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史话】《孙子兵法》其十二(火攻篇)
孙武从用兵作战,联系到利用自然条件,以火佐攻,由火联系到风,联系到水,联系到部队的策应,进而联系到为什么要打仗。孙武把各种有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这是他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一个具体表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简评:《火攻篇》主要论述以火助攻,夺取胜利的问题。孙武讲了五种火攻的方法,即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并论述了利用火攻必须具备的天时条件,以及火攻时怎样以部队策应等问题。利用火攻,效果明显,一直是历来军事家时常采用的战法。“火牛阵”、“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以火助攻取胜的战例。孙武总结的五种火攻,烧军营、粮草、辎重、府库、交通运输设施,抓住了军队作战的要害。他提出的“火发上风,无攻下风”等,直到今天都是适用的。
《孙子兵法》中有不少篇都谈到重视地形,像《九变》《地形》《九地》等篇,论述得更为详尽。《火攻篇》则谈到要重视掌握天时。这样重视掌握利用自然条件是孙武军事思想的一个特点。在作战中,火攻是有它的特殊性的。孙武强调指出:“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意思是说,我们以火攻敌人,敌人也会以火攻我们,“五火之变”,双方都会有的,因而必须防备。火攻和水攻一样,都只是作战时的“佐攻”,火发之后,要有部队策应,因而是辅助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以火佐攻”,取胜很明显;“以水佐攻”,只能断绝粮道,分割敌军,而不能消灭敌人的蓄积。在这里,孙武把火攻放到整个作战方法中一定的位置,很有分寸。
《火攻篇》的最后,孙武提出打了胜仗以后的“修其功”的问题。所谓“修其功”,大体是巩固战果的意思。孙武认为,打了胜仗而不注意“修其功”,会产生不良后果,可以说是白白耗费力量。“战”是手段,“利”才是目的,所以孙武提出“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正因如此,孙武明确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论是君主或是将帅,都不能因个人的喜怒而用兵,而必须从“安国全军”的“利”来慎重考虑。这种见解在当时是可贵的。
孙武从用兵作战,联系到利用自然条件,以火佐攻,由火联系到风,联系到水,联系到部队的策应,进而联系到为什么要打仗。孙武把各种有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这是他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一个具体表现。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