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本文作者采访南街村教育办郭主任
一
自从我来到南街村写系列文章后,有些网友就留言或在群里道:听说南街村撑不下去了,是不是真的?有的说:南街村负债200多个亿,撑不了好久了;还有的说,南街村是国家出钱打造的样板,今后国家有钱了,还会出钱打造更多的样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南街村真的撑不下去了吗?真的如网友所说吗?
我所见到的南街村,村容整洁,一切井然有序。东方红广场同时是一个交通大枢纽,几乎每一分钟都是人流如织,我看到步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毛主席雕像周边几米的范围内,是用圆石墩子围住了的安全范围,不时有从全国各地来的参观者在毛主席像前照相,有人还有人给毛主席敬献鲜花;清真大饭店内,每天中午数千人就餐,许许多多的大巴车、中巴车和小车停泊在停车场。我每天中午都在清真饭店就餐,三菜一汤15元至25元不等,还有数十种面点,十元左右的为多。在东方红广场和各景点,到处可以看到维持秩序的保安。屋顶上、墙上、廊道上,到处可见永久性的毛主席语录和红色标语。9月14日下午,我看到工作人员在更换人民英雄画像。在景区内,人们乘坐电瓶车有序抵达,文明地参观按一比一复制的毛泽东同志故居和按比例复制的延安窑洞、延安宝塔、植物园、动物园等景点。总之,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怎么就说南街村搞不下去了呢?
二
有的网友说:你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我就带您看看本质。
9月14日下午,我到南街村村委院子里散步,因为这里是没有围墙没有保安的。我看到85岁的段林川老书记(曾任南街村委副书记)在忙碌。等他忙完后,我请教他:有网友说南街村负债200多个亿,撑不下去了,是真的吗?老书记笑了笑,说:你让他们来看一看就知道了。事实胜过雄辨嘛!
看到老书记幽默的笑容,我想,肯定有人不愿集体经济好,才会有这样的谣言的。
集体经济没有个人的收入作为驱动力,怎么玩得下去?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没有个人利益,南街村人干个什么劲?难道他们是超人?
这里,就有必要讲讲南街村人的动力在哪里,南街村的集体经济是怎么搞活的,又为什么有永久持续的恒动力。
其实,南街村的集体经济是有利的,但不是私利,而是公利。村民可以享受免费上学、免费医疗、免费住房等等大利,就连婚丧这样的大事,也都由村里统一包办,办丧事时,一切费用由村里开支,孝家只要披麻戴孝哭就行了。办婚事时,一切也由村里开支,新人只要出席就可以了。这两项现在都是人们耗费巨资的大事,也是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争面子的事。在农村,有老人故去时,都攀比谁家的道场做的时间长,谁家的鞭炮放得多,谁家来吊孝的大老板和大官来得多,来得档次高。办婚礼也是如此,看谁家做的酒席多,看谁迎亲的车子高级,车队长,看谁的长辈打的红包大,看谁家婚礼场面排场。一场藏礼下来,十多二十万是正常。一场婚礼下来,几十上百万也很正常,很多人倾其一辈子的积蓄,把老本赔光,还办不下来,还得欠下巨额债务。所谓麻雀子伴着鸟儿飞,别人都这么搞,你不这么搞,肯定不行。
而在南街村,不论身份地位,丧事都是三天,婚事都是集体婚礼,不需要自己出一份钱。这是彻底地解除了村民的精神负担。
现在攀比的社会风气,不但搞得当事人受不了,连亲朋好友也受不了。有的人一个月光“吃酒”就要花好几千上万元,无法开销,但抱怨也没有。人情是笔账,搂着絮被也要当!婚丧是压在人们头上的两座大山。
如果全国人民都向南街村学习,那该多好啊。
三
现年85岁的段林川,精神状态和身体状胜过很多六十多岁的人。他说:我既没有经济压力,也没有精神压力,状态怎么不好呢?他工作不是为了赚钱,工作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需要。南街村的老人都像他一样,既无经济压力也无精神压力。工作是他们的第一需要。
而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当然需要强大的集体经济来支持。
那么,南街村的集体企业为什么办得好?为什么有持久的动力?四个字:外圆内方。对内,是讲规矩、讲贡献,重精神奖励,轻物质收入。对外,则用的是圆融的手段,按世间通用的规则办。
圆是融通,方是规矩。
在南街村集团销售部大楼的门两边,就挂着这样的标语(大意):以方治内,以圆对外。
这方与圆的学问,深厚得很,但南街村人运用自如。
这使我想起一个俗家弟子的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南街村人在生意场上,也许与其它私营经济体的人没什么两样,但他是为集体谋福利。
四
我觉得对南街村已经了解够多的了,该写的人家都写了书,我还有必要待下去吗?我为此迷茫、彷徨过。但我想,人家是从整体上、从宏观上写的,而我是写文学作品,就得从微观上写,从人开始写起,文学是人学。为此,我向段书记提出,明天可否安排我写人?接触一下村里的普通老百姓。段书记让我明天上午8点半打他电话。
今天(9月15日)上午赶往村委会的时间晚了一点,8点40才到村口,这时,段书记来电了,问我来了没有。我真是很感动,没想到他主动打电话过来。
在村委办见到段书记,段书记把我交给一个叫张主任的美女,说让张主任带我去政治部。
我心中犯了一下嘀咕:为什么带我去政治部?难道是要审查我的身份,看我到底是哪里人,是干什么的,问清楚才让我采访吧。因为我是没有开介绍信,只是凭一个熟人(湖南一师的舒教授)的介绍来的。政治部离村委还有一段距离,刚好又下着小雨,我便跟在张主任后面走。
来到政治部二楼,门开着,有美女作出“请——”的姿势。我于是径直走了进去。这时,只见里面十几个美女齐刷刷站了起来鼓掌欢迎。这阵仗,简直把我搞懵了。没有想到安排如此正式、如此隆重、如此周祥、如此高规格。我一时感到颇有点惶恐不安。张玲主任问我想了解什么,让我来问,她们来答。

我心里没有准备,因为我习惯于一对一的采访。我便胡乱提了几个问题,额头上差一点冒汗了。加上语言不通,我讲的话他们听不懂,她们讲的话我听不懂。好在在场的教育办主任郭桂贞讲的话我听得懂,她又很懂我,把我的话翻译出去,而且把我凌乱的表达翻译得很有头序。这样,我们的采访才进行下去。
原来,到场的都是管民生这一块的,有十几个是网格管理员,还有一个是监督这些村民小组长的。她们每个人负责一栋楼,她们都身兼网格管理员和村民小组组长职务。这当然是最基层的管理员,是真正懂民生的人。她们每个人的职责就是这个楼栋的人做好管理服务、收集村民反映的情况,发放《南街村》报到家家户户,上传下达。在这平平凡凡的岗位上,她们做着平风而不平凡的工作。
就说17号楼的贾美女,前段时给村民间发放杀蟑螂的药,村民一般五点半下班,她三点就到楼门口等着,发到村民手里时,跟他们讲如何用药的知识。有的人年老听不清楚,她怕老人错把药物当食物用了,就进屋帮老人把药杀了再出来。做到万无一失。
朝阳区6号楼的任美女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本栋楼的蔡老师不小心掉了身份证和社保卡,十分着急。因为社保卡补办起来是非常麻烦的。任美女得知后,在网格管理员群里发信息,问谁捡到了蔡老师的身份证和卡。各个楼栋管理员迅速在本栋住户群里发信息,不久,4号楼的小张在群里回复说,他捡到了。任美女马上到4号栋帮取回了身份证和社保卡。蔡老很感激,郑重其事地写了一封感谢信让任美女转交给小张。后蔡张两人见面,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笔者在听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任美女这个网格管理员在村民彼此联络中所起的作用之大,所付出的劳动之多。一件小事见精神。
夏美女是朝阳楼2号栋的管理员,她看到老人买菜提菜上楼困难,经常帮老人把菜提上楼去。有的村民拿快递时拿错了,她就帮着退回,帮着找到真正的快递买家;楼栋里有个患老梗后遗症的,夏美女每次接到什么任务,别的家他主要是传达,轮到他家该做的事,夏美女都要亲自帮着做好才放心。
网格管理员的工作是管理,更是服务,哪家的火忘关了,电忘记拉闸了,只要发现隐患,立即想办法排除。有一次朝阳区10号栋的网格管理员李美女,听村民小邱报告说捡到了段同志的福利卡,立即在网格员群里问,问到了段是4号楼住户,立即把福利卡给送去。有一次巡检时闻到一户人家家里有焦味,立即打电话跟住户联系,原来主妇忘记关火了,接到电话后立即返回来,有效了避免了险情。她有一次打扫卫生时捡到面票。这是不计名的纸质票。李美女到处打听,问谁丢了面票。查了好久才查到失主。
这种面票分为5公斤、15公斤、25公斤三种,比六七十年代全国通用或全省通用的粮票不同,它是不需要另外付一分钱,凭票就可以到村里直接领到面粉的。以前南街村给每个社员每月发放40斤面粉,后来大家都感到每月40斤吃不完,才改为每月发放30斤面粉。现在有人反映每月30斤面粉也吃不完。

网格管理员们最难忘的是防疫三年,每个人的体温都要及时排查上报,坐火车、高铁等外地返回的人员也要上报、隔离。网格管理员们常常是帮村民买好菜送上楼去,以便减少村民外出,个中辛苦,可想而知。
五
郭桂贞是南街村学校的原校长,2006年退休后一直担任南街村教育办主任。南街村教育办主任的职责是负责南街村高中生、大学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发放。因为幼稚园、小学、初中和南街村高中读书的学生都是在村里读,是完全免费的,不需要发放。只有考上外地学校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才需要造表发放。
南街村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都是由村里负责的。学生凭身份证、村里的福利证、录取通知书,以及学校的发票,就可以全额报销学费。考取省外大学的大学生,每月报销900元生活费,考取省内大学的大学生,每月报销800元生活费。考取村外高中的学生则每月补助生活费350元。因为高中生周末都在家里吃住。郭桂贞主任给笔者展示了2024下半年至2025上半年发放表格,清清楚楚,墙上张贴着补助标准。完全公开、透明。

这份表也让那些说南街村撑不下去的谣言不攻自破。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