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原记录||刘善邦打响反殖第一炮
实力悬殊又误判情势,在未争取兄弟民族的支援下,石隆门华工以孤军姿态起义,终究落个悲壮的失败收场,但却给拉者政府和华人社群带来深远的后续影响。
石隆门华工在十二公司的领导下,于1857年的2月18日,打响了砂劳越华人反殖斗争的第一枪,而凭着六百员奇兵,出其不意的攻陷了白皮拉者的王宫和炮台,占领了古晋三天,但很快的便遭到死里逃生的詹姆士率军大反扑,华工义军兵败如山倒,酿成积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历史悲剧。
虽然十二公司长期以来都维持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但却不是正规的军队,而全都是由华工所组成,未经完整及现代化的军训,因此顶多只能等同于旧中国乡镇里的“民团”,也许在维持地方秩序上是绰绰有余,可是要和正规军硬碰硬,双方实力就有天渊之别了。
鲁莽起义牺牲无数
一群“乌合之众”,加上有勇无谋的领导人,凭着匹夫之勇,为逞一时之快,草率鲁莽起事,所得的结局似乎早有定数,后人在评议刘善邦等的起义始末时,总会觉得他们在行事前,欠缺准确的敌我情势评估和周全的部署,等同帮派份子纠众向敌营踢盘般,只求一鼓作气的把敌方杀个措手不及,根本未考量到善后,以及后方支援等的安排,更遑论万一事败,义军该如何安全撤退,和防御敌军大反攻的策略。
其实由始至终,以刘善邦为首的华工,在从印尼西加里曼丹迁徙到石隆门后,便把他们于坤甸的“兰芳大总制”那套体制搬了过来,成立十二公司,建立起一个封闭式的封建社会。
很显然的,十二公司在石隆门的唯一目的仅是求财,根本没有占据领土的政治野心,加上“大汉沙文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也未试着去团结周围的原住民部落,争取他们的支持与结盟,二十多年来只是自成一个小圈圈,偏安于一隅。
同样的十二公司的华工,和古晋的华人也有相当大的隔阂,概因早年在石隆门开采金矿的华工,绝大部分是客属嘉应州人,而于古晋的华人,则以福建彰泉人与广东潮汕人居多,在过去方言属性观念还特别鲜明的年代,古晋的华社与石隆门十二公司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1864年的古晋海唇街,和今天所见者有多大的不同?
●石隆门鸟瞰图,图中的湖泊“碧湖”,便是昔日十二公司开采金矿的所在。
更何况早年古晋的华裔人口稀少,这些属于第一代移民的华人,拥有浓厚的“作客”侨民心态,平时就只管勤奋打拼,专注于贸易买卖,满心期盼能找到发大财的机会,而节吃省穿的把赚来的钱,汇回大陆的家乡置田盖房子,但愿年老之时,可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所以他们很少关怀经济活动以外的事务。
从形态上来看,刘善邦、王甲等领导的石隆门华工起义事件,根本就是明、清朝时代乡间农民起义的版本,然而举凡起义要成功,必须要有广大群众支持的基础,所以这些义军才能在群众的接应,以及不断的加入下,宛若滚雪球般声势方能越滚越大,终究形成一股强大的军事与政治势力。
然而十二公司领导虽能鼓动了旗下华工们的同仇敌忾,但却没有争取原住民与古晋华人的支持,因而在既无外援又无内应下,华工敢死队就象一支毫无支援的孤军。
相对上白皮拉者拥有一支征战经验丰富的部队,且在詹姆士的经营下,与本地土著社群建立有深厚的情感,他们随时都会参与保卫拉者政权的战役,更何况拉者还有海峡殖民地的英国海军作后盾,又与统治印尼的荷兰殖民地政府结盟,必要时会联手打击地方上的叛乱,这种种都在在的显示了双方势力的悬殊。
对华人高度戒备
仓促起事又迅速被平定的石隆门华工事件发生后,加剧了詹姆士对华人的不信任感,在此场叛乱后,由于石隆门一带的矿务与经济活动,全部陷入瘫痪,同时也影响了砂劳越的整体经济表现,然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布洛克王朝的首任拉者在吸收了此次的教训后,直至他在1868年逝世,由次任拉者查尔斯接任为止,都不敢开放门户让大批华裔移民进来。
詹姆士布洛克为了张罗垦荒的人力,曾弃华人转而输入印度人、锡兰和爪哇人,但收效却不尽理想,直至十九世纪末,次任拉者查尔斯励精图治,力谋加速砂劳越的农业发展,不得不再大量引进华裔移民。
不过他倒也不是对所有华族移民都照单全收,而是有系统的从华南地区引进垦殖民,并将他们安排的特定的垦殖区耕作,在这方面他是有作过仔细的考量,严防“华工事件”的再度开演——
诸如他敲定在拉让江流域设置垦场,从福建与广东省引进福州、兴化和广东垦殖民,主要是由于拉让江河宽水深,便于大船的行驶,万一垦场的华裔农民作乱,政府很容易派遣海军展开攻击、切断来自沿岸的鸦片和其他物品的供应线,有望迅速的将动乱镇压下来。
●座落在古晋海唇街对岸,建于1879年的玛格烈特堡垒,现已改为警察博物馆。
●1880年前后的海唇街一瞥。
严禁华社 私会党活动
虽然古晋的华人在石隆门华工事件中,完全没有参与其事,但次任拉者在极力拉拢市区华族领袖的同时,始终对华人存有高度的戒心,他在登基后不久,即1870年时便在所谓的国会里,颁布了具针对性法令,严禁华人社会内部的私会党活动,并明文规定私会党领袖一旦被捕,最高刑法将是死刑,而跟随者则可被判终生监禁。
实际上,自詹姆士调动查尔斯的部队赶回古晋平乱后,他便有计划把这支军团长驻于古晋,甚至把他们的家眷从成邦江迁移过来,于现在的达闽再也一带,划地供他们定居与耕作。
查尔斯登位后,多次在一些场合中,语带恐吓的向在场的华族领袖,表扬这支土著部队和他们族人的英勇善战,似乎在警告古晋的华人切勿轻举妄动,更有一次因为不满华人没有预先申请,便私自进行游神活动,而恫言要把调动炮口轰毁海唇街的华人商铺:
在1878年时,次任拉者查尔斯在古晋海唇街的斜对面,砂劳越河彼岸的一座小山丘上,盖了间以他的妻子,玛格烈王妃的名字命名的炮垒,虽然当时官方的说词是为了保护古晋的安全,才会建此炮垒来拦截可能透过水路进犯的敌人,但当年的很多华人,却相信此堡垒的炮口,随时都可能瞄准对岸的华人社区。
●布洛克王朝的次任拉者查尔士。
恫吓轰掉整个老巴刹 命令华人停止当街游神
1902年,霍乱瘟疫从砂劳越的内地蔓延到古晋,传染病象脱缰野马般迅速散播开来,以致一发不可收拾。
霍乱肆虐,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四起,其中包括了指拉者为了修筑道路,意图动用炸弹把大石路一哩半的巨石“巴都肯央”(Batu Kenyang)炸平,而触怒了石头上的精灵,刻意散播瘟疫来惩罚世人的。
就因为瘟神作祟的谣言甚嚣尘上,一时间人心惶惶,于是便有人建议藉着神灵之力来驱赶瘟疫,因此在有心人的策划下,请来了法师当街开坛扶乩,割舌画符作法,随后还坐上刀轿,由善信抬着沿古晋市区游行。
事先未获得照会的拉者在获报后,不禁大发雷霆,马上派遣随从传达即刻停止游神的命令,然而当事者与参与的信众却置之不理,如此一来更把拉者激得暴跳如雷,紧急召见几位华社领袖,脸色铁青的向他们下达严厉警告,恫言若不即刻停止游神,解散游行的群众,将把玛格烈堡的炮口对准海唇街,轰掉整个老巴刹。
那几位华人领袖见拉者态度坚硬,担心查尔斯会真的把心一横,就下令炮轰海唇街,届时便生灵涂炭了,因此片刻不敢逗留的既赶往阻止游神队伍继续前进,而总算消除了老巴刹的另一场劫数。
从拉者制定对付私会党,以及不惜要炮轰海唇街的店铺,力阻华人当街游神的连串行动,显见布洛克王朝经华工事件后,对华人社会的一举一动,都是蹦紧着神经线在严密的监视着。
刘善邦和跟随他起义的华工,在布洛克王朝到英殖民地时代,都被视为纠众作乱的匪帮,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获得平反,被追认为建国前的反殖英雄,他的肖像也在较后时,与达雅民族英雄林达等,并列于古晋博物公园的英雄纪念碑上。
●1900年,华人游神队伍经过海唇街的档案图片,早年的游神盛会大多是在白天进行。
●华工起义事件获得平反后,刘善邦的肖像也为位列于博物院公园的民族英雄纪念碑上。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