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机工业有哪些亮点?

寒牛出栏 2025-06-27 来源:寒牛出栏|微信公众号

数据显示,八九十年代的农机工业发展,完全离不开六七十年代的农机工业基础。

1980年,我国农村迎来巨变。

在邓小平的主导下,国家在广袤农村逐步解散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解散之后,过去由集体置办的农机具,有的作价分给农民,有的闲置趴窝在村委。

例如锄头、铁锹、犁耙、喷雾器等小型轻便的农具,分给农民之后都派上用场。

例如拖拉机、耕田机、插秧机等大型笨重农机,分给农民之后很少用得上,这就导致很多拖拉机放在村里生锈,最终变成一堆废铁。

农业生产关系,从集体生产向个体生产的急速转变,直接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出现大面积萎缩,农业现代化进程出现大面积退步。

南方省市的许多农村,农业机械化直接按下暂停键,直到2000年之后,才恢复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水平。

另外,国民经济政策也迎来变革,开始有步骤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人民公社时期,依托集体经济的规模化优势,形成庞大的组织市场,有利于初创的农机企业生存发展。当庞大的组织市场,被改革政策打碎之后,农机企业就要自谋出路,要到分散的大众市场、细分的利基市场去找订单,要到大风大浪中去历练。

这些重大变革,深刻影响了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导致80年代初期,拖拉机、农用排灌机械、机引农具等农机产品,年产量出现塌方式下跌。许多农机厂因订单不足,或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走向破产倒闭。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统计显示:

1979年中大型拖拉机(20马力以上)年产量是12.56万台,1980年下降到9.77万台,1981年下降到5.28万台,1982年下降到4.06万台,1983年下降到3.70万台,1984年是3.97万台。

1979年小型拖拉机年产量是31.75万台,1980年下降到21.79万台,1981年下降到19.3万台,1982年回升到29.83万台,1983年增长到49.77万台,1984年是68.86万台。

1978年农业排灌内燃机年产量是908.8万马力,1979年下降到654.2万马力,1980年下降到340.1万马力,1981年下降到232.9万马力,1982年回升到271.4万马力,1983年回升到345.5万马力,1984年是442.0万马力。

1979年机引农具年产量是25.9万台,1980年下降到16.7万台,1981年下降到9.8万台,1982年下降到8.2万台,1983年下降到7.2万台,1984年是9.0万台。

上述数据表明,1979~1984年各类农用拖拉机、排灌机械内燃机、机引农具年产量都出现大幅下降。只有小型拖拉机的年产量,经历三年大跌之后迎来产量回升,并保持较快增速,成为农业机械行业的拳头产品。

这说明小型拖拉机,较适应农村小规模种植经营,满足了农民搞单干的需求。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深刻改变了我国农业机械的产品结构,各类农机制造厂迎来发展阵痛。

有的农机厂,因效益不好,逐步走向破产倒闭。有的农机厂,国家出面重组合并,组建成大型国有企业。有的农机厂,转型改行生产其他产品。有的农机厂,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企业产品线,推出大量新款产品,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

为了适应农户小规模经营生产的需要,我国开始重点扶持生产小型农业机械,例如手扶拖拉机、小型四轮拖拉机、背负式喷雾器等农机具。

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小型农机具年产量和企业规模数量,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

我们以小型拖拉机为例。

1981年,全国小型拖拉机年产量19.3万台,同比1978年下降了约40%。1982年,年产量开始逐步回升,1983年增长到49.77万台。到了1998年底,全国小型拖拉机年产量达到195万台,再创历史新高,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型拖拉机生产国。此外,我国小型拖拉机出口量也迎来增长。

1979~1999年期间,我国非常重视农机技术引进工作。

根据资料显示,自1978年以来,农业机械行业从国外引进了105项新技术,合同金额5217万美元。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欧美国家的农机技术,提升了我国农业机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市场竞争力。

1981年,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引进了1000系列联合收割机专有技术。

经过我国技术人员的消化、吸收、创新,成功研制出自动化程度高、性能更先进的“佳联1075型”联合收割机,大幅提高了收割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效率。

佳联1075型联合收割机,在技术方面获得三项重大突破:一是脱粒系统设计‌,采用纹杆式切流滚筒搭配风筛式清选装置,脱粒效率高且适应多种作物;二是创新配置设计,配备液压无级变速滚筒、电子监控系统和旋转滤网散热器,提升自动化水平;三是分离结构设计,采用横向伸缩齿分离滚筒(WTS),增强分离能力,并降低谷物破碎率。

1983年,中国一拖从意大利亚菲特公司引进了44~160马力轮式拖拉机专利技术。

经过多年的技术消化,1991年一拖公司成功研制出“东方红LF80-90”轮式拖拉机,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大功率拖拉机技术平台。

在80年代,一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产品结构上做了重大调整优化。从过去单一生产履带拖拉机,转为多元化生产,还可以生成轮式拖拉机、收割机、压路机、挖掘机、装载机、摊铺机、叉车、柴油机、载重汽车等产品,“东方红”系列产品线得到快速延伸。

1985年大同农牧机械厂,从瑞士布勒公司引进了DPDB-304.75型颗粒饲料压制机专利技术,并从德国TBT公司引进了六工位环模专用加工机床,产品和加工装备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到了1998年,全国农业机械工业产品形成了拖拉机、内燃机、农用运输机械、排灌机械、耕作种植机械、收割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等分行业,共计16个大类,104小类,3200多个品种。

为了让大家了解80、90年代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情况,寒牛出栏认真整理统计了拖拉机、农用排灌机械、农用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相关数据,以供读者朋友参考研究。(所有数据均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个别数据因统计口径不同,可能存在出入)

拖拉机方面:

1998年底,我国农用拖拉机动力达1.27亿千瓦,拖拉机拥有量1208.4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超过72万台,小型拖拉机1136.2万台。

联合收割机方面:

70年代末,我国联合收割机年产量约6000余台。

到了1998年底,全国联合收割机总产量为6.7万台,我国联合收割机拥有量为18.18万台,机械收获面积为3.51亿亩。

这个增速,相比前三十年是缓慢的。但有点需要肯定,通过引进、吸收和消化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先进技术,国产联合收割机生产技术和工艺得到部分提升。

耕作机械方面:

1997年全国耕作机械主要生产企业有62个,职工3.15万人,工业总产值31亿元。年生产大中型机引耕作机械14.5万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56.8万台。

根据资料显示,耕作机械企业数量和耕作机械年产量,在农村经营体制变革中受到冲击最大。1978年全国耕作机械厂736个,到了1985年减少到105个,1997年锐减到62个。

农用排灌机械方面

1998年底,我国农用排灌机械产品有70多个系列,800多个品种,1500多个规格。

全国生产排灌机械的企业有1500多,农用水泵年产量约400万余台,其中小型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约150万余台。

全国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1256.47万台,总动力9255.38万千瓦,其中农用水泵1164.99万台,喷灌机87.4万台。

农用运输机械方面:

截止1998年底,全国生产农用运输车企业234家,其中三轮农用运输车企业90家,四轮农用运输车企业177家,另有33家企业可以同时生成三轮和四轮农用运输车。

1998年,我国农用运输车年产量达到293.11万辆,其中四轮农用运输车46.94万辆,三轮农用运输车246.18万辆。

全国农用运输车拥有量约为1500辆。

当年驾驶农用运输车,在城乡地区从事运输工作的人,都是头脑比较灵活、能力比较强的人。如果没有出现重大交通事故,基本都发家致富了,日子过得比普通农民、工人滋润。

植物保护机械方面:

截止1998年底,全国植物保护机械生产企业230余家,共计有10大品类、100种规格。年生产各种手动喷雾器800~1000万架,各种背负式喷雾喷粉机25~40万台,各种担架式喷雾机5~6万台。

全国手动植物保护机械拥有量约8500万架,机动植物保护机械拥有量约450万台。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方面:

到了1998年底,我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行业主要生产企业有85个,职工2.47万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51亿元。

其中,年产碾米机14.74万台,磨粉机10.28万台,油料加工机械3.05万台,茶叶加工机械8500台,棉花加工机械2400台。

截止1998年,经过国家调整和市场洗涤之后,全国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共计1641个,职工109万人,固定资产588亿元,金属切削机床20万台,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41.2亿元。

全国有省级以上农机科研设计单位40多个,县以上国有农机销售公司2000多个,县以下销售服务网点10000多个,另外还有大量的民营农机销售服务单位(店),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农机销售服务体系。

需要指出一个史实。

1960年~1978年我国机械化年均增长率在22%以上,而1978~1999年间我国机械化率年均增长不足1%。相比之下,六七十年我国农机工业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八九十年代的增长速度。

该数据反映出,1978年之后我国农机工业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联系几年下跌的情况,其中原因是受限于家庭承包制下的小规模经营、碎片化耕作、财政投入不足及技术推广缓慢等因素制约。

根据现有官方资料显示,八九十年代的农机工业之历史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小型拖拉机年产量和出口量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另外就是轻便型的植物保护机械(例如背负式喷雾器等)产销量和厂家数量均实现持续增长。

第二,我国农机行业从国外引进了105项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欧美国家的先进农机技术,提升了我国农机企业的生产工艺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我国农机工业体系出现国有农机企业和民营农机企业长期共存发展,基本上巩固了前三十年的农机工业体系;并在农机产品种类、规格、总数量方面实现了持续增长。

第四,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得到逐步提升,1979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约为19%,1989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为 24.9%,1999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为约35.6%。

万丈高楼平地起。

数据显示,八九十年代的农机工业发展,完全离不开六七十年代的农机工业基础。

正如“大事不糊涂”的叶帅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所言:“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可以依靠的前进阵地。”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