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张文木|关于ABC的两种思维逻辑——读列宁《论俄国革命》

张文木 2024-12-11 来源:张文木战略|微信公众号

第一种逻辑∶有A才有B有C,A是C的原因。第二种逻辑∶有C才有B有A,C是A的原因。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样式〔C〕决定改变世界的路线和手段。〔A.B〕

在第一种逻辑中,学问是人生方向的前提,读书是使用书中知识的前提,毛泽东说“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这里是C决定BA。辨证逻辑的知识来自历史和生活经验,形式逻辑的可来自学堂。二

在ABC序列中有两种逻辑:第一种逻辑∶有A才有B有C,A是C的原因;第二种逻辑∶有C才有B有A,C是A的原因。在这两种逻辑中,第一种属形式逻辑,第二种属辨证逻辑。第一种是书院的设计,是存在决定未来,内容决定本质,手段决定目标,道路决定方向。第二种是实践后的经验性认识,是本质决定内容,目标带动手段,结构决定形式,方向决定条件。因此第一种是好看不中用,因而是忽悠人的逻辑,第二种是实用不好看,但是革命的、能动的和有利于实践的逻辑。列宁用辩证逻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在临终前口授日记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1]

第二种是辨证的因而是革命的逻辑,前第一种是形而上学和形式主义的因而是反动的、只能作秀而不能用于改造世界的逻辑。注释

[1][俄]列宁:《论俄国革命》,《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0页。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