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1975年,中国稀土技术,反超欧美

寒牛出栏 2025-10-18 来源:寒牛出栏 | 微信公众号

请记住,中国稀土核心技术,孕育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问世于反帝防修的文革期间,是伟人给我们打下了高科技的基础。 

图片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

我国为了打破外国对稀土提取技术的封锁,特意成立了北京有色金属工业综合试验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前身),开始着手研究稀有金属选矿技术和提取工艺。

1954年~1957年,北京有色金属工业综合实验所,开展了钛(tài)、锆(gào)、钹(bó)、锂(lǐ)、钽(tǎn)、铌(ní)等稀有金属提取工艺实验,并获得了相关样品。

1961年1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协助包钢改造升级了“704厂,大幅提升工厂产能,年产各种稀土硅铁合金10000吨。

1968年,江西801厂实验厂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成功采用萃取法提取氧化钇(yǐ)的工艺流程,建成氧化钇生产车间。

1969年,江西地质局在赣州龙南县首次发现富含中重稀土元素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在整个60年代。

我国稀有金属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和基础技术突破,为70年代稀土技术的重大突破,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

1965年~1976年,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在周总理的领导下,冶金部决定把全国稀有金属的科研、设计和生产工作结合起来,正式开启稀土工业化时期。

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在最为关键的时期出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

1972年,由于国防科技公关的需要,徐光宪开始转向稀土分离和萃取方面的研究,并很快获得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在这之前,徐光宪从事核燃料萃取化学研究,为制造原子弹提供关键性的核原料。这份研究工作,为徐老后来研究稀土分离提取技术打下了重要基础。

1975年,徐光宪和他的科研团队不负众望,正式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 。

该理论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

大幅度提高稀土分离效率和提炼纯度,同时还大幅降低稀土冶炼成本,打破了外国稀土提炼技术的垄断。

该理论的问世,直接奠定了中国稀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导地位。

最为重要的是,徐光宪还完成了稀土批量标准生产实验,并付诸于生产实践,制定了若干技术标准,推动我国稀土工业化进程 。

当然,经过中国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中国构建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稀土工业链,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形成体系化的绝对优势。

在70年代,我们还开启了对稀有气体的技术公关与产业布局 。

稀有气体主要指氦(hài)、氖(nǎi)、氩(yà)、氪(kè)、氙(xiān)等五种气体,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原子能、火箭、空间技术、高级合金钢冶炼等方面是国防军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稀有战略性物资之一。

这些高瞻远瞩的科技布局。

为中国后来发展尖端科技打下重要基础,让今日中国有了反制美帝的技术,有了从容应敌的底气,有了重返巅峰的基础。

请记住,中国稀土核心技术,孕育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问世于反帝防修的文革期间,是伟人给我们打下了高科技的基础。

我们是不是需要重新认识那段艰苦奋斗的伟大岁月?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