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莫言为什么能得诺贝尔?

茴香豆a 2025-11-03 来源:小小的治愈公众号

作品里要提供一种“看起来是本土的、民间的”,实则能让西方读者读出“社会主义=苦难”的叙事。如此的话,诺奖的目的很明确,但莫言因此获得体制的名利双收就不好“解释”

诺奖委员会自己的“颁奖词”说得很直白:给莫言是因为他“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为一体”。

但关键在下半句——“把官方话语主导下的历史与个体记忆之间的巨大裂隙暴露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作品里要提供一种“看起来是本土的、民间的”,实则能让西方读者读出“社会主义=苦难”的叙事。

莫言的小说里,新中国的一系列政策,几乎都被处理成一轮轮“荒诞—暴力—性”的循环,把复杂阶级斗争史扁平为“权力对个体的永恒折磨”。

这种叙事恰好填补了西方意识形态市场最抢手的那块拼图:一个“非西方”作者,用“非西方”语言,却坐实了“西方”早已预设的“东方极权”想象。

再具体一点:

1. 叙事策略——把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社会变革,全部转译成“乡土魔幻”+“生理恶趣味”,既满足猎奇,又消解了革命正当性。

2. 历史处理——把土改写成“痞子乱杀”,把合作社写成“官僚酷刑”,把“十年”写成“全民互咬”,实质是用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替换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史观。

3. 作者身份——解放军作家、中共党员,官方系统内的“异质性”标签,比纯流亡者更显“可信度”,给西方读者一种“连他们自己都承认失败了”的爽感。

因此,莫言得奖并不是“文学打败了政治”,而是“政治通过文学完成了自我论证”。诺奖委员会需要的不是文学,而是一件可以放进“自由主义—冷战”展柜的、带中国制造的标签、却完全符合西方意识形态需要的展品。莫言的小说恰好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文本细节,可以被随意剪辑成这部“反共长片”的蒙太奇。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