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全实录(85)
第3799~3856摘
3799.执行苏维埃的文化教育政策,开展苏维埃领土上的文化革命,用共产主义武装工农群众的头脑,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增加革命战争中动员民众的力量,同样是苏维埃的重要任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24、25日),《红色中华》二苏大特刊第3期。)
3800.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24、25日),《红色中华》二苏大特刊第3期。)
3801.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一切这些,也必须拿政治上动员民力与政府的法令相配合,主要的在于发动人民自己教育自己,而政府给以恰当的指导与调整,给以可能的物质帮助,单靠政府用有限财力办的几个学校、报纸等等,是不足完成提高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之伟大任务的。抗战以来,教育制度已在变化中,尤其战区有了显著的改进。但至今还没有整个制度适应抗战需要的变化,这种情形是不好的。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二者间的不配合现象亟应免除。(《论新阶段》(1938年10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616~617页。)
3802.关于文化教育政策。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论政策》(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768页。)
3803.一九四九年的国民教育计划(大学教育,各种专科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必须适合当前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1949年1月8日),《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234页。)
3804.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而社会主义的建设又不能等到消灭了文盲以后才去开始进行,这就产生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也只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才能解决。(《<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55页。)
3805.几千年来的教育,确是剥削阶济手中的工具,而社会主义教育乃是工人阶级手中的工具。(《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1958年8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98页。)
3806.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6页。)
3807.学校要大力进行思想教育,进行遵守纪律、艰苦创业的教育。学生要能耐艰苦,要能白手起家。我们不都是经历过困难的人吗?社会主义是艰苦的事业。我们以后对工人、农民、士兵、学生都应该宣传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校中要提倡一种空气,教师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办好学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要使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今后无论谁去招生都不要乱吹,不要把一切都讲得春光明媚,而要讲困难,给学生泼点冷水,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学生谈恋爱的风气应当加以扭转。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不必修改,但要劝青年晚点结婚。教育部应当编写一些课文,专门论述艰苦奋斗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讲。
要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每省要有一位宣传部长、一位教育厅长亲自抓这项工作。
(《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57年3月7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46~247页。)
3808.大学、中学都要求加强思想政治领导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削减课程,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取消宪法课,要编新的思想、政治课本,要下决心从党政两系统抽调几批得力而又适宜于做学校工作的干部去大、中学校工作,要赋予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以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给周恩来等的信》(1957年3月17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第398页。)
3809.儿童时期需要发展身体,这种发展要是健全的。儿童时期需要发展共产主义的情操、风格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就是我们时代的德育。这二者同智育是连结一道的。二者都同从事劳动有关,所以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总结以上所说,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1958年8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98页。)
3810.派军队干部训练革命师生的方法很好。训练一下和不训练大不一样。(《关于派军队干部训练学校师生的谈话》(1966年),《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第161页。)
3811.延安的学校应照此种精神去办。这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学校,不是单纯的概论学校。(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第二期工作报告上的批示(1941年8月22日),《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第323页。)
3812.政治、经济、文化,是我们延大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学好,要会做这方面的工作,要为实际服务,不搞教条主义,不脱离实际。(《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54页。)
3813.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地。这样的学校确是很好的。在校的青年居多,也有一部分中年干部。我希望不但在江西有这样的学校,各省也应有这样的学校。各省应派有能力有见识的负责同志到江西来考察,吸取经验,回去试办。初时学生宜少,逐渐增多,至江西这样有五万人之多。
再则,党、政、民(工、青、妇)机关,也要办学校,半工半学。不过同江西这类的半工半学不同。江西的工,是农业、林业、牧业这一类的工,学是农、林、牧这一类的学。而党、政、民机关的工,则是党、政、民机关的工,学是文化科学、时事、马列主义理论这样一些的学。所以两者是不同的。
(《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一封信》(1961年7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282页。)
3814.清华大学有工厂。它是一所理工科学校,学生如果只有书本知识而不做工,那是不行的。但是,大学文科不好设工厂,不好设什么文学工厂、历史学工厂、经济学工厂或者小说工厂。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师生应该接触农民和城市工人,接触工业和农业。不然,学生毕业,用处不大。如学法律的,如果不到社会中去了解犯罪情况,法律是学不好的。不可能有什么法律工厂,要以社会为工厂。(《教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文科要以社会为工厂》(1964年8月29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149~150页。)
3815.要改造文科大学,要学生下去搞工业、农业、商业。至于工科、理科,情况不同,他们有实习工厂,有实验室,在实习工厂做工,在实验室做实业,但也要接触社会实际。(《改造学校教育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1965年12月21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493页。)
3816.延安的青年们干了些什么呢?他们在学习革命的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他们在实行生产运动,开发了千亩万亩的荒地。开荒种地这件事,连孔夫子也没有做过。孔子办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也不少,“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可谓盛矣。但是他的学生比起延安来就少得多,而且不喜欢什么生产运动。他的学生向他请教如何耕田,他就说:“不知道,我不如农民。”又问如何种菜,他又说:“不知道,我不如种菜的。”中国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年5月4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568页。)
3817.一切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凡是可能的,一律试办工厂或者农场,进行生产,做到自给或者半自给。学生实行半工半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这些学校可以多招些学生,但是不要国家增加经费。
一切高等工业学校的可以进行生产的实验室和附属工场,除了保证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以外,都应当尽可能地进行生产。此外,还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同当地的工厂订立参加劳动的合同。
(《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1958年1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60页。)
3818.一切农业学校除了在自己的农场进行生产,还可以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参加劳动的合同,并且派教师住到合作社去,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农业学校应当由合作社保送一部分合于条件的人入学。
农村里的中小学,都要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合同,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农村学生还应当利用假期、假日或者课余时间回到本村参加生产。
(《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1958年1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60页。)
3819.大学校和城市里的中等学校,在可能条件下,可以由几个学校联合设立附属工厂或者作坊,也可以同工厂、工地或者服务行业订立参加劳动的合同。
一切有土地的大、中、小学,应当设立附属农场;没有土地而邻近郊区的学校,可以到农业合作社参加劳动。
(《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1958年1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60~361页。)
3820.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视察天津大学时的谈话(1958年8月13日))
3821.几千年来,都是教育脱离劳动,现在要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大体上有这样几条:一条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一条是党的领导,还有一条是群众路线。中心问题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现在苏联对这个问题也想改革,他们正在搞一个文件在那里酝酿。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讲了的,教育必须与劳动相结合。(《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9月5日、8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396页。)
3822.一九五八年,改革了教育制度,实行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这是一件大事。(《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纲》(1958年12月9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第640页。)
3823.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1958年的一次谈话,《毛主席论教育革命》人民出版社1967年出版,第11页。)
3824.言世界改良进步者,皆知须自教育普及使人民咸有知识始。欲教育普及,又自新办学校始。其言固为不错。然兴办学校,不过施行教育之一端。而教育之全体,不仅学想而止,其一端则有家庭,一端则有社会。(《学校之工作》(1919年12月1日),《毛泽东早期文稿》第452页。)
3825.革命战争与苏维埃建设事业,要求苏区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一般的提高,亦只有在苏维埃政权之下,工农群众才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与可能,一年来苏维埃对于文化教育事业已在着力地进行。小学,夜学,识字运动,与俱乐部运动,已在各地广泛发展起来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与红军大学的建立,工农剧社与蓝衫团运动的发展,所有这些,都表明苏维埃文化建设事业已进入了发展的阶段中。中央政府最近已宣布以马克思共产主义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基本方针。中央政府正在制定小学教育制度与颁布文社会教育的具体办法。要使所有苏区的劳动民众都受到教育,开展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已成为苏维埃建设任务的重要部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两周年纪念对全体选民的工作报告书》(1933年10月24日),《红色中华》1933年10月27日。)
3826.其次是文化建设,要建立完备的小学教育制度,要发展消灭文盲运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两周年纪念对全体选民的工作报告书》(1933年10月24日),《红色中华》1933年10月27日。)
3827.组织民众的文化生活,将过去地主资产阶级统治时代完全没有享受教育可能的广大民众,进到日益提高文化程度的地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24日、25日),《红色中华》二苏大特刊第3期。)
3828.女大的成立,在政治上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是培养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而且要培养大批做实际工作的妇女运动的干部,准备到前线去,到农村工厂中去,组织二万万五二千五百万妇女来,来参加抗战。假如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在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939年7月20日),《新中华报》1939年7月25日。)
3829.继续推行消灭文盲政策,推广新文字教育,健全正规学制,普及国民教育,改善小学教员生活,实施成年补习教育,加强干部教育,推广通俗书报,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保护流亡学生与失学青年,允许在学学生以民主自治权利,实施公务人员的两小时学习制。(《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336页。)
3830.我们来一个五年计划,去年算一年,今年是第二年,在这五年中间,使陕甘宁边区一百四十万老百姓,加上党政军十万人,一共一百五十万人,统统把文盲消灭掉,把边区人民的文化提高到一个必要的程度。(《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110~111页。)
3831.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83页。)
3832.提高文化,消灭文盲,要靠识字组。当然这也要以自愿为原则。开始不妨组织一两个组,约一些人识字,……
什么人教呢?就是老百姓教老百姓。……识字组也可以民教民,认识十个字的就可以当组长,认识一百个字的就可以当委员长。
我们还要编一些书,搞一些关于生产知识等方面的书,作为教材。学生要学会打算盘,学会写信,学会记账,学会写路条。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115页。)
3833.现在的教育,一个是普通教育,包括社会教育、识字教育;再一个是干部教育。有了这两种教育,就可以把整个边区变作一个大学校,每一个乡就是一个学校。所有的老百姓和干部都在这个大学校里学习生产,学习文化。几年之内,边区的群众文化就会比其他地方都高,比武汉、重庆等一些大城市都要高。只要好好搞,五年到十年就可以搞得很好,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会有很大的发展,这绝不是空话。(《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117页。)
3834.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11~1012页。)
3835.这样的技术夜校,每个乡,在目前至少是大多数的乡,都应当办起来,青年团的各级组织应当管这件事。农民的学习技术,应当同消灭文盲相结合,由青年团负责一同管起来。技术夜校的教员,可以就地选拔,并且要提倡边教边学。(《<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50~451页。)
3836.农民组织了合作社,因为经济上的需要,迫切地要求学文化。农民组织了合作社,有了集体的力量,情况就完全改变了,他们可以自己组织学文化。第一步为了记工的需要,学习本村本乡的人名、地名、工具名、农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语汇,大约两三百字。第二步,再学进一步的文字和语汇。要编这样两种课本。第一种课本应当由从事指导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各就自己那里的合作社的需要去编。每处自编一本,不能用统一的课本。这种课本不要审查。第二种课本也应当由从事指导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根据一个较小范围的地方(例如一个县,或者一个专区)的事物和语汇,加上一部分全省(市、区)的和全国性的事物和语汇编出来,也只要几百字。这种课本,各地也不要统一,由县级、专区级或者省(市、区)级的教育机关迅速地加以审查。做了这样两步之后再做第三步,由各省(市、区)教育机关编第三种通常应用的课本。以后还要有继续提高的课本。中央的文化教育机关应当给这件事以适当的指导。(《<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55~456页。)
3837.还有什么规划呢?还有文化教育规划,包括识字扫盲,办小学,办适合农村需要的中学,中学里面增加一点农业课程,出版适合农民需要的通俗读物和书籍,发展农村广播网、电影放映队,组织文化娱乐等等。(《农业合作化的全面规划和加强领导问题》(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475页。)
3838.各省是不是还有私立中学?私立中学还是可以办的,办了之后政府不要去接收。私人办了,又被接收,私人办学的积极性就高不起来了。
办戴帽中学还是一种好办法。中学办在农村是先进经验,农民子弟可以就近上学,毕业后可以回家生产。如果说教师比较差,可以从好的中学抽调一部分来支援,抽肥补瘦,抽多补少。如果说办学质量差,孔夫子还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呢。这是要解决农民子女就近读中学的问题,唱戏也还有草台班子嘛。在农村,教育要强调普及,不要强调提高,不要过分强调质量。课程也可以简单些,有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农业生产知识、政治等八九科就可以了,其他的今后还可以自学。这些学校主要是解决农民生产劳动中需要的知识,如要升学也不限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升学,有的就不一定升学。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没有进过中学,还不是自学出来的!萧楚女也没有进过什么正规的学校,办报还不错嘛。戴帽中学的这个帽子不要摘掉,有条件的要多戴一点,学校应该分散在农村里头,摘掉是不好的。
(《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57年3月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5~246页。)
3839.创造新学校,施行新教育,必与创造新家庭新社会相连。新教育中,以创造新生活为主体。(《学校之工作》(1919年12月1日),《毛泽东早期文稿》第454页。)
3840.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反对日本进步的方针、办法和前途》(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48页。)
3841.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356页。)
3842.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在这个问题上,拖延时间不愿改革的思想是不对的,过于性急、企图用粗暴方法进行改革的思想也是不对的。(《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1950年6月6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71页。)
3843.整个教育制度就是那样,公开号召去争取那个五分。就有那么一些人把分数看透了,大胆主动地去学。把那一套看透了,学习也主动了。……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教育制度要改革》(1964年7月5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96页。)
3844.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么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改造学校教育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1965年12月21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492页。)
3845.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很新,其实早就有了,孔夫子就是这样教学的。(《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116页。)
3846.此事宜速解决,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和开会的时间宜大减。病人应有特殊待遇。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给马叙伦的信》(1950年6月19日、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83页。)
3847.关于学生健康问题,前与先生谈过,此问题深值注意,提议采取行政步骤,具体地解决此问题。……其中第三项即谈到此问题,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给马叙伦的信》(1950年6月19日、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83页。)
3848.现在初中学生上课的时间也多了一些,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积极分子开会太多,也应当减少。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休息、睡眠,这两方面要充分兼顾。工农兵青年们,是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学习和娱乐休息睡眠两方面也要充分兼顾。
两头都要抓紧,学习工作要抓紧,睡眠休息娱乐也要抓紧。过去只抓紧了一头,另一头抓不紧或者没有抓。现在要搞些娱乐,要有时间,有设备,这一头也要来个抓紧。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277~278页。)
3849.我们的教学计划、教科书都是全国一致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有问题?各省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教材?各省是不是感到受限制?(《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57年3月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5页。)
3850.中学应当有政治课。政治课要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不要教条式的,要使中学生知道一些为人在世的道理。讲猴子变人的社会发展史如果同历史课有重复,历史课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讲起,讲胜利,讲困难,不过猴子变人还要讲,阶级斗争也要讲。课本要两三年修改一次,使之不脱离实际。(《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57年3月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7页。)
3851.苏联的教材,应当学的就要学,不应当学的就不要学。你们要来一个改革,不要照抄外国的,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情况,并且还要有地方的特点。农业课本要由省里编,地理可以编地方地理,文学也要有乡土文学,历史可以有各省自己的史料。课程要减少,分量要减轻,减少门类,为的是全面发展。(《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57年3月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7~248页。)
3852.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
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
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
(《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1964年2月13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22页。)
3853.现在一是课多,一是书多,压得太重。有些课程不一定要考。……
课程讲得太多,是烦琐哲学。烦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如经学,搞那么多注解,现在没有用了。我看这种方法,无论中国的也好,其他国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灭亡的。书不一定读得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
(《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1964年2月13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23页。)
3854.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改革学校课程设置和讲授方法》(1964年3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76页。)
3855. 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只要不把学生当成打击对象就好了。
你们的教学就是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教员应该把讲稿印发给你们。怕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讲稿还对学生保密?到了讲堂上才让学生抄,把学生束缚死了。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研究问题,讲那么多干什么?
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教员就那么点本事,离开讲稿什么也不行。为什么不把讲稿发给你们,与你们一起研究问题?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员能回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说不知道,和学生一起商量,这就是不错的了。不要装着样子去吓唬人。
(《教育制度要改革》(1964年7月5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96~97页。)
3856.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关于学校要减轻学生负担的批语》(1965年7月3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391页。)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