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根源与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建立
《费尔巴哈论》解说第三章第三节
第十五段
费尔巴哈在哲学的发展上是有很大贡献的。他在唯心主义的长期统治下,批判了宗教和唯心主义,宣布了唯物主义的胜利,但是,费尔巴哈并没有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理论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内,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说明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因此他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者一样,在社会历史领域内他们都是唯心主义者。
为什么费尔巴哈没能把他的唯物主义理论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呢?这主要是因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脱离实践的唯物主义,他不了解人类的社会实践,尤其是革命斗争的实践对人们认识的深刻意义。因此,费尔巴哈虽然反对研究抽象的世界,而主张研究现实的世界;虽然反对研究上帝,而主张研究现实的人,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的作用,由于他是脱离了人们对世界的改造活动去观察世界和人的,所以他所考察的现实世界和现实的人,仍然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已。正是由于费尔巴哈脱离开社会制度去观察社会现象,脱离开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去观察人,因此他也就根本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
我们知道,费尔巴哈是长期地脱离革命斗争而隐居在乡间的。他不了解1848年的革命,他拒绝参加法兰克福地方的议会竞选,他也没有象其他革命者一样流亡到国外,虽然他在晚年的时候是倾向于工人运动,并参加了社会民主工党,但是总的说来,他是脱离实践的,因而也就不能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至于费尔巴哈被迫长期脱离革命实践而隐居乡间的原因,我们在前面就已经说过了。

第十六段
在这一段中,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没能完成建立唯物史观的任务,以后由马克思完成了。
作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应当在各个方面的观点上都是唯物主义的,不仅在自然观方面应当是唯物主义的,而且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也应当是唯物主义的。可是,费尔巴哈并没有作到这一点。费尔巴哈在自然观方面虽然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他却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因此我们只能说费尔巴哈是一个半截的唯物主义者,即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
按照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说来,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的这个任务,费尔巴哈虽然没有完成,但迟早是要有人去完成的。这个任务以后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它完成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1845年所写的《神圣的家族》一书中,就开始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了。在这本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关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点,指出了劳动群众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等,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在自己的其他一系列著作中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基本原理。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恩格斯在下一章中作了具体的、详尽的说明。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