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和胜利!

背景: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的25万大军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决策。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陕北解放军仅有2万余人。在“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口号下,许多干部战士对撤离革命圣地感情上难以接受。
然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清醒地认识到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毛泽东指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决策的核心在于:不以保守地方为目标,而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根本。主动撤离,是“将包袱丢给敌人”,诱敌深入,使国民党军背上守城的沉重负担,同时我军则利用陕北广阔的山区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灵活机动的运动中创造战机。
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智慧。它成功地使我党我军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机动,不仅保存了中枢机关和主力部队,更为后来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并最终收复延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胡宗南等部25万人向当时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了凶猛的攻势。当时,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上的部队总共只有2万来人。
毛泽东审时度势,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决策。
一天,毛泽东在自己办公的窑洞里接见了保卫延安的新四旅、教导旅的领导干部。
毛泽东与大家一一握手后,亲切地请大家坐下,然后拿出两包香烟,笑吟吟地说:“请大家抽烟,两种烟随便抽,这一种是咱们自己生产的,那一种是日本人送给咱们的!”
由于毛泽东说话和气,平易近人,士兵与领袖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气氛很快变得热烈、活跃起来。
毛泽东抽了一口“丰收”牌香烟,环视一下在座的各级干部:“我们要暂时撤离延安,战士们都有什么意见呀?”
程悦长说:“大家都拥护中央的决定,但是,只要您下命令,我们敢保证不让敌人打到延安来。”
毛泽东又问:“战士都有些什么想法?”
新四旅十六团团长袁学凯说:“不在这里好好打上一杖,就把延安白白地让给敌人,真有些不甘心呢。”
毛泽东听了后哈哈大笑:“现在我们的部队在前面打得很激烈,阻止敌人一天进不了几里地。敌人来了,你完全可以在这里放几枪,表示‘欢迎’胡宗南嘛!告诉他:我们走了,延安这个包袱就送给你背上吧。”
窑洞里哄然大笑,笑声像一阵龙卷风盘旋上升,冲出门窗,在黄土高原上荡漾。

等大家乐过之后,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延安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我们要主动放弃它,战士们肯定会有些反应,当然敌人更会有反应。我们的中央搬了家,他们就会叫嚷:共产党垮台了。一切反动派都喜欢造谣,喜欢无事生非。他们要是进占了延安,更该胡乱吹牛了。蒋介石还会开一个庆祝会,庆祝他们的‘胜利’。”
说到这里,毛泽东爽朗地笑了起来。其他人受到毛泽东的感染,也都跟着大笑起来。
毛泽东接着说下去:“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将来人们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绝不是他们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吃亏倒霉的时候就要到了。”
毛泽东给大家详细分析了各个解放区的形势,扳着指头历数过去的8个月中,蒋介石损兵折将的数目,指出国民党能用于进攻解放区的兵力越来越少,因此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转向山东和陕北,实行所谓的“重点进攻”。毛泽东还谈了国民党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失败和危机,断言中国人民的胜利为期不远了。
毛泽东的分析精辟、透彻、深刻,说得又浅显明了,时而插入一些幽默风趣的话语,使大家听得入了神,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最后,毛泽东问大家:“你们看是不是应该撤离延安呀?”
大家一致表示:“主席分析得对!我们这样做既是撤退又是进攻,我们是进攻中的转移!”
毛泽东赞许地说:“大家说得好!蒋介石阿Q精神十足,他不是拼着老命想要咱们的延安吗?那就给他们好了!延安不就是几孔窑洞吗?他也搬不走。如果他破坏了,那也好,将来我们再盖新的,盖上高楼大厦。”
毛泽东又点燃一支烟,接着说:“我们不仅要把延安让出去,东北、华北,还有别的解放区,必要时我们也会让一点给他们,让他们多背上几个包袱。他们背不动了,还是得给我们放下。只要我们好好打几个大胜仗,不仅延安要回到我们手里,西安、武汉、南京、上海、北平也会回到我们手里。全国都是人民的,都要回到人民手里。”

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悦诚服地不住点头,原来纠缠在他们头脑里的许多问题,因撤离延安而引起的种种不快情绪一扫而光了。
要说服人,必须摆事实、讲道理。毛泽东在这里声情并茂地做干部们的思想工作,有理有据地阐明党中央的决策,令干部们信服,信心坚定,斗志昂扬。
毛泽东的谈话,体现了唯物论的“两点论”与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特点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精神。
注:本文摘自王守柱所著的《毛泽东说与写的魅力》
“读书熏陶思想,思想指引行动,行动改变未来”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