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风暴原记录||南来移民带来新思潮

李君 2025-05-16 来源:乌有之乡

十九世纪末到廿世纪初,新安、福州、广东和兴化人的集体移民,给砂劳越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本土华人社会带来“革命”新思潮,为日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开创了有力的环境条件。

石隆门华工武装起义虽以惨败收场,但布洛克王朝的元气也因此大损,国内经济萎缩,纵然如此,在华工刀斧下逃生的拉者詹姆士,于往后十一年的在位期间里,宁可眼睁睁的看着国库收支严重失衡,也不愿放松政策让华裔移民入境,加速经济的发展。

詹姆士在1868年逝世后传位予外甥查尔士,尽管接棒者竭力实行开源节流,但截至1870年,国库还是出现近四千英磅的不敷之额,为此他拍板决定开放门户,让华裔移民入境垦荒,协助发展国内的农业。

查尔士先是透过新加坡的英资公司,在当地招募有意到砂劳越开拓园丘的华资公司和华工,并由十九世纪末开始,从华南的广东和福建两省,有组织的招募了大批的农民,分别在古晋的盐柴港和诗巫的拉让江沿岸垦荒。

其实在首批的新安属移民于1898年入境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个别移民,由福建的彰泉和广东潮汕地区,经新加坡或马来半岛,透过水路零星到古晋讨生活,这些先贤梯山航海的来到异乡,筚路蓝褛中刻苦奋斗。

一般而言,这批先贤的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组织和鲜明的政治背景,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砂劳越,为的就是求财,当中有不少人在克勤克俭,辛劳苦干和机缘巧合下,终究累积了一些的财富,于是到了晚年,便把部分资产汇回故乡置田和修建祖厝,再不惜花耗金钱捐官求取功名,然后衣锦还乡,在家乡当个乡绅安享晚年。

次任拉者时代的古晋三大华商王友海、田考和刘建发,便是当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全都是凭着勤奋,和不容或缺的运气,在商界中迅速崛起,同时也因此受到拉者的赏识,政商间关系密切,甚至还成了拉者调动头寸的金主,提供贷款纾解拉者手头之急。

王友海是首任拉者朝代的古晋福建帮侨领,但晚年却定居于新加坡。

买卖土产是早年古晋华裔商人的主要业务。

福建华商王友海

卖土产起家

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的王友海(1830—1889),出生于新加坡,七岁丧父,在念了一年书后便步入社会,十六岁时与同乡林英茂在古晋合组“友海茂公司”,两人每天划着舢舨沿砂劳越河向原住民收购土产,并在收集了一定数额的货物后,亲自乘坐帆船把土产运往新加坡脱售,再订购另一批货物载回古晋来贩卖。

友海茂公司业绩顺济,辎重充盈,王友海在买卖土产和杂货的同时,也开设硕莪粉厂,且厂房越盖越多,甚至远至沐胶,也有他的工厂,接着他又在新加坡开设“启昌友海公司”,1872年他独资成立“友海公司”,业务如日中天。

拉者政府与慕娘公司在1875年筹组轮船公司,力邀王友海参股,还委任他出任公司董事,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事业的巅峰期,不仅公司业绩创下新高,尚标得了砂劳越与沙巴两地独家经营鸦片,酒和赌博业的专利权,耀升为砂劳越最大的华资商行,同时由他斥资兴建的新街道“友海街”,与两边共四十间的店屋,也在这一年里竣工。

1889年他病逝于新加坡,享年59岁,古晋的也务遂由其儿子王长水接掌。

曾经富甲一方的刘建发,穿着官袍的画像。

↓刘建发(左二)在1865年前后,与马来社群领袖阿都拉握手留影,这种在镜头前握手的动作,当年可算是他们的首创,没想到成了后人,特别是政治领袖模范的样板。

刘建发与沈亚尧合资经营的义顺公司,曾在海唇街、大石路与亚答街拥有百多栋店屋,图为由刘建发所兴建的大石路老店屋之档案图片。

垄断生意赚得厚利

刘建发富可敌国

刘建发(1835—1885)出生于广东潮安县刘陇乡,1851年间,他乘坐帆船抵达古晋,在山都望海口务农,后来转业到石隆门当矿工,节食省用的储得一笔小额资本后,向拉者申请土地,于晋连路六哩栽种甘蜜与胡椒。

期间他与同乡沈亚尧合资开创“义顺公司”,先是经营土产生意,接着又开硕莪粉厂,经营园丘栽种甘蜜与胡椒外,也涉足金矿和银珠矿的开采业务。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成为巨富,“运气”占了很大的决定性因素,刘建发和沈亚尧两人合资的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如有神助般脱颖而出,尤其是从1867年开始,他们在没有太多对手竞标的情况下,承办了鸦片、酒和赌博的专利经营权达廿年之久,让公司从垄断生意中赚得厚利,还在古晋坐拥众多的产业,当中包括了由中国街、海唇街上段,经大石路绕回亚答街,这个半圆形范围内的店铺,全都是刘、沈二人的产业。

业务多元化

在这百多栋的店铺里,除了开有形形色色的商店,也开有鸦片烟馆和赌馆,其中很多间的店铺,是用来囤放等待出口的各种土产、进口自西欧的香槟洋酒、生鸦片膏,甚至于收藏一箱箱银币的“栈间”。

多元化的业务,尤其是鸦片、酒类和赌博的经营权,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便使刘建发赚取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就和早期的其他华裔移民一样,刘建发从未打算要在砂拉越落籍长住,只想在发达后便衣锦回乡,所以他生前便把巨额现钱汇回家乡建屋置田,而在刘陇乡建设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庄园。

于古晋领尽卅年的风骚后,刘建发和沈亚尧二人先后返乡养老,沈老在1884年杪辞世,而刘建发则在1885年初旬死于中风,享年五十岁,他生前娶有三房妻妾,共育有七名儿子,顺序为进崇、进国、进松、进修、进春、进贤和进乐,当中排行在前的四名儿子都英年早逝,其余的在老爷子仙逝的几年后,也陆续到古晋来接掌家产。

挖木薯挖到金沙

扭转田考人生

另一位在次任拉者时叱咤风云的富豪田考(1828—1894),原名田成玉,福建省诏安县田厝村人,幼年时父母皆亡,由兄嫂抚养长大,十六岁便踏上征途,登上一艘运载海盐的帆船,离乡背井抵达古晋。

透过同乡的引荐,他投靠在石隆门一个田姓宗亲所经营的金矿场里当工人,凭着耐劳苦干的工作态度,获得东主的青睐,打本给他做小生意,于是未满廿岁的田考,就在石隆门镇上的路边,搭起一个草棚,摆卖凉水饮料和水果。

不久后他在附近买下了一块地,盖了间亚答店卖起杂货,随着又购下店后的三百多依甲空地,逐步的在上边栽种甘蔗、木薯和蔬菜,以增加经济入息,孰料“时来运转”,竟让他在挖取木薯时,无意间挖掘到了金沙,因而吸引了一家英资国公司,高价买下他的农园,过后田君带着巨款,举家搬迁到亚答街门牌39和41号的自置店铺,开设了“振安商行”,经营杂货和土产生意。

和金矿业格外有缘

更换跑道转战古晋的田考,经营土产外,也投资开设硕莪厂,并在石角“味源港”的数千亩土地,栽种甘蜜、树胶与胡椒,从此飞黄腾达,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然而早前向他购地的英资公司,却因一直挖不到金沙而亏了大本,所以公司的“洋大班”,便亲自要求田考回去打理矿场,看看能否藉着他的运气扭转乾坤,挖掘到金脉。

诏安属传奇大亨田考,在发迹后便返乡安享晚年,还捐了官爵来光耀门楣,死后尚被追封为“荣禄大夫”。

田考在卖掉石隆门的矿地后,于亚答街购下两栋店屋,经营振安号土产行。

田老应邀回到旧矿场,竟神奇的让他挖掘到金脉,使洋人的矿务公司一洗颓势转亏为盈,从此他的“点石成金”的故事,就在业界里传了开来,当年很多人相信田考和金矿业格外有缘,许多的矿场老板都抢着邀他加股,甚至在没预先征求他的同意下,便在矿场当空焚香祷告,禀明上苍他的矿场保留有如干股份予田考,而妙就妙在,凡是有他股份的矿务公司,都能一帆风顺的挖到金沙。

那些相信凭田老的大名挖得金沙的矿主,每到了年底必会恭恭敬敬的将田考名下所应分得的红利,双手送到其店里去,益使田考的财富速增,而他的振安号业务,也遍及古晋、诗巫、美里、沐胶、达叻和民都鲁。

施医赠棺仗义疏财

中年发迹后,田考于诏安县的故乡也安了一头家,因此经常返回桑梓探亲,还慷慨的资助家乡的公益事业,扶助孤贫老病,施医赠棺仗义疏财,算是村子里的大善人,他在垂暮之年,把振安号交予儿子们掌管,返回故里安享晚福,还出资捐了个“官爵”来光宗耀祖,在他于1894年仙逝时,当地的官府把他的事迹禀报予朝廷,而由清朝皇帝下旨追封他为“荣禄大夫”,同时亦赐予田考在古晋的元配妻子蔡莲为“二品夫人”,振安号在亚答街的店铺,为此在当年还挂了面写着“大夫第”的匾额。

十九世纪古晋的三大富豪,与当朝拉者查尔士私交深笃,而他们在发迹后,亦吸引了很多同乡到来投靠他们,并拥护他们成为社群领袖,而拉者也正好倚重他们的影响力来统领华人,所以也乐个在各方面给予他们配合,鼓励他们组织公会,并委任王友海为华人甲必丹。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风暴原记录||善德庙供奉民族英雄刘善邦百多年来香火不断

风暴原记录||刘善邦神明嘱托寻宝不老的传说

风暴原记录||帽山古庙见证华工起义史迹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19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郝贵生 | 要害、核心是修正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

两日热点

修正主义的失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

超越产权的迷思,回归政权的本质:与钟建民同志商榷“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公有制”

岂容蚍蜉撼神树——驳“三七开”与“集体智慧”之流的卑劣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