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穆臻|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理论和实践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清晰版)
(1)内因——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路线和资产阶级复辟路线这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
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仍然要坚持革命的问题以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社会矛盾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论述中就存在。可见,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现实矛盾的判断,不仅仅是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情况的,也是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的附录中,《世界革命共产主义者协会》的章程中有这样一段话:“协会的宗旨是推翻一切特权阶级,使这些阶级受无产阶级专政的统治,为此采取的方法是支持不断的革命,直到人类社会制度的最后形式——共产主义得到实现为止。”
可见,无产阶级坚持不断地进行社会革命,直到实现共产主义胜利,是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提出过的科学论断。在《哥达纲领的批判》,马克思同志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力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但它默认劳动者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就默认劳动者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像一切权力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划。”可见,马克思深刻指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还是存在分工、存在内部矛盾的,本质上也是一种资产阶级权力,一种社会本质上不平等的表现。
在《国家与革命》列宁同志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权利"没有完全取消,而只是部分地取消,只是在已经实现的经济变革的限度内取消,即只是在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取消。"资产阶级权利"承认生产资料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社会主义则把生产资料变为公有财产。在这个范围内,也只是在这个范围内,"资产阶级权利"才不存在了但是官在它的另一部分却依然存在,依然是社会各个成员间分配产品和分配劳动的调节者(决定者)"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社会主义原则已经实现了"对等量劳动给予等量产品"这个社会主义原则也已经实现了。但是,这还不是共产主义,还没有消除对不同等的人的不等量(事实上是不等量的)劳动给予等量产品的"资产阶级权利"。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同志指出:
1、被推翻的剥削者,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恢复他们被夺去的特权。无产阶级专政社会内部矛盾斗争会更加激烈。
2、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无时无刻不产生新的资本主义分子,自发的产生着两极分化。
3、在工人阶级队伍中,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的包围和腐蚀作用,也会产生资产阶级分子。
4、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帝国主义各种阴谋活动,是社会主义国家里阶级斗争继续存在的外部条件。
5、社会主义社会还保存着资产阶级法权。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本身就是资产阶级法权的体现。
然而遗憾的是,列宁同志过早去世,而斯大林一定时期忽视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过早的宣告了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消除了社会矛盾,没有探索出解决城市全民所有制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高度重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管理阶层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在斯大林晚年,苏联的“资产阶级法权”扩大。
毛主席根据中国社会现实情况,吸取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训,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的形成了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理论。
毛主席指出,对立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核心规律,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矛盾,存在对立统一,必须用对立统一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虽然不表现为对抗性矛盾,但是一旦忽视这些矛盾的解决,就会逐渐激化为对抗性矛盾。
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资产阶级复辟路线之间的斗争。
为什么存在两条路线的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资产阶级法权”,存在社会政治经济管理者和社会劳动群众之间的分工、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分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分工,存在着八级工资制,存在着贫富差距。
社会主义国家,干部阶层拥有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等事务的管理职能。如果过度的强化干部阶层内部下级服从上级,机构就会日益官僚化,干部阶层就极其可能在内部形成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使下级逐渐成为上级的奴仆;如果干部阶层受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旧上层建筑影响,逐渐在封建主义因素腐蚀下腐化堕落或在资本主义因素腐蚀下走了复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错误路线,就会逐渐由人民公仆转变为官僚特权阶层甚至逐渐变成新的资产阶级。
而且,武装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及和平改造的方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旧社会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上层建筑的残余仍然存在,例如封建社会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特权思想,以及资本主义性质的“人性自私论”、私有制优越性论、“物质刺激”论……都说可以腐蚀社会主义社会的腐朽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官僚特权阶层的发展,官僚机构固化,干部就会蜕变为日益脱离群众、凌驾于社会劳动群众之上的新剥削阶级。即使部分的干部阶层没有腐化堕落,如果选择了错误的修正主义路线而不受制约,逐渐复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会逐渐蜕变为凌驾于劳动群众之上的特权阶层并逐渐发展为新的剥削阶级。
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变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企彻底分离的形式,放弃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包给私人,使全民所有制企业私有化,例如南斯拉夫;一种是社会政治经济管理者阶层官僚化,形成特殊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由公仆转变为主人,例如苏联。
如果干部阶层掌握了绝对的集中的领导权,而且不受制约,如果过度的扩大干部的领导权力,形成单纯自上而下的官僚制度,再加上干部受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性质的旧的上层建筑影响,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腐化堕落或选择了复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错误路线——那不仅会使干部阶层变质,而且会带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变质。社会主义的政府具有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的职能。在“资产阶级法权”存在的条件下,在政治经济管理者和劳动者分工的条件下,是很容易颠倒主人(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广大劳动群众)和公仆(干部)的关系。毛主席探索大规模的真正无产阶级领导一切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实践道路的原因,正在于此。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社会两条路线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斗争的集中表现,是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和资本主义复辟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针锋相对,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坚持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才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为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不是一部分剥削阶级服务。
关于解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矛盾的问题,毛主席探索出了正确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商品交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本身就存在城乡商品交换的“剪刀差”。如果过度通过“剪刀差”,用乡村农业资金供给城市工业,城乡差距也会进一步扩大。
扩大城乡差距,就会激化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特别是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毛主席多次提到处理城乡不同所有制之间矛盾、处理工人和农民之间矛盾的相关问题。
毛主席成功探索出了通过集体公社集中发展工业,实现乡村工业化,发展乡村工业生产力,实现乡村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道路。
(2)外因——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1956年,约翰·杜勒斯宣称——美国的政策是推动社会主义国家和平蜕变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国家。毛主席高度警惕美帝国主义的这一阴谋。
1959年11月12日,毛主席第一次明确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毛主席指出:“和平转变谁呢?就是转变我们这些国家,搞颠覆活动,内部转到合乎他的那个思想”,“就是说,他那个秩序要维持,不要动,要动我们,用和平转变,腐蚀我们。”
此后,毛主席多次讲要警惕和防止“和平演变”,他反复强调,杜勒斯搞“和平演变”,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是有其一定社会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被“和平演变”的危险。1964年,毛主席在“九评”的补充部分极其严肃的强调:“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针对青年学生问题的一次谈话,也体现了他的对“和平演变”问题的担忧。他说:“这些年轻人、学生,正是杜勒斯们寄托‘和平演变’希望的最年轻的一代。让他们亲身体验斗争的严重性,让他们把自己取得的经验和认识再告诉他们将来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下去,也可能使杜勒斯的预言在中国难以实现。”
可见毛主席能提出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思想,是有深刻的国内外社会现实原因的。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