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原记录||刘善邦神明嘱托寻宝不老的传说
华工事件迄今已百五年,但馀波荡漾,迟迟不能平伏,尤其是和华工大统领刘善邦有关的各种神话传奇,绘声绘影的灵异故事,依旧在民间广为流传着。
●帽山国王古庙所供奉的三王爷(右)与城岳公王爷金身,据说当年华工敢死队所佩戴的护身符,便是战神三王爷所画的灵符。
●相传华工敢死队所佩带的护身符与雕版近摄。
刘善邦 神明嘱托寻宝 不老的传说
吴光忠40年前找到护身符雕版
相传石隆门的华工义士在1857年起事时,从刘善邦、王甲到参与攻打白皮拉者王宫的敢死队战士,皆由天师龙宫广场步行到现在的烧炭岗路口,“太平桥”把水口伯公庙前时,曾向神明上香膜拜,并领取和佩戴了“三山国王”的护身符。
传说中的这张神符之木刻雕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重现江湖”,并一直被保留迄今。
这面弥漫着神奇色彩的三山国王木刻护身符雕版,是武林名宿吴光忠师父,在整四十年前,于帽山“国王古庙”的背后找着,并按神明的指示将之妥为保管,如今供奉于新渔村的河婆大庙爷庙内。
吴光忠师父在回忆此段巧妙的机缘时说,在少年时代,他居住在新渔村附近的木屋区,并经常到住家附近的“河婆大庙爷神坛”处当帮手,于1968年的一个夜晚,当时才十六岁的他,一如既往般到坛前协助处理神事时,被“二石王爷”神明附身的驻坛乩童,在为善信看病和指点各种迷津后,突然把话题转移到石隆门的“国王古庙”上。
他直指古庙陈年失修,今已残破不堪,所以训示坛前众弟子,务必尽力协助维修国王古庙,使她能恢复昔日的风采。
领了神明的法旨,在紧接下来的星期天,吴光忠便随同多位善信骑着电单车,浩浩荡荡的从古晋出发,远赴廿哩外的石隆门帽山国王古庙准备进行维修工事,当他们一行抵达古庙后,不仅见到其外表残旧的几乎就要倒塌下来,而且盐木瓦屋顶亦百孔千疮,庙内更是尘埃处处,宛若一座荒野弃庙,于是众人在虔诚的上香后,就开始动起手来进行维修工程。
就在他们埋头苦干时,跟随众人到来的那位乩童,突然无法自制的跳起乩来,而到来附身的,自称便是古庙所供奉的主神“三王爷”,但见那位已被神灵上身的乩童,在一阵激烈的颤抖,和勇猛无比的拳打脚踢后,鲜血自鼻孔流了出来,他大声呼叫吴师父的名字,命令他在庙后把一块灵符木雕找出来。
小泥堆挖出灵符雕版
从未曾听过有什么三山国王灵符木雕的吴君,怀着满腹的狐疑,顺着乩童所指的方向寻觅,只见庙后的泥地上,有个宛若白蚁窝般隆起的小泥堆,因而便用手把泥堆掰开,好一阵功夫后,果然挖出了该块尘封于地下已久的樟木灵符雕版。
还不晓得此神符木雕来历,以及其作用的吴师父,把重现凡尘的木雕,小心翼翼的捧到还在扶乩状态中的乩童面前,当时双眼紧闭的乩童命令他跪在神坛前,接着以三王爷的身份正式表明已把此灵符雕版赐予他,嘱咐他必须妥加保护,还指示他每年可以用木雕印制若干灵符来济世。
按照神明的训示,吴师父在往后的三十几年来,都有用黄布打印一些神符,让有缘人免费恭请回去做安奉在住宅内,或当做护身符用途。
本来该神符木雕,最初是供奉在吴光忠师父的家里,但几年后,他择吉将木雕安奉在河婆大庙爷的神坛内,并香火不断的供奉迄今。
●石隆门帽山因生产黄金,过去曾繁华一时,但随着华工起义失败后,昔日的光辉已不再。
吴光忠在鬼洞拣到银戒 不信邪者戴上突发高烧
被指是十九世纪中叶,华工敢死队所佩戴的护身符原木雕,是由樟木所制成,雕版长约十九寸三,宽十二寸七,厚逾六分,木雕的左右各有一条腾云驾雾的神龙图案,中央有三山国王的威严法相,两边刻着合港平安的字眼,而神像的下方有个八卦图形,接着是一连串的符咒。
其实吴光忠师父非但寻获了华工敢死队所佩戴的灵符原雕版,而且在事先还曾在鬼洞找着一枚相信是刘善邦胞妹的银戒,以及一个颇具历史的香炉。
就在吴师父找着神符雕版的前几个星期,当时河婆大庙爷的乩童,在“二石公”附身后,指示吴君到石隆门的鬼洞,把洞里所供奉的一个古鼎式香炉请回来,于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夜,吴君在一位李姓友人的骑电单车载送下,来到曾是众多华工家眷葬身之所的鬼洞外,并独自壮着胆子钻进伸手不见五指的鬼洞中。
他在曲折的洞中川梭了整半个钟头后,终于找着神明所说的香炉,还意外的地上拣着一枚银制的戒指,此香炉后来也被安奉于河婆大庙爷的神坛上,而戒指则不明下落。
此枚意外拣得的戒指,为纯银所打造,刻有“刘雅”的名字,有人因此推测它的主人是刘善邦的妹妹,而让吴君迄今尚无法忘怀的是,在他拣得该枚戒指后,有位弟子对它爱不释手,便信手把它戴在手指上,没想到当晚马上发高烧,在翌日连忙把戒指送回神坛后才不药而愈,过来也有几位“不信邪”的友人试着将之戴在手上,结果都一样因为突发性发高烧而把戒指送回来,置于神坛的供桌上,后来不晓得被谁拿走,以致下落不明。
●甘榜贡邦的很多村民,迄今还供奉着旧有的传统宗教,图为矗立在高处的传统祭祀厅。
●祭师安阳肩负保护甘榜贡邦镇村之宝“三脚陶鼎”之重责。
神鼎甘榜贡邦之宝
除了神符雕版、香炉和戒指,被指是十二公司华工所留下的信物外,在石隆门马印边界的一座毕达友村庄,“甘榜贡邦”的镇山之宝——神鼎,也相信是早年华工所留下的遗物。
不轻易示人
神鼎是由村子里的祭师安阳所珍藏,平时绝不轻易示人,仅有在村庄里不很顺遂,需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时,才会把它请出来坐镇祭坛,因此漫说一般外人难有一瞻其神采的机会,就连村子里的年轻人,也没有几个有机会看过它。
笔者有缘目睹
我在上世纪末进行<追溯砂劳越河原乡>的田野采访时,曾有缘两度近距离观赏此“宝鼎”的风貌,记得初结识这位祭师时,他一脸正经的说,那法器的煞气过重,平时要用一块厚布包扎着,除非有法力高强者在场施法把它镇压住,否则胡乱靠近者将为它所伤。
所谓的神鼎呈紫黑色,本来有三根脚,但不晓得何时折断了一腿,鼎口的直径约有八寸阔,高仅一尺,鼎身刻有两条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
老翁钓到三脚古鼎
对三脚陶鼎的来历,负责保管此“宝物”重任的安阳说,在一百五十年前,村子里的一位老人,到三公里外儒穆山(当地华人称之为王爷山)下的溪流钓鱼,但蹲了老半天,却一尾鱼也没钓到,而就他正准备离开时,本来不断往下游流去的湍急溪水,突然间仿佛全静止了下来,随着河中央更冒出一股浓烟,而烟雾的中央处,是一个黑色的物体冉冉的升上水面。
老人一时好奇心起,便把钓杆上的线丝往河中央一甩,钓着了一个三脚古鼎,他在返村后,便抱着它向部落里的老祭师求教,但也是初次见到此宝贝的祭师,一时间也不知它是何方宝物?具有些什么法力?只能要那位老人家,妥当的把它收藏起来。
梦见古鼎是河神化身
当晚老人家与祭师都作了同一个梦,梦中一位仙人站在高山上向他们喊话,说那古鼎是河神的化身,所以要他们为迎接神鼎,而办一个大型的祭礼,正式把神鼎定为镇村宝物,将后村内若遇上灾难,便可以请出宝鼎来消灾解难。
三脚古鼎就此成了边锤小村落,甘榜贡邦的镇村之宝,如此传了三、四代人后,才传到了安阳手里。
●把华工遗留下来的古鼎(香炉)当成镇村之宝的石隆门边疆村落甘榜贡邦一瞥。
相信神鼎是早年华工遗物
甘榜贡邦的村民认定此宝物,是他们先人从王爷山下的一条溪流中“钓”得,是河神赐予的法器,不过石隆门新山一带的华人,却认为它原是百年前由刘善邦等华工从印尼带过来,供奉在附近王爷山的一座神庙内的香炉。
原来早在一八三○年期间,首批华工在刘善邦的率领下,最先是在石隆门的新山一带开采金矿,但在勘测了一年后,因产量太少才转移阵地到武吉扬,也就是帽山附近继续他们的掏金梦。
在他们于新山采矿时,确曾在附近的王爷山(儒穆山)上,盖了间简陋的庙宇,而那古鼎相信便是古庙里的香炉,后来华工反抗拉者统治的起义失败,刘善邦、王甲等阵亡后,处于群龙无首状态下的华工,依照着他们当年从印尼入境的路线仓促逃亡,很有可能部分的虔诚的信众,在仓促间跑上王爷山的古庙处,捧着这个从故乡带来的香炉,一起登上逃亡之路,可是在追兵紧迫下,不得已将之投入河流里,而被当地原住民拣得,结果成了贡邦的镇村之宝。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