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她说,“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国家记忆 2023-10-24 来源:CCTV国家记忆

1930年10月下旬,蒋介石调集兵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一举歼灭。

面对汹汹而来的国民党大军,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诱敌深入、分散敌人,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粉碎敌人的“围剿”。只是,当时的毛泽东并不知道,黑手正在伸向远在湖南长沙的妻儿。

杨开慧

是毛泽东一生的挚爱

1901年出生在湖南长沙板仓

她的父亲杨昌济胸怀救国救民抱负

在她不满三岁时就远渡重洋

虽旅居国外

他仍十分惦记女儿的教育问题

当杨开慧到了入学年龄时

他专门写信嘱咐妻子

一定要送女儿去读书

当时的板仓

还没有女孩子上学读书的先例

杨开慧成了当地学校第一个女学生

1913年

杨昌济留学归来

任教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杨开慧搬离板仓乡下

到长沙生活读书

1918年又随父亲迁居北京

这一年

从湖南一师毕业的毛泽东也来到了北京

他经常往来于恩师杨昌济的家

和杨开慧有了更多的接触

两人开始相爱

在《六岁到二十八岁自述》手稿中

杨开慧这样写道:

“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

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

我就爱了他

我虽然爱他

但决不表示

我认定爱的权柄

是操在自然的手里

我决不妄去希求

一直到他有许多信给我

表示他的爱意

我还不敢相信

我有这样的幸运”

1920年初

杨昌济不幸病逝

杨开慧回到湖南长沙

毛泽东任书记的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成立

经过革命斗争考验的杨开慧

成为团组织中最早的女青年团员之一 

1920年冬

杨开慧与毛泽东结婚

新婚燕尔

杨开慧只带着简单的行李

住进了毛泽东任主事的

第一师范附小的教师宿舍

这天晚上

他们花六块银元办了一桌宴席

招待长沙的几位亲友

在《六岁到二十八岁自述》手稿中

杨开慧这样表述自己对结婚仪式的看法:

“我反对一切用仪式的结婚

并且我认为

有心去求爱

是容易而且必然失掉真挚神圣的

不可思议的

最高级最美丽无上的爱的!”

1923年4月

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

1924年6月

杨开慧带着毛岸英和毛岸青也来到上海

协助毛泽东开展工作

1925年2月

杨开慧随毛泽东回到韶山

开展农民运动

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

同年12月

杨开慧离开韶山转往广州

协助毛泽东收集、整理资料

编写文稿

负责联络工作

1927年初

为了筹备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

毛泽东携杨开慧及家人

来到武汉

居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

在杨开慧的协助下

毛泽东撰写了著名的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报告”有两万多字

叙述了湖南农民所做的十四件大事

提出“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诞生后不久

4月4日

杨开慧诞下第三个孩子毛岸龙

但这段时间毛泽东非常忙碌

几十天之内

新添了三个职务

直到第四天

才见到妻儿

八七会议后

毛泽东挑起了一副全新的担子

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毛泽东决定将杨开慧和三个孩子

送回长沙板仓

他们未曾料到

这次离别竟是永别

由于当时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险恶的环境中

毛泽东无法与她通信

她把与毛泽东联系上的唯一希望

寄托在堂弟杨开明身上

1929年3月

杨开慧得知杨开明到上海的消息

立即提笔给他写信

写这封信时

她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毛泽东的音讯了

信中

她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坚定和勇敢

“说到死,我并不惧怕”

但挂念着自己的三个孩子

她希望三个幼儿

能得到叔父和舅父杨开明各方面的爱护

让他们“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生长”

由于当时形势极为险恶

杨开慧收信和寄信都有被敌人发现的危险

她只好将信先藏匿在家中老宅的墙缝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信还没有发出去

杨开明就牺牲了

这封信直到1982年重新整修杨开慧故居时

才被人们发现

在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未克

于9月中旬撤围长沙后

国民党第4路军总指挥何键

以清理战场为由

成立了湖南省“清乡”司令部

自任总司令

四处张贴

“通缉”毛泽东、朱德等人的布告

宣布抓到他们的家属也在悬赏之中

赏金高达一千大洋

并四处派人千方百计寻找杨开慧的踪迹

1930年10月24日

国民党反动派踢开了杨开慧家的大门

随后

杨开慧被捕的消息

被刊登在《大公报》上

敌人要杨开慧写一个

和毛泽东脱离关系的声明

这样可以保住她的生命

面对反动派的劝降

杨开慧坚决地拒绝了

并回答:

“死不足惜

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

长沙的天气异常阴冷

在长沙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

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29岁

倒在了她挚爱的故乡土地上

一个多月后

正在中央苏区部署反“围剿”战斗的毛泽东

从报纸上获悉了杨开慧牺牲的噩耗

当即给亲人写信痛曰:

“开慧之死 百身莫赎”

并以三个儿子的名义

为杨开慧写下碑文:

“毛母杨开慧墓

男岸英、岸青、岸龙刻”

在杨开慧牺牲后的第19个年头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

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

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创建了新中国

杨开慧“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的期盼

终得实现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

杨开慧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为了国家和人民

坚守信仰至死不渝

人们将永远铭记

这位“温婉骄杨 英雄女杰”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