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双石|张国焘为何变脸?他的底气从何而来?

双石 2025-07-10 来源:双石茶社|微信公众号

张国焘变脸的原因,官方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2版,第362~第363页)是这样叙述的:根据中央部署,“红四方面军便需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在通、会、静、海地区坚持两个多月。中央虽连电督促红四方面军迅速控制以界石铺为中心的定、会地段,张国焘却踌躇不决。”[1]

这或许是原因之一,但远不是全部,更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这部官版史著的这种解读,是因为其作者对《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关于滞阻胡宗南部西进对三个方面军的行动部署复朱德等电(1936年9月15日)》签发日期的判读错误(将9月15日判读为9月13日),以为张国焘9月13日致徐向前、周纯全“我们大计仍然快向西北进为宜,同时有利时机不放弃迎击胡敌”那个电报,是对中央这个电报的赞同反应——而且很多读者有可能因为缺少必要的战史图上作业而把“快向西北进”中的那个“西北”,解读成包括陕甘宁青新地区的那个“大西北”,而不是根据红四方面军主力当时所在位置而确定的、有着具体指向的“西北”。

其实,张国焘变脸的真正原因,是中央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而对行动方针作出的重要调整。张国焘的这个“变脸”,应该是从接到中央的这个“重要调整”(即中央9月14日18时“占领宁夏部署电”)开始的:中央来电中的“重要部署调整”,不仅是把三军会师的日程提前了,更重要的,是将“四方面军独立进取青海及甘西直至联系新疆边境”,变成了“一、四方面军合力攻取宁夏,再分兵略取甘肃西部”。

如此,如前所述的张国焘出于纠结心结的种种考虑,俱有落空之可能。

但这个改变出自中央,源自共产国际,张国焘要想独自一人唱反调,底气仍显不足。

1936年9月16日~18日,中共西北局在岷州开会讨论中央部署,参加会议的有张国焘、朱德、陈昌浩、傅钟、曾传六、李卓然、何畏、肖克、刘少文等人(徐向前、周纯全等在漳县前线未能与会)。关于会议情况,与会者傅钟有一段回忆:

张国焘主持会议。他不像前几天研究甘南根据地建设时那样兴致勃勃,滔滔不绝,情绪有了微妙的变化。讲话中,有同意中央来电部署的意思,但又大谈陕北地瘠民贫,人口稀少,难以供应大部队生活之需,显出仍不愿会合一方面军。

……

关干部队的战略方针,大多数同志同意中央九月十三日来电的部署(引者注:应为九月十四日),发动静、会战役。[2]

然而,一进入具体方案制定时,张国焘的底气就变得很足了:

谁知在做静、会战役具体方案时,张国焘与中央闹独立的故态又恶性发作。他反对北上,要西进,过黄河去青海、新疆,根本推翻了刚才西北局所作的决议。陈昌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与张国焘唱了反调,主张北上。争论十分激烈。张国焘甚至说经静会北上是“断送红军”;朱总司令耐心地劝张国焘维护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要个人推翻集体决议。我也向张国焘表明,主张向北,并陈说了北进方针的好处。张国焘成了孤家寡人,情绪很坏,……[3]

陈昌浩也有相类回忆文字:

岷州会议是西进与北上的争论。张国焘是不会合的。会议开了好几天,张国焘坚决主张向青海之西宁进军,怕会合后他就垮台了。我们坚决反对西进,与他争。[4]

我们有理由认为,张国焘增加的底气,至少有可能部分来自于未能与会的徐向前9月15日的那个“西进”建议——张国焘有可能是在岷州会议开会后的9月16日收悉徐向前这个建议电的,而张国焘反对并推翻西北局根据中央的部署调整而策划“静会战役”的理由,恰好就是数十年后徐向前的“微辞”——对其当年动议“西进”所作出的解释!而会议为此发生了激烈争论后,代表争论双方的朱德、张国焘、陈昌浩还于会议第二天(9月17日)傍晚,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询证中央14日部署电的有关内容:

“攻宁夏与甘西,何为重点”以及宁夏敌情、地理等问题;

“如四方面军不在西兰路箝制胡敌”,一方面军能否单独攻宁等问题;

如四方面军乘势经河州附近过黄河抢占水登,是否利于一方面军行动等问题;

……[5]

像“攻宁夏与甘西,何为重点”这类问题,就是中央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而未能完整向下传达“共产国际指示”而产生的负面效应,虽然既或没有这句话,也并不影响这个“指示”基本意思的解读——“我军占领宁夏地域后(笔者注:不是甘西!!!),即可给我们以帮助”……

中央复电是在会议结束后的9月19日15时才签发的,故而未能及时在会议上传达。

注释

[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第36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8月第2版。

[2]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78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3]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78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4]陈昌浩:《北上和西进的争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76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5]《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1134页注[1],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第1版。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