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勤劳致富”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谎言

茴香豆a 2025-10-30 来源:小小的治愈公众号

在现实层面,“勤劳致富”不仅是谎言,更是统治的工具。它让人们相信,只要个人够拼,就能改变命运——从而掩盖了社会运行的逻辑不允许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事实。

从小到大,我们几乎都被灌输一个观念: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只要勤劳,就能致富。老师、家长、电视、朋友圈,每天都在重复这个故事。

可问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财富的来源不是“劳动者个人的勤奋”,而是对他人劳动的占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这一点:资本主义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的榨取。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新的价值,但只得到维持生活所需的工资,其余部分被资本家以利润的形式拿走。

这意味着,越勤劳的劳动者,越能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这个结构中,勤劳并不会带来致富,反而会巩固贫富差距。

举个例子:

工人一天工作10小时,创造1000元价值,拿200元工资;资本家赚800元。

第二天工人更“勤奋”,干12小时,创造1200元价值,却仍拿200元工资。

表面上“努力”,实际上是在帮助资本扩张,而自己的处境并未改变。

“勤劳致富”的逻辑忽略了这个核心现实——劳动成果的所有权不属于劳动者。

只要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手中,无论多勤劳,劳动都只是财富转移的渠道,而非财富积累的源泉。

“勤劳致富”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整套意识形态的装置。

它的作用是掩盖结构性不平等,并让受压迫者自我归罪。

资本主义的宣传体系不断向人们灌输这样一种逻辑:

“贫穷是因为懒惰”,“富人值得尊敬,因为他们更努力”。

这种叙事把社会矛盾从结构性问题转移为个体性问题。

于是,穷人不再去质疑资本的系统性剥削,而是怀疑自己“还不够拼”。

这是一种最隐蔽、最高效的统治方式——让被压迫者主动接受压迫。

比如:

当工厂工人加班到深夜仍拿微薄工资,老板说“努力一点就能升职”;

当外卖员在暴雨中奔波,平台说“多接几单就能月入过万”;

当青年人买不起房、看不起病,媒体说“要勤奋,要自律,要正能量”。

所有这些话术,都在将结构性的不公转化为个人的失败。

“勤劳致富”因此成为意识形态的精神鸦片——既麻痹又安抚,让人相信痛苦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而不是被剥削的结果。

在这样的意识形态环境中,人们普遍陷入一种虚假希望。

资本主义给每个人描绘出一个“可上升的阶梯”——只要够勤劳,就能爬上去。

但现实中,这个阶梯的上层被极少数人牢牢封锁。

绝大多数人的努力,只是在原地踏步。

他们拼命学习、工作、加班、贷款、消费,却始终无法突破阶层固化的天花板。

于是,勤劳不再是一种美德,而成为一种被系统利用的牺牲。

人们陷入了所谓的“内卷”——

大家都在更努力,但没有人真正受益。

因为当所有人都更勤奋时,标准就被抬高,收益被重新分配到资本端,劳动者之间反而陷入相互竞争。

这就是资本主义极其残酷的心理机制:

它让人们在痛苦中“自愿地服从”,在焦虑中“自觉地剥削自己”。

“奋斗文化”“鸡汤激励”“打工英雄”——这些都是系统的延伸。

每一条“成功励志故事”,都是对无数普通人的牺牲进行美化。

从全球范围看,资本主义的本质结果是财富集中化与权力垄断化。

勤劳的劳动者越来越多,真正致富的却越来越少。

在今天,世界上1%的人掌握着超过一半的财富。

即便在所谓的“发达国家”,工薪阶层的实际工资增长也长期停滞,而资本收益却以几何级数增长。

为什么?

因为财富不再来源于劳动,而来源于资本运作、金融投机、信息垄断、产权垄断。

如果勤劳真的能致富,那环卫工、矿工、外卖员、农民,早就该成为社会上最富有的人。

但现实是:他们越勤劳,资本就越富有。

他们的时间被榨干,身体被掏空,梦想被包装成鸡汤故事,被拿来教育下一代继续“奋斗”。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人不够勤奋,而在于劳动成果被谁拿走。

资本主义讲“勤劳致富”,是为了让穷人继续勤劳;

社会主义讲“劳动光荣”,是为了让劳动者拥有一切。

前者是一种驯化,后者是一种觉醒。

那些真正致富的人靠的不是“勤劳”,而是资本复制资本的能力。

他们通过算法、利息、地产、金融衍生品、平台垄断,从全球无数劳动者身上抽取利润。

而底层劳动者则被要求“继续努力”,被榨干身体与时间去喂养整个机器。

所以在现实层面,“勤劳致富”不仅是谎言,更是统治的工具。

它让人们相信,只要个人够拼,就能改变命运——从而掩盖了社会运行的逻辑不允许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事实。

“勤劳致富”并非鼓励劳动,而是驯化劳动。

它让无产者在幻想中忙碌一生,为别人的财富积累添砖加瓦。

资本主义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让劳动者彼此分散。

每个人都被教导要靠“自己努力”“单打独斗”,好像只要够拼就能出头。

结果是——

资本统一组织,劳动却四分五裂;

老板有协会、集团、游说组织,工人却只能“个人谈判”;

企业能集体定价,员工却只能单独求生。

这就是剥削得以持续的根本原因。

只要劳动者之间互相竞争、互相防备,资本就能轻易地压价、裁员、外包。

他们用“努力”“奋斗”“自我提升”的话术,诱导你与身边的人竞争,从而化解你的集体意识。

但事实上,单个人的努力在结构面前几乎毫无意义。

唯有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劳动者才能真正捍卫自己的利益。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工人阶级的胜利——

不论是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医疗保障、工会权利——

无一不是通过团结斗争而来。

不是靠“更勤奋的打工”,而是靠“更坚定的联合”。

真正的富裕,不是少数人腰包鼓起来,而是多数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这需要的不只是勤劳,更需要组织、信任与共同目标。

当无数劳动者从孤立的“我”变成联合的“我们”,财富才有可能回到劳动的手中。

团结,不是浪漫,而是现实;

联合,不是理想,而是出路。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