造反有理”的口号,重新在赛博空间回响时,我们看到的,正是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回归”到他所毕生为之奋斗的人民中间。

自由派的污蔑与修正主义的封杀,都无法阻止这一历史的进程。因为,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只要人民群众还在为了自身的解放而斗争,那么,毛泽东这个名字,和他所代表的那套最彻底、最革命的思想,就将永远是他们手中最锋利的、无可替代的武器。

结论:历史的审判权,终将回到人民手中

综上所述,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伟大探索,轻率地、恶意地归结为“错误”,是一种最肤浅、最反动的历史虚无主义。这所谓的“错误”,恰恰是他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战略家,为了捍卫无产阶级革命的果实、防止苏联的悲剧在中国重演,而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反修防修的伟大斗争。

他唯一的“私心”,就是他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特别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大众,爱得太深、太彻底。他不愿意看到,他与他的人民亲手缔造的这个新世界,重新沦为少数“新贵”们的乐园。为此,他不惜赌上自己一生的英名,去发动一场可能会“天下大乱”的革命,将最终的审判权,交还给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

今天,历史的审判仍在继续。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们,暂时地篡夺了历史的解释权,但他们永远无法篡夺历史本身。当新一代的革命者,重新拿起毛泽东思想这面战无不胜的旗帜,并将其与21世纪新的阶级斗争实践相结合时,历史的审判权,终将回到它唯一合法的主人——人民——的手中。

到那时,一切泼在巨人身上的污水,都将被革命的烈火,涤荡得一干二净。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19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社会主义、修正主义与资本主义:基于马列毛经典理论的本质辨析与道路选择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19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郝贵生 | 要害、核心是修正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

两日热点

艾思奇: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 精选好文

郭松民 | 吴石、蔡孝乾与“狱中八条”

今年的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我们是鼓励居民旅游消费,还是帮助农民抢收抢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