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不敢想象!谁在阻止武汉用中药抗疫?央视专访说出了真相!

岐黄君子 2020-03-25 来源:岐黄秘录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大规模的使用中药,武汉现在是什么样子?

前几天,央视专访了在武汉连续抗击疫情五十多天的中医专家张伯礼院士,让人看了十分感动。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年人,在一线奋战了这么些天,只是为了给中医正名,告诉人们中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这种精神对得起孙思邈的“大医精神”了!

采访中,当记者问起张伯礼院士武汉当时的情况时,张院士一时竟然哽咽落泪!

你想,当时张院士出征武汉那会儿,人们对这个突然跑来的新冠病毒知之甚少,然而国家派他这样一个七十多的“老头”来,已经说明疫情很严重。

到了武汉,情况远比想象中的严重,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感染者、疑似病例、其他疾病患者以及病人家属全部混在一起,交叉感染非常严重!

于是,他们首先就是分类病人,开始把不同患者分类开来,然后张院士开始开处方,因为病人感染是同一种疾病,很多症状相似,就仿照古代熬大国药的方式,采用“中药漫灌”的方式,大面积给患者使用中药,第一天3000袋,第二天就10000袋……

当时武汉的情况时医疗资源已经枯竭,病人排不上对,医院人满为患,完全顾及不过来,采用这种类似大锅煮药的方法给接触者服用中药,无疑是最好方法,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好方法,然而当时却阻力很大……

张院士在采访中说,一开始中医药的推广是很难的,很多人说中医药没有效,这么大面积的让患者喝中药,对老百姓负责任吗?

当记者问哪里来的反对意见?张院士回答说,都有。

“都有”两个字含义很大,一方面是很多患者的不信任,采访中张院士也提到过,开始一个小姑娘不信中药,后来慢慢接受的故事;另一方面,估计是来自某些西医的反对和一些利益集团的压力……

可以想象中当时的情景,专家组的成员,中医人本来就不多,估计当张院士提出中医方案时,大家的反应,可想而知,一个七十多岁老人的压力!

让人欣慰的是,从疑似病人里能确的本来高达90%,隔离以后喝中药七八天以后再检查,这些确诊的病人里边大幅度下降,下降到30%。

后来,为了证明中医的疗效,张伯礼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

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运营中,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这564个病人里没有一个转成重症重的,张院士说,按照一般情况这些病人里边有6%到10%要转成重症,我们一个没有。

这个时候,患者症状消失,但是有些人还是对中医表示怀疑。

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医介入后,不仅仅缓解了患者症状,还改善了血液指标,因为新冠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让人白细胞数量都在下降,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在下降,但是用上中药之后,这些指标在改善。

中医可谓是标本兼治!后来张伯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在说,中医方案就是抗击疫情最好的特效药!

武汉疫情正在逐渐好转,那些支援武汉的白衣战士也在一批批凯旋而归,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大规模的使用中药,武汉现在是什么样子?

看看现在的意大利,一个医疗条件发达的欧洲国家,虽然只相当于我们一个省的面积和人口,感染人数已经接近六万人,而且每天新增病例还在增加,还没有达到拐点……

在采访中,张伯礼院士也在说,这次要特别感谢中央指导组,特别感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决,支持中药,要不我们也不敢那么大胆去做……

是啊,这些年中医发展困难重重,这其中有少是来自一些利益集团对中医的打压与排挤,要想真正把中医发展起来,必须要党中央国务院下决策,支持中医药才行!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