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言必称希腊学习心得

童调生 2025-05-17 来源:作者投稿

毛主席“言必称希腊”的,不过是言必称某些马列著作的词句、言必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指示。

“言必称希腊”出自毛泽东1941年的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在战争年代有极高的价值 ,而且在建设国家的新时代,在学术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毛泽东连续作报告和写文章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其中就有《改造我们的学习》。细查一下,毛泽东在文中共四处提到“希腊”。

第一处说:“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里明显是从理论知识背景方面“言必称希腊”,只知背诵马列词句而数典忘祖。

第二处说:“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捡来的”。这里特别指出很多人不认真学习,不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第三处是从革命斗争实践方面说的:“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第四处是说给延安干部听的:“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毛主席“言必称希腊”的,不过是言必称某些马列著作的词句、言必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指示。

毛主席特别借用一副对联为“言必称希腊“者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显然。毛泽东从政治和革命实践的角度对言必称希腊的批评。是完全正确的。就是我们现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新时代,也不必言必称希腊”。

毛主席批评的 言必称希腊”全没有包括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史的意思。

为什么言必希腊?

“言必称希腊”在过去是一句带贬义的话,意思大体相当于“数典忘祖”。今天,当我们能够以更开放更自信的心态来回顾和展望时,“言必称希腊”乃是必然的要求,因为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来自强势的近代西方文明,而近代西方文明是所谓两希文明:希腊文明与希伯来(基督教)文明相结合的产物。不了解希腊,就不了解今日我们奉行的文明的本质。对每一个现代人,特别是对每一个接受了西方文明但并不信奉基督教的人而言,两千多年前的希腊文明实际上是对我们最切近的一种文明。“言必称希腊”这句话在中国流传较广,因为它出自毛泽东的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我首次听说这句话是初中学“社会发展史”时,老师在课堂上随意发挥带出来的,并未特意说明出处。前后文我已不记得,只是当时对希腊已经有模糊概念,“言必称某某”的句式又很有气势,所以就记住了。我念高中时学过这篇文章的节选,其中没包含这句话,倒是有一副对联印象较深: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描写某类人,非常生动。后来知道《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毛泽东原来是借这个句式,创用了一句“言必称希腊”。

毛主席和吴先生的“言必称希腊”是针对不同的对象,吴先生不必为此心神不安而驳斥。

古代希腊确实有过辉煌的科学家和科学,但是否要言必称希腊?我们看一个例子。

“什么是理念?我们举个圆的例子。什么是圆呢?我们可以说表蒙子是圆的、瓶盖是圆的,但是你仔细量一量会发现这个表蒙子并不很圆,那个瓶盖也不很圆。希腊人就问一个问题,他说既然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圆的,那就表明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圆。”(吴国胜《技术哲学讲演录》p201)吴教授的意见是只有希腊人追求真正理念中的圆,所以我们要言必希腊。

关于圆的理念,早于希腊的欧几里得。2300年以前中国的墨子就对圆给出了理性的定义“圜:一中同长也“,这就是中国人对圆的理念。以后就有了圆周率的计算、圆面积的计算、球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的计算等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言必古代中国。

墨子的这个著名的定义是任何一个科学史科学哲学工作者都知晓的,但在人文素质教育讲坛撇开墨子的定义讲中国人没有关于圆的理念对一般的大学生是一种误导。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且听下文分解。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