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我们都在告别,却谁也走不掉

窦征 2025-11-07 来源:甄别随笔公众号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写的明明是情,却被我们读成了时代。

东风是希望,是春,是复苏。可到了今天,东风似乎越来越无力——不只是爱情里的人在叹息,连整个社会都在集体感到“疲惫”。

在古人那里,“相见时难”是路远书迟,战乱分离;而在我们这里,“相见时难”是工作太忙、通勤太长、算法太狠。

你想约朋友吃饭,排期得提前半个月;你想去见恋人,得先请假、抢票、算成本;甚至父母之间都要靠短视频互相了解彼此生活。

这不是感情变浅了,而是物质结构压缩了情感空间。

你是月饼我是馅,缠缠绵绵总见面表情包图片- 求表情网,斗图从此不求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

当下的“见面难”,是资本逻辑与技术结构的产物。

我们被互联网连接得前所未有地紧密,却在现实里越来越难见面——每个人都被手机的红点、群消息、OKR、绩效表、外卖折扣牢牢绑定。

这种“难”,不是情绪的,而是现实的。

在信息过载、节奏加速、时间碎片化的社会中,人类的相见被异化为“任务”。

朋友之间要靠“日历邀请”,恋人要靠“共同订阅”,连家庭聚会都得看算法推荐的档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过:

“劳动使人异化,使人脱离自己的本质。”

我们今日的“相见难”,正是这种异化的现代版本——连情感,都成了被生产力挤压的副产品。

东风不再吹绿枝头,而是吹起了工牌和会议纪要。

在感情、工作、生活中,现代人都陷入一种诡异的“别亦难”循环。

恋爱里:舍不得拉黑,也懒得复合。

工作里:想辞职又怕没下家。

友谊里:不想打扰,却也不想彻底断联。

这不是优柔寡断,而是结构性焦虑的反映。

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现代人的“别难”,恰恰是矛盾被悬置的结果——我们既想获得自由,又害怕失去连接;既渴望情感,又畏惧承担。

这在职场中尤其明显:你想辞职,但想到房租、贷款、医保,就不敢轻举妄动;你想断联,可互联网让一切都能“永不消失”;你想彻底离开,却总被微信的“消息已读”拖住情绪的尾巴。

这种“别亦难”,不是单纯的情感拉扯,而是整个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性捆绑。

我们不是不能放下,而是放不掉系统。

系统让你以为你是自由的个体,但实际上你被一根根数据线连接着——它知道你什么时候上线,知道你在看谁的朋友圈,知道你购物车里有几件未付款的衣服,甚至知道你什么时候最容易冲动买单。

于是,“别”变成了奢侈的动词。

我们早已不是古人那种“折柳送别”的浪漫,而是被社会系统用算法牵着的“无限在线”。

真正的别离,已经不被允许。

“东风无力百花残”,不是春天不再来,而是东风变得太疲惫。

今天的“东风”,就是社会动力的象征——它曾经是增长、理想、奋斗、激情;如今却变成了“内耗”、“焦虑”、“躺平”、“不信了”。

为什么东风无力?因为物质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程度。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过去几十年,我们经历了高速增长——城市、互联网、教育、消费,都在卷出奇迹。

但当社会发展速度超过人心调节能力,“倦怠”就成了普遍现象。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人越来越“冷启动”:感情刚开始就说“别投入太多”;新工作刚上手就想“找下家”;社交刚热络就担心“被对方冷场”;连春天都像被AI生成的背景图——有光无温度。

东风不是没吹,而是被资本和算法偷走了方向。

我们每一次“努力”都被平台计量、量化、标签化,每一次“热爱”都变成流量指标,每一次“表达”都被系统推荐或限流。

热情在循环点击中被榨干,理想在“数据分析报告”里被稀释。

东风无力,不是风的问题,而是空气变稠了。

人们的心,被压得喘不过气。

唯物辩证法从不悲观,它相信矛盾推动历史前进。

“东风无力”,恰恰意味着新的风正在孕育。

1. 从“被动情感”到“主动关系”

我们要重新掌握情感的生产资料。别让感情被算法决定,别让生活被平台定义。主动联系、主动表达、主动告别——哪怕笨拙,也比沉默强。

唯有人的主动性,才能让“相见”真正有意义。

2. 从“被动劳动”到“主体劳动”

不论你是打工人、自由职业者还是创业者,要明白:你不是机器的延长,而是劳动的主体。

学点技术、懂点工具、搞点副业,不是鸡血,而是为了让自己有“再生产”的可能。

真正的自由,是有能力重新组织生产关系。

3. 从“幻觉春天”到“现实春风”

我们要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春天。不是被营销话术包装的“年轻力”,而是那种能让人重新呼吸、重新生长的社会关系。

当社区能互助、当劳动有尊严、当表达能被聆听,那时东风自然有力。

花残不是毁灭,而是更新。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消亡,都是为了新的诞生。

“百花残”的现实,正是旧秩序瓦解的信号。

互联网红利期过去了,资本神话崩塌了,职场神话破灭了,爱情神话碎了——这一切都不是末日,而是更新的前夜。

正如马克思所说:

“旧世界的幽灵不会自己消失,新的世界也不会自动诞生。”

只有当我们直面“残”的现实,不再依赖幻觉、不再祈求救世主,新的“春风”才有可能吹起。

“百花残”是对盲目繁荣的清算,而在泥土之下,新的种子早已发芽。

那是年轻人重新定义生活、重建意义的力量。当我们开始拒绝被动、拒绝消费幻觉、拒绝系统奴役——那一刻,东风又会有力。

我们这一代人,见面难,告别难,连热爱都难。

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尽头,就是新生的开端。

别怕花残,别怕风停,别怕感情冷、工作卷、生活难。

因为真正的春天,不靠东风吹,而是靠我们自己种。

在一个“系统制造情绪”的时代,仍能保有自己的一点热、一点真、一点笨拙,那就是最有力的东风。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