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苏联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读书笔记

钟之说 2025-11-19 来源:钟建民的理论思考公众号

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界形成了一种无视事实否定公有制经济的论调…这种舆论上的误导和认识上的偏缺,客观上妨碍人们对苏联模式真正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的认识…是非常不实事求是的

十月革命前的苏联是一个农业国。十月革命之后,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苏联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期间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苏联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的根本转变、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等显著成就。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

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以计划管理为特征的产权公有制模式,俗称苏联模式,性质上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的一种过渡经济模式,而不是社会主义生产模式本身。但即使是这样,它也表现出相比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没有的优越性。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苏联建国七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产值仅占国民经济的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仅仅占有三分之一。经过苏联七十多年的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苏联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涵盖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苏联取得了巨大成就,机械制造、冶金、化工、能源等产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

国防工业发展迅速,苏联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核武器、洲际弹道导弹、核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的国家之一,军事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

斯大林在1925年接班时,苏联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农业占了三分之二,是一个小农经济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

1925年斯大林制订了苏联工业化计划。在联共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提出了工业化的总路线。他指出:党的总路线出发点是“竭尽全力使我国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它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这条路线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展我国工业,但这种扩展要考虑到我国拥有的资源。这条路线坚决摒弃把我国变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附属品的政策”。斯大林认为要使资本主义包围中的苏联成为独立自主的工业强国,就必须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就必须发展重工业。没有重工业就不能从技术上改造整个国民经济。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到1940年,苏联工业增长了9倍,年均增长16.8%。1937年,苏联的工业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五和欧洲第四位跃居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1937年全国居民收入由1913年的210亿卢布增加到963亿卢布,人民总消费水平提高了一倍。在三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时候,苏联第一资消除了失业、并普遍实行免费医疗、社会保险和退休金制度。

与此同时,苏联的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飞机制造和航空工业达到世界水平。到1937年底,苏联建有研究研究所或研究机构806个,实验室397个。天文台31个;物理学家设计出了基本粒子加速器,制成欧洲第一台回旋加速器;1939年研究人员发现了铀核裂变;工程师设计出和生产出第一架以汽油和压缩气体为动力的喷气发动机;生物学家进行了植物的杂交实验,培育出新果树品种。在文化领域,教育水平大幅提高,到1939年全国人口识字地劳动居民比例达到87%基本扫除了文盲;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级义务教育,高等学校由1928年的148所增加到1932年的832所;苏联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乱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但战争也考验了苏联,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量超过1913年的11倍,其中机器制造业超过49倍。仅仅在1942年和1943年,苏联制造坦克比德国多26 000辆,生产飞机比德国多20 000架。1941年到1945年,苏联用4年时间和盟国一起打败了纳粹德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战后,苏联恢复国民经济的速度也大大快于西欧各国。五六十年代苏联经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尽管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1950年到1984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8倍。因为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苏联工业总产值与美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1913年的6.9%上升到80年代中期的80%,从而成为世界第二的社会主义大国。

在基础建设方面,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到1980年,苏联的铁路总里程达到14.7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40万公里,内河航运里程达到10.2万公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城市建设和公共事业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新建了大量的住房、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苏联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在航天、核能、数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事业的新纪元;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科技成果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进。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精准;在农业生产中,新品种的培育和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界形成了一种否定公有制经济的论调,认为公有制经济这不好、那不好。因为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许多人得出了公有制经济没有效率、计划经济失败等结论,而对苏联事实依靠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体制使一个小农经济为主的弱国转变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工业化强国的基本事实,对苏联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快速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事实,对苏联七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西方国家那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基本事实反而忽略了。这种舆论上的误导和认识上的偏缺,客观上会妨碍人们对苏联模式真正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的认识,并可能使经济改革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阅读文献:

1,田恬秀著,《社会主义500年》,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

2,高放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3,沈宝祥李庆华陈富强周晓中著,《谁主沉浮——对社会主义的回顾思考与展望》,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乌有之乡网文活页资料2026年度预约公告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两日热点

吴铭:金融,只会祸乱,不会造福

都被狗吃了

俞敏洪:口号与时代的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