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读书·科学的读书方法
要“有系统地学点东西。因为泛泛阅读,是没有多大好处的”。本文介绍的SQ3R系统,不一定对每一本书、每一门课程都合适,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总的步骤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伏尔泰曾经说过:“大多数人不会读书”。皮萨路夫也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怎样才算会读书?怎样读书才能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有几个问题必须加以注意。
首先,读书必须有中心。世界上书籍之多,可谓“浩如烟海”。在我国古代的汉朝,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六艺之类的书,共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二千二百六十九卷,那时侯,“搜炼古今”,“博览群书”,就得花几十年时间,到清朝,仅一部《四岸全书》,就有经、史、子、集四大类,三千四百七十种,七万九千零一十八卷,一个人一生要读完它,已经很困难;到近代,就拿化学这一门学科来说,每年发表的论文就有四十万篇,每天读一篇,也得一千一百年!!如果没有中心,没有目标,有啥读啥,就会“如堕五里雾中”。读书要把中心选准,并不容易。到了大学阶段,专业方向基本确定,根据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每一门专业知识,都有一系列必读的书籍,可以作为参考。除此之外,要想深入本专业的某一专题,就得依靠教师的指点,自己不断探索。总之,要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去读书,才能逐步建立起必备的知识体系。切忌朝三暮四,举棋不定。只有如马克思所说,“目标始终如一”,才能一往直前,有所成就。
其次,读书要有重点、有层次、有系统。列宁给他的弟弟德米特里的信中说:要“有系统地学点东西。因为泛泛阅读,是没有多大好处的”。读书的重点,是指在一类书中,要选择一本或几本作为重点;在一本书中,也可能某些章节是阅读的重点。这就要有一个选择和分类的工作,这项工作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只有善于选择,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可贵的读书时间。我国清代学者陆世仪就说过:“凡读书分类,不惟有益,且兼省心目。”要做到有重点,读书还要有层次,一般可以分为浏览、粗读、摘读、精读几个层次。浏览,就是先看看章节题目、插图曲线、公式结论,了解其内容深浅,大致轮廓。这是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应该怎样读所不可缺少的调查研究工作。如果一本书的内容大致已经掌握,只是某些部分有一些可贵的新知识、新的叙述方法,则可粗读一遍,重点在采撷那些新东西。如果某些章节是过去未曾学习过的,那么,就可以摘读这些章节,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只是当书本内容从头到尾都需要系统深入时,才采取逐章逐节精读的办法。这样步步深入,看来费事,实则省时。相反,如果拿到一本书,就从头到尾读下去,那么,或则内容过浅,浪费时间,或则内容过深,读不下去,或者该精读的用粗读的办法,煮了一锅夹生饭,或者抓不住新鲜内容和重点,不利于深入提高。
第三、读书要有计划。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需要人的毕生精力的。假如你们能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来说也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读的书很多,适合自己需要的书更多。为了更好地把握住有限的时间,去循序渐进地摄取丰富的知识营养,就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不可因为强调基础、强调精读而死啃一本,无暇旁顾,也不可强调知识广博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可因为必读的书难懂而半途而废,也不可这山望见那山高,有始无终。订读书计划要分先后,分层次,订目标,提要求,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计划的可行。一旦确定了一个合适的计划,就要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按期完成。订好一个科学的读书计划不容易,完成计划更难,这里用得上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为了善于组织自己的读书计划,这里再简要介绍美国大学中一种流行的学习方法——SQ3R体系。S代表纵览(Sur-vey)、Q代表提问(Question)、3R则代表阅读(Read)、背诵(Recite)、复习(Revise)。
纵览:就是我们所说的浏览。了解书的全貌,阅读作者的序言,查看目录、索引和提要。
提问:相当我们所说的粗读。这里强调了要根据学习目的,在粗读中提出疑问。提出疑问,会使你积极思考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答案,并不断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相联系,与自己原有的观点相比较,逐渐学会有分析地读书,而不只是盲目接受书本上的观点。
阅读:这是读书的中心步骤。通常对要精读的书籍或章节,都要读得慢而透彻,常常返回到前面去重温某些部分的内容。要争取一遍读下来,基本上掌握全部内容,而不要寄托在第二遍阅读上面。
背诵: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培根说过,“任何文章,即使你看二十遍以上,也不一定能轻易记熟,倒不如只念十遍,念一会儿试着背一背,如有遗忘,随时看书,反而容易背会。”当然,所说的背诵,并非要求逐字复诵,而是要提纲挈领,抓住主要的东西记牢。对重要的公式、定理,能一字不差地记住更好。关上书本回想,再与书本内容相对照是一种记忆的好办法,可以促使你发现理解不深,记忆不牢,或是理解和记忆错误的地方。这样,背诵可以促进理解。
复习: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习必须及时,看完一章书就应当小结、回忆,当天要复习所阅读的内容,哪怕几分钟也好。如果单纯重复阅读教科书或笔记感到乏味,可以读一读别的教科书中相同题目的内容。在总复习时,应特别注意最前面的内容,因为可能忘记得更多一些。也要注意自以为理解透彻的地方,因为对自己估计往往不正确,被忽视的地方常常隐藏着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SQ3R系统,不一定对每一本书、每一门课程都合适,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总的步骤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