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要搞五湖四海,破除山头主义!
为了建设一个大党,就必须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
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在党内形成了"山头"。这是一个难题。但是,这个难题在毛泽东面前迎刃而解。
这需要有坚定的立场。
这需要有开阔的视野。
这需要有坦荡的胸襟。
这需要有完美的艺术。
毛泽东赞成反对山头主义,因为它不利于全党的团结和统一。这是一个原则的问题、谁破坏了党的团结和统一,毛泽东就坚决同他作斗争。
在原则问题上,毛泽东是不会让步的。长征途中,张国焘把红四方面军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自恃人多,要求夺权,在达不到目的后,就公开分裂党,另立党中央,与合法选举产生的党中央对抗。

毛泽东领导全党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并且根据这一血的教训,规定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他指出:鉴于张国焘严重破坏纪律的行为,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组织;(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
经验证明:有些破坏纪律的人,是由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党的纪律;有些是明知故犯的人,如张国焘,则利用许多党员的无知以售其奸。因此,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教育,即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够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避免再发生张国焘事件。
"四个服从"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但是,纸上的东西不等于现实中的东西,尽管作了明确规定,还是有人要违背。
毛泽东的主观愿望是党内不再发生张国焘式的分裂现象,但还是发生了。这就是建国后的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

高岗,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饶漱石则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应该说,他们是权倾一时。
但是,他们还是权欲熏心,对已有权力仍不满足。特别高岗,对其职位处在少奇之下,一直耿耿于怀。
进京不久,高岗就把刘少奇在工作中的某些缺点错误搜集起来,并整理成系统的材料,进行传播。他夸大其词地说刘少奇自七大以来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后来,他发现毛泽东在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问题上,与刘少奇有不同的看法,心中窃喜,以为刘少奇今后将不再受中央的信任,其威信和地位将发生动摇。
于是,就授意别人写文章,以他的名义公开发表,借以抬高自己,打击别人。他还散布说,刘少奇在七大抬得太高了,几年的实践证明刘少奇并不成熟,他只搞过白区工作,没有军事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的经验,只依靠华北的经验指导全面工作,而看不起东北的经验。
高岗指名道姓地说刘少奇搞宗派,刘少奇有个小圈圈,周恩来有一个小圈圈。这些都是为了夺权。为此,他到处游说,找人支持他。
饶漱石曾经长期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工作,但他当上组织部长后,就一反常态,和高岗搞到了一起,积极配合高岗打击刘少奇同志。
对于高岗、饶漱石的反常活动,毛泽东有所觉察后,他找了一些同志了解情况。
他对罗瑞卿说,要防止政治感冒和鼻子不灵。
他说:睡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睡在床上,一种是睡在鼓里,若不是其他同志向我反映高、饶的问题,我还蒙在鼓里。
毛泽东一旦发现了高、饶的分裂活动后,就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53年12月24日,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北京有两个司令部,一个是以我为首的司令部,就是刮阳风,烧阳火,一个是以别人为司令的司令部,叫刮阴风,烧阴火,一股地下水。"
在谈到高、饶的目的时,毛泽东说:"其目的就是刮倒阳风,灭掉阳火,打倒一批人。"
毛泽东下决心召开中央全会,解决这个问题。
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这次会议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以说,毛泽东对分裂党的行为是恨之人骨的,一旦发现有人搞分裂,他会毫不留情地同他们作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但是,他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认为山头主义不可能一下子消灭,只能逐步消灭。为此,他提出了对付山头主义的四个步骤:
首先,毛泽东主张"承认山头"。山头的存在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造成的,而不是人为的。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开始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由于敌我力量的对比,造成了红色割据的局面,加上交通不便,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很少,这就形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和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现象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前是必然的。毛泽东认为,这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
其次,毛泽东主张"照顾山头"。各根据地的同志长期在分割、封闭的独立状态开展对敌斗争,他们在战斗中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感情和血肉相连的关系。对于这种感情和关系,若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对革命是有利而不是有害的。
既然如此,对各个山头可以作适当的照顾。比如在安排使用干部时,要考虑各个"山头"的利益。所以毛泽东在考虑七大中央委员会的组建时,就提出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
再次,毛泽东主张"削弱山头"。历史上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山头",这是事实,但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既然不是一件好事,就只能削弱,不能加强。
毛泽东批评党内一些搞宗派主义,只认老同事,老上级,不结新朋友,不尊重新领导,这是不对的,是有害于党的团结和统一。为了削弱"山头",毛泽东还从组织上采取行动,不断地调动干部。
最后,毛泽东主张"消灭山头"。他认为,"山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当这种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就不能允许山头的存在。如果在这个时候再搞所谓的"山头",那就是分裂党了。所以,在取得全国政权后,毛泽东极力主张消灭山头,使党成为一个统一的团结的党。

毛泽东既尊重历史,又积极稳妥地解决"山头"的思想,体现了他的"五湖四海"原则。他身体力行,在党内注意团结大多数,不同某一个或几个军政要人有超出同志、超出战友、超出上下级工作关系的私情,做到自己不立"山头",在党内不拉帮结派。
他认为作为全党的领袖,对不同"山头"的人总是一碗水端平,公道正派,这样全党的尊敬,才能把全党同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