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风暴原记录||帽山古庙见证华工起义史迹

李君 2025-05-13 来源:乌有之乡

华工起义失败后,繁华的帽山镇瞬间被摧毁,如今看来仅象一个普通的农村,但镇上的三座古庙,则和十九世纪中叶那段可歌可泣的史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帽山古庙群中的国王古庙一瞥。

在廿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重建的“天师龙宫”,在规模上明显缩小了许多。

1975年已残旧不堪的“国王古庙”档案图片。

帽山古庙 见证华工起义史迹

帽山古庙群包括了国王古庙、天师龙宫和忠义将军庙,都是华工头领刘善邦和他的部属,在十九世纪从印尼来到帽山开采金矿后所陆续兴建的。

国王古庙供奉的是客籍河婆人最崇敬的神明,三山国王和城岳公王,为华工们祈求挖掘到金脉,与保佑平安的重要神祗,而天师龙宫的主神则是老祖天师,功能祭山驱邪,至于和上述两座古庙相距约两公里外的忠义将军庙(原名为忠臣庙),供奉的是已故的华工领袖,因此它在早期就象乡镇上的祠堂般,也扮演着审犯和排解纠纷的场所。

石隆门“十二公司”巅峰期间,三足鼎立的古庙群里,以“天师龙宫”的建筑物面积最大,是刘善邦为首的公司大本营。

天师龙宫 共商大事场所

最早的天师龙宫是栋以盐材木料为梁柱,四周围上木板的单层建筑物,拥有一个宽阔的大厅,内里供奉老祖天师神位,是十二公司在进行“祭山”等宗教仪式时的殿堂,同时也是开会共商大计的会所,作用有些象旧时私会党总舵的“聚义堂”。

天师龙宫前边是块宽阔的旷地,前边矗立有一座类似古代山塞的旗杆,上边悬挂着“十二公司”的字号,而经历了百六年的帽山旗杆夹,如今尚残留在原位,为两片厚逾四寸,高达八尺八寸的盐柴板,单是旗杆座便已有如此高大,由此可想象当年这根旗杆,和杆上旗帜的英姿一般。

百多年来的风雨侵袭,既使坚硬似铁的盐木旗杆座,也难免遭受腐蚀,为此当地的庙宇管理小组,特在旗杆座的上方,盖了个锌片屋顶的小亭子,免除了她继续承受日晒雨淋之苦。

华工起义

正因为天师龙宫是十二公司领袖共商大事的场所,刘善邦和王甲肯定也是在此敲定起义的事宜,决定在1857年2月18日,趁着天师老祖金身的开光仪式,召集了六百名壮丁在庙前广场的旗杆下誓师出师,公推王甲(即王三伯)为敢死队的总司令,攻打古晋的拉者王宫与炮台。

白皮拉者在全无防备下,被帽山义军打得措手不及,仓促跳河逃离古晋,以王甲为首的华工敢死队,在砍死了一名被误认是拉者的白人后,占据古晋三天,便率军班师回朝,孰料途中被拉者的追兵赶上,两军交锋后,华工伤亡惨重,一路节节败退到帽山,致使曾经繁华一时的此个小镇遭受战火的波及,成了人间炼狱,几乎所有的建筑物也因火劫而荡然无存。

华工事件后,帽山就此寂寂了下来,镇上的古庙群因一段很长的时间乏人管理,以致荒芜倒塌,庙内很多历史文物外流。

石隆门十二公司当年附设在“天师龙宫”内的办公室布置,相信和英吉利里十五分公司办公室内的摆设相去不远。

办公室大厅的两侧,辟有专司文书工作的文房,和收藏武器的武库。

颇具神迹色彩的“石龙”奇石,依旧被供奉在天师龙宫的旁侧。

一个半世纪前的十二公司盐木旗杆座,迄今仍矗立在天师龙宫前方的旷地上。

天师龙宫战后倒塌近年重建

曾经是十二公司大本营,又是当年华工敢死队誓师出征的天师龙宫,更是成了废墟,到了日据时期,曾有日军驻扎在庙后,还把庙身的木板围墙拆掉,改辟成军人休闲场所。

战后天师龙宫再度被闲置,后来更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庙内的百年老钟也被人偷走,复辗转流而落入博物馆,曾经被悬挂在古晋的敦拉昔展览馆供公众参观。

直至1987年,以杨少枝为首的帽山古庙管理委员会成立,包括天师龙宫在内的三座古庙,才在众人的出资修建下重现生机,而重建后的天师龙宫,比原来的规模小了很多,只是一座十来尺宽的小庙,保留下来的古物,除了“天师龙宫”的匾额,与距今一百馀年,即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所立的两副对联外,便是早年的一个老祖天师神牌。

奇石成字迷财神

于天师龙宫的左侧,树立有一块被称为“石龙”的奇石,据说是百多年前,由华工从碧湖(巴力湖)的矿场内挖掘到,由于造型奇特,头部有点貌似人的头颅,初时被称为“石伯公”,但后来再易名为“石龙”。

无论是石龙还是石伯公,它长期以来被视为求取真字的财神,据说有不少字迷因此发了笔横财,然而再灵也有人可能因机缘未到,所求的真字一直没上榜,所以便发生过一名字迷在屡押不中后,迁怒于石龙,一棒把它的头颅劈了下来,过后断头虽被衔接回去,但“颈”部还是留有一道伤痕。

重建后的天师龙宫庙前,依旧保留有大片旷地,善信们置身其间,脑海里可否能重现百六年前,六百名敢死队成员,满腔热血的列队在庙前旗杆下,誓师讨伐拉者王朝的壮观场景?

帽山国王古庙仅奉黑脸三王爷

和天师龙宫相距约八百米之遥的国王古庙,是帽山古庙群中,保留得较完整的一栋老庙,内里供奉三山国王与城岳公王。

国王古庙是栋单层的木板建筑物,正殿宽约廿尺,居中安奉一面古扑的神主牌,上边写着三山国王、城岳公王的法号,前面则有黑脸的三王爷和城岳公王金身。

三山国王指的是河婆境内三座山,即庙山、独山和银山的山神,庙山的山神连杰被尊为大王爷,金身法相为白脸,二王爷赵轩,为银山的山神,红脸,独山的乔俊为三王爷,黑脸,然而由于他的权力与法力在三王中最高,所以居中而坐。

一般供奉有三山国王神位的庙宇,都会备齐这三位王爷的金身,但帽山国王古庙,则仅奉三王爷一神的金身,据说是奉神灵之命,标志此庙的主神为黑脸三王爷之故。

神迹诸多 香火长期不绝

就和帽山古庙群的另两栋神庙一样,已无法考据到国王古庙是盖于何年,以及她的原来面貌,但相信她应是1830年,十二公司到帽山来采矿后,由河婆籍的华工所建立,所以屈指算来,已有一百七十年的历史。

其实当年刘善邦所领导的华工中,除了大部分为嘉应州人外,也不乏河婆或周围地区的客家人,他们在南渡到印尼开矿时,便把家乡神祗“三山国王”的香火传到异域,过后再引进帽山,盖了座小庙来保平安。

古庙大门的两边,悬挂有一副用篆书所写的对联,“霖田传胜迹,帽岭报深恩”,上边志名是在光绪丙申年(1896年)所立,就可惜这副很难在一般神庙看到的篆体对联,因联板下方被蛀虫腐蚀,后来工匠在廿年前重修庙宇时,索性将两边对联的最后一个字都锯掉,而使它们分别缺了一个“迹”和“恩”字。

大殿墙头也各悬挂着另一副于1903年书写的对联——功施外国千秋士庶仰深恩、德著中华万古精忠垂不朽,还有一个挂在神龛边的百年铜钟,亦在在的显示了国王古庙的江湖地位,这个钟面花纹已有些模糊不清的铜钟上,尚能看到它是在光绪廿五年(1899年)所铸造,同时上边还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公王方庙等字眼。

前殿与正殿的横梁,皆采用坚硬的盐木,两殿的中脊圆木上,刻有八卦、北斗七星和一些古扑的道家图案。

比起毗邻曾被当成十二公司决策基地,敢死队誓师出征的天师龙宫,国王古庙的历史包袱没那么沉重,但却因为庙内所侍奉的神明威灵显赫,所传出的神迹诸多,所以长期以来香火不绝。

原名为“忠臣庙”的将军庙,独处于距离国王古庙约一里外的地方。

天师龙宫的匾额看来已有相当的年份。

忠义将军庙供奉何人?

另一栋古庙位于当地旧义山附近的“忠义将军庙”,此庙在十二公司还管辖石隆门一带时,被冠为“忠臣庙”,供奉有一位将军的神位,而这座小庙宇的作用,还有些类似旧时中国乡村的祠堂,专用以审理公司内的罪犯,和解决人事间的纠纷。

老一辈的居民从他们祖父口中得知,以往一些华工在发生争端而各执一词时,就会被押到庙里来上香,且当着神龛前砍鸡头下毒咒,据说发假誓的一方,往往很快就得到惩罚,轻者大病一场,重者则死于非命。

就可惜在华工起义失败后,忠臣庙和其他两栋古庙般,难逃被冷落的命运,且还在一场野火中,庙堂连同神主牌一并被焚毁,当年庙内究竟供奉何人神位,也就此成谜。

多年后埠众再于旧址上重建此小庙,且将之易名为“将军庙”,直至八十年代,它再度被翻新,且被正名为“忠义将军庙”。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风暴原记录||南来移民带来新思潮

风暴原记录||善德庙供奉民族英雄刘善邦百多年来香火不断

风暴原记录||刘善邦神明嘱托寻宝不老的传说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19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郝贵生 | 要害、核心是修正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

两日热点

修正主义的失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

超越产权的迷思,回归政权的本质:与钟建民同志商榷“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公有制”

岂容蚍蜉撼神树——驳“三七开”与“集体智慧”之流的卑劣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