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歌颂劳动的诗篇是不朽的

2025-09-22 来源:赤竹隐客|微信公众号

希望今天的诗人、艺术家中也有同罗丹一样的抱负;努力反映现实生活,把今天劳动人民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格,把今天劳动人民那种伟大的创造力量,概括、凝聚成杰出的诗篇和艺术作品,为大跃进时代的劳动人民立下一个“劳动纪念柱”,永远雄伟地矗立在新时代的门口。

1959年6月4日

在一个小馆子里吃饭,狭狭的墙壁上贴了不少宣传节约粮食的标语。忽然,在一张绿色的纸当中,看见了一首古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唐朝李绅做的一首悯农诗。贴在这里,自然古了一点,但看得懂这首诗的人,当他端起饭碗时,还是有一种警觉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首古诗直接地在为今天的生产服务了。

自然,我们继承古典遗产,决不是拿它是不是能够直接为今天服务为标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它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性,对人民的态度如何,是我们区别精华和渣滓的标尺。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同这首诗同样优秀的好诗。但为什么只有这首诗才有被社会主义国家的店员贴在墙上的光荣呢?因为它直接地满怀同情地描写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尖锐地批判了那些只知浪费挥霍不知农民生产是多么艰苦的人。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歌颂劳动的优秀的诗,对于轻劳动的人,就是一种教育。真正歌颂劳动人民的艺术作品,从《水浒传》到“悯农诗”,都是不朽的。

法国伟大的雕刻家罗丹(1840—1917),曾经梦想创造一件超过他一切已往的作品的最伟大的艺术品,叫做“劳动纪念柱”,它的目的,就是用他天才的雕刻,为人类的劳动留下一个永垂不朽的纪念柱。他理想中的艺术品,“是先于柱下塑两个象,一为‘日’,一为‘夜’,在门口,象征劳动的永在。”(见罗丹、吉塞尔合著的《美术论》,中文版第20页)柱身螺旋形而上,柱上要从最原始、最笨重的手工劳动起,一直到各种精细的、用机器的劳动,都留下艺术上的纪念。这个宏伟的计划在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罗丹歌颂劳动的抱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罗丹的梦想才可能变成现实。天安门前英雄碑上的雕刻,不就把百年来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斗争化为栩栩如生的形象么!

今天中国人民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劳动人民创造性的劳动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并且正在创造更大的奇迹。希望今天的诗人、艺术家中也有同罗丹一样的抱负;努力反映现实生活,把今天劳动人民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格,把今天劳动人民那种伟大的创造力量,概括、凝聚成杰出的诗篇和艺术作品,为大跃进时代的劳动人民立下一个“劳动纪念柱”,永远雄伟地矗立在新时代的门口。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