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李子柒视频时,我们在看什么?
小农经济的真实图景,远非镜头下的岁月静好。马克思在描绘法国小农时曾言:“他们无法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折射出被异化劳动割裂的现代灵魂对生命完整性的深沉渴望。

在李子柒的镜头里,时光仿佛被滤去了所有粗粝,只余下田园诗般的静谧与优雅。这精心编织的田园梦境,恰似一轮倒映在都市霓虹中的月光,清辉动人却触不可及。当我们拨开这层美学迷雾,方能窥见其背后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则——它既是资本逻辑对前现代生活的温情征用,也折射出被异化劳动割裂的现代灵魂对生命完整性的深沉渴望。
小农经济的真实图景,远非镜头下的岁月静好。马克思在描绘法国小农时曾言:“他们无法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传统农业社会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数千年的生存常态,是“贫穷的全面化”,是受制于自然必然性的艰苦挣扎。那种将田园牧歌浪漫化的叙事,本质上是对真实劳动过程的遮蔽。正如镰刀收割的不只是稻穗,更是千百年来沉淀在土地里的汗与泪;而镜头展现的,却只有稻浪翻滚的诗意与竹编成器的精巧。这种美学化的抽离,恰恰消解了物质生产实践的真实性。

这股田园怀旧潮的兴起,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人的存在困境。当现代人困居于钢筋水泥的丛林,在流水线式的分工中沦为“局部的人”,李子柒手中那条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链条,便构成了对异化劳动最温柔的反叛。她展示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理想图景——在那里,劳动者能够直观自身生命在劳动产品中的绽放。这份对前现代的乡愁,实则是被资本逻辑碎片化的现代人,对完整生命形态的想象性重建。
然而,这种文化消费本身已成为资本扩张的新疆域。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将田园梦精准推送,电商渠道将视频符号转化为商品,完成着“从诗意到利润”的惊险一跃。这正印证了卢卡奇所指出的:资本已将一切人类体验都纳入商品拜物教的体系。当我们沉醉于屏幕中的世外桃源时,无形中也在参与一场由资本主导的文化再生产。那些被赞美的“手工制作”,在现实经济理性面前,早已被机器大工业挤压至边缘。

这份矛盾的田园想象,如同一面多棱镜,映照出我们时代的生存悖论:我们越是沉醉于前现代的审美幻象,越印证着现代性困境的深重;越是渴望逃离资本逻辑,越在不自觉中成为其扩张的同谋。然而,若仅止于怀旧的感伤或批判的锋芒,便错过了历史唯物主义真正的智慧。马克思早已指明,人类不是在抽象地怀旧中,而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实现真正的自由。
或许,李子柒现象最重要的启示不在于告诉我们该回归何处,而在于提示我们该朝向何方——那不再是重建小农经济的乌托邦,而是在更高阶段上,追求“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当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时,蕴含在田园梦想中的人类创造力与天地共处的永恒追求,才能真正扎根生长,绽放出属于每一个自由个体的、真实的生活诗篇。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