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5-30岁金融、投资行业打工,入门价值投资,左转的故事
这篇文章是2023年芒格去世时写的,1.写10年前知道芒格到现在;2.我入门/皈依价值投资的故事;3.25岁-30岁的工作、投资故事。也是:1.85后这批人认知变化过程;2.2015年-2023年的中国变化。
也是:1.认知成长,从懵懂、幻想,到体系化,独立思考;认知产业、经济、社科。2.找寻自我的故事;3.回归简单,回归常识,回归真我
一、梦幻开局&糟糕开局
1.梦幻开局
山西小县做题家,2013年初,23周岁,北航计算机研究生毕业,按知乎互联网红利的说法,2010-2014年毕业的计算机系学生算梦幻开局。
2.富兰克林、《穷理查年鉴》、《穷查理宝典》
上学期间,自认为读书多,喜欢史记论语孟子,也喜欢《美国宪zheng历程》,经常给朋友推荐《富兰克林自传》,2013年写了一篇《儒家与富兰克林》。这时已读过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实际上是搜索富兰克林《穷理查年鉴》的副产品,并没有太重视。
book.douban.com/review/15588905
毕业时,导师送两句话:1.两点之间直线最短;2.人有先知先觉,后知后觉,最差不知不觉。
当时以为懂了,实际还远。
3.放弃申请出国读博
2013-2014,陆续花了两年时间弄出国读博申请,劲头很足,也学到很多,但最终没有出去,决定放弃时,一下子自信心垮了。同时期,全国去产能去三高产业,山西钢铁业艰难,有家人卷入了几千万民间债务的连带责任中。
迷茫,当“攻城狮”缺乏兴趣和自信,那时候大厂的工资还并不夸张的高,简历也不好看,方向也茫然,比较低潮。很多朋友毕业后迅速轨道分叉不联系了,很多亲戚朋友对我冷眼冷语,说我不过是又一个小镇做题家“名校读废了”。从人缘好前途光明的名校生,突然变成了没人可说话的大龄待业青年。
4.肖申克的救赎
我心想,怎么我才24岁,就说我一辈子完了(国内社会太浮躁势利,把年轻人当“彩票”)。哪怕我做错了很多事,哪怕我进了监狱从监狱放出来,也可以重新做人吧。我的性格心思包袱很重,这是解压,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
我跟家里说,出国没出去对不起家里,但我不道歉也不接受审判,我已经痛苦够久,没时间再悔恨和痛苦了。(很多年后看,为什么我低谷期反而要给家里道歉,这也是所处文化的一个弊病)
5.军迷与军工股
这个当口,2014年Q4,同学X跟我联系较多,他在金融行业在炒股,A股处于2014年创业板牛市。聊军工比较多,当时军工概念正火。他说我司研究员对军工的认识还不如你。我心想那是自然,我从小就是军迷,又是西电北航读过来,所谓“工业dang”情怀。
2014.3这篇能大概看到当时的状态《刘华清回忆录书评:建国一代系列序言&navy系列之一&中G革命建设史学习之初》
book.douban.com/review/6586061/
(感慨十年前真单纯,文章中提到要研究“高至M刘陈林邓、李x念等,至张爱萍、刘华清等,至康世恩等这一层。”算有个粗糙的框架了,都是上学时候看西西河论坛看的)
当时对股票完全没有概念,只是想军工这么小众非主流和需要情怀的东西,还能炒股?
二、朋友、炒股、入行
(一)朋友
2015Q1,X同学说,你要动手炒股啊,要下海学游泳。你没钱我借你4万块钱,赢了一人一半,亏了算我的。
我很感动。在我人生最低谷,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当然没要,跟家里借了3万块钱炒股。
X同学是芒格的粉丝。我说我知道芒格,我读过《穷查理宝典》。X同学讲【复利】。
读书的时候看过【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模糊认识到,原来大师是对所有投资品类进行了对比和复盘,而股票在这其中有特殊的位置。读书时对金融、私募、摩根投行等觉得很神秘高大上。
(二)懵懂
1.K线
L同学回北京一起租房。教我看K线,金叉银叉ABCD,我至今不懂。教我按同花顺的F10,说这个可以看财报,真正的投资者都是财报专家。
F10弹出一大堆东西,比IDE还炫目,完全不懂,看的眼晕。
2.炒股就是神秘&炒股就是炒概念
当时炒股于我很神秘,私募基金,神秘大佬,有神秘心法,战胜市场,战胜他人。江湖吹嘘缠中说禅之类。
X同学说,A股就是炒概念,军工、工业4.0、国企改,给我推荐了几个雪球大小V,唐史主任(概念知名)、西点老A(军工知名)、小小辛巴(跟这位后面真正学到东西)等,我翻看他们文章做笔记。看管清友关于油价的一本书,感觉高大上,各种货币金融术语,我这样工科土炮还能研究明白?
那阵子乱买的有特变电工,国电南瑞,中航电子等,没头没脑的今天买明天卖的韭菜操作。最后拍脑袋觉得概念谁最强呢?中电科,国睿科技,就全仓买了这个。
3.应届生进股市,刘姥姥进大观园
当时的我,一个刚毕业的小镇做题家,对于这些“产业上的事”,“社会上的事”,“政策上的事”,完全不懂,看什么都新鲜,觉得神奇。
小县城的那些电力局,小钢厂,小超市,就这样连入全国、全球的产业链吗?各种五年规划、高瞻远瞩,看的炫目。先进制造2025,赶超德国。
完全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每天不同的产业、概念冲刷着大脑,那些从小传说中的巨型企业、明星企业,就像贴画变动画,突然动起来了。
看国网刘振亚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非常震撼,全球能源的峰谷调度,也太酷了。还有核电出海,《高铁风云》,听说国网已经接管了很多小国的电网和电力大数据,等等。
当时全国人民都在迅速的灌进新知识。旧的产业在死去,新的产业在狂飙,差距在拉大,房价在疯涨,人们疯狂焦虑,ZF提出万众创业,人民日报说4000点只是牛市起点,一个万众参与的创业板牛市。
5.恐惧与贪婪
没炒股前看了一些理论,说炒股的精髓就是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心想,这不是很容易吗。
直到真正看到连续的大跌,才真正感受恐惧,是超过大脑皮层的东西。需要真正强大、实战、完善的内核体系。
(三)某天系
有个同学介绍,“某天系”某私募基金招人,理工科研究生,研究军工、电子、计算机。一个在券商工作的X姐,也说某天系有实力。有几个朋友觉得我适合,我纠结不想放弃写代码。但稀里糊涂,有意无意的,我正在放弃。
1.对数学和计算机我失去自信了,我需要干一些我“擅长的事”“找回自信”。
2.我“老大不小了”,没有“试错空间”了,需要赶紧“见成绩”。
3.我需要赚快钱,我要做业务,我要拿奖金提成。家里有人卷入几千万民间债务,情况已经越来越坏。
4.读研时候接触了一些北大学生、商科学生,他们崇尚摩根高盛金融,对我也有一些影响。
关于这个决策,好几年的诛心和自我质疑,内耗。
1.是虚荣?是浮躁?是不靠谱?是逃避?
2.是务实?是扬长避短?我的长处到底是计算机还是所谓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
三、第一份工作
(一)新兵
1.面试前
财务完全没概念,快速翻完唐朝的《手把手教你看财报》,这本书以茅台为对象。当时茅台股价150,现在1775。
很多年后看唐朝的书《巴芒演义》,也写的很好。
2.转行穷三年
税前工资6500,J总说我们不看基本工资,看业绩。我说:懂,我来就是来干业务的。
然后6500拿了两年,没有年终奖。穷坏了。感谢那两年借我钱的朋友们。
3.看项目
虽然工资低,但能报销我天南海北的出差涨见识,觉得也行吧。
一开始看新三板项目,股灾之后,新三板没人气了。险资抄底A股,某天集团也做定增,看A股定增项目。
4.老同事说
我把老同事B哥当成师傅看,他的两句话:
a.工作就是不好干,才花钱雇我们干。
b.所谓的买方,所谓的投资经理,就是工资低,因为你就是跑腿写报告的。赚钱多的是卖方。你考虑去干研究员吗。
我有点懵,“暴富幻想”破灭。
不考虑干研究员:1.买方才真正有投资体系的概念。2.当时的简历,卖方也不考虑我。
年末部门聚会,几个业务员KTV里哭。
5.连轴转
行研、投资、金融行业、产业、职场,等等,很多东西都陌生,很露怯和自卑。到处跑、写报告、走OA、倒茶、贴发票、跑腿。
经常连轴转,通宵,五点飞机,两三点睡。这两年均如此,我至今回忆不起来这两年很多时候晚上是几点下班,吃的什么。
X同学很认真的跟我谈,你别这样,容易猝死。
6.阳光帅哥
第一份工作是我最投入的一份工作,状态灰暗,心态阳光。人缘很不错。
那时候无论再累,每天上班前熨衬衫,擦皮鞋。觉得干事业吗,要有劲头,日剧鸡血氛围。
带X同学看《影武者》:【不动如山】
(二)成长
1.成长
成长的比较快,一开始见人紧张,磕磕巴巴,到后面可以一个人去拜会上市公司董事长。
有J总的信任,可以陪J总见上市公司董事长,看他怎样聊资本运作,我觉得很有意义。(有点王自如思维)
2.读书
2015-2016年读书很少。读了一本水浒传,看武松黑化,在蜈蚣岭上,好一个行者。某天系杂乱,比较江湖,当然某些程度上也是锻炼了我。
看了凯文凯利的《失控》(自信心垮掉之后,头一次重新看IT类,尤其是IT务虚类)
当时考证券从业等都费劲,感觉学力下降,看L同学的陈希孺版统计学,头大(几年后搞定统计学,也发现陈希孺的书不适合自学),自我PUA,自信心下降很厉害。
本来幻想一边干业务,一边还不放弃数学和编程,所以很自我鄙夷。一两年后才想清楚,工作太透支自己了,怎么学习呢。
后来金融行业见多了一边迷茫,一边焦虑,一边卷工作,一边PUA自己考双证的人。慢慢感受到工作的“异化”,像骆驼祥子一样,一个拧巴的局。
3.继续低潮
老家经济情况越差了,父亲脑梗+糖尿病。
某天系杂乱,业务发展动荡,人来人去。某leader PUA说,你没有资源,到哪里工资都不会涨太多,六千五怎么样,你看X博士,三北医学博士,八千。
确实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找不到什么工作,第一份工作还是得干好,所以很多不堪也就忍着。以前以为自己血气方刚,锐意进取,自尊心强,现实的毒打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体重达到历史最高,88公斤。
5.要不要转回计算机
X同学从金融行业转回去写代码了。我很纠结,但决定先干好当下工作,再议其他。
(三)了解“资本运作”
1.股灾
2015年夏天股灾。林左Ming在人日的文章,后续的风波。海航,提出牛市要融资一千亿。知道了,牛市是融资用的。
2.股灾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
a.股灾让我明白【敬畏市场】,
b.三人成虎,曾母投杼,如果自己对股票没有信念,睡不着,拿不住。(【睡得着】,这三个字摸到价值投资的门边。)
c.突然发现雪球安静了。理解了,牛市人人都是股神,退潮之后人人都在裸泳。
d.对任何消息股不再崇拜。认识董秘赔一半,认识董事长全赔完。
3.资本运作公式:“业绩+故事+关系”
J总如是说。J总复盘某天集团一些项目,确实神奇。跑上市公司,看天南海北的项目,各种花哨搞法。不过两年后,J总感慨,看来还是【业绩比较重要】。(价值投资又一次眨眼)
4.了解了很多行业、公司的“内幕”,背后故事
2016年宝万之争,吃瓜很多。
慢慢知道我们这种叫PE,跟VC、互联网VC,纯粹是不同的方向。慢慢有了聚焦“硬科技”的概念。
5. “开窍”了
2016.5 大概入市入行一年,懵懂“开窍”了A股玩法。
自己发掘了龙溪股份,主业稳定的地方国资,央企收购概念,还给朋友推荐,赚了60%。我其实比较谨慎,不会轻易觉得很有把握,也基本不给人荐股。
2016年起经常空仓,没有特别看好的不买。
这个时候,已经不再对任何人盲目崇拜,对股票讲究要有自己的认识和信念,像很多A股老韭菜一样。当时还没有“洞见”这个理解。
(四)业绩成绩
1.2个自己负责的项目
2016年下半年跟进了两个不错的项目:
一个动力锂电池企业W,自己挖掘跟进的;当时宁德时代估值800亿。
还有一个光纤龙头A股定增,独自跟进上市公司董事长,投了4个多亿。
做业务算上手了,入行一年,算比较快。
2.某天系优秀员工代表
2016年末得了某天系优秀员工代表,并代表所有代表上台给大老板做汇报。
终于感觉稍微能松口气了。
3.2017年初春节
某天集团X老板被抓了,全行业吃瓜,我一脸懵逼。
4.空闲期
X老板被抓后有一段空闲期。
把美股、A股、港股、新三板所有上万家公司列表和基本信息下载下来浏览了一遍。感慨美国公司的产业实力。
5.做并购项目
跟进挺久的锂电池项目W有消息,大股东困难想退出,多家资方进场,管理层想引入白衣骑士。
某天集团没法做事,团队只能当FA。在一些老大哥的指导下,带团队一起,跟管理层谈,尽调、跟投行、律所做方案,跑一些资方和上市公司。
前后三个多月,锻炼很大,获得一些认可。干了快两年后,对业务开始有点自信了。
最终没做成。我明白,尽人事,安天命,我太年轻又没有资源,就算有所谓【洞见】(第一次有洞见的概念),操盘不了项目,只是被动的浮萍。
6.打CS
原本X老板被抓,大家抱有幻想,后来不再有幻想,开始找工作。
上班的时候,几个资深同事一起打CS。这是好几年第一次打CS,研究生毕业4年,工作2年后,第一次节奏缓下来。
7.山西祖坟
一个师姐嫁给山西人,她老公说,你是外姓人,以后进不了祖坟。师姐很无语:谁稀罕进你那破土包。这件事对我影响也很大。那种“原教旨”的家乡崇拜、家乡文化崇拜在意识层面突然动摇了。(在深层肯定早就动摇了)。“从来如此,便对么”。
四、第二份工作清华紫光
一个月两万五,终于摆脱借钱过日子的生活。
1.重新看IT
专门看云计算,还是挺高兴的。跑了一些项目,docker,k8s之类。也开始看芯片项目和IC行业。
2.2017年,钢厂好起来了
家人居然摆脱了之前的债务旋涡。所有人都不抱幻想,以为山西小钢厂这波死定了。
后来慢慢串起来一些信息,比如2016年一个同事兴高采烈,刚买的房子涨了上百万。原来有个词“涨价去库存”,“放水”,大时代不知不觉改变很多行业和个人的命运。
3.休闲、旅行、和君商学院
过去几年绷得太紧,整个人有点不对劲。2017年给自己的任务就是放松,生活。报了吉他班,参加各种演唱会音乐会,旅游。
上和君商学院,对班里想转金融的同学各种劝退。有个同学,在某IC大厂工作,要转券商研究员,我坚决劝退劝不动。2018年的时候,跟他交流,市场低潮,几个月没经费出差。不知道他是否像我一样经历思想磨难。当然,中兴华为事件、2019年科创牛、2020疫情缺货之后,A股芯片狂潮,不知道他又有什么样的思想动荡,人各有机缘。
4.读书
a.2017年重新开始读书,读了一百多本,《2017年读书》 douban.com/note/650916680/
b.看国G将帅传记,白崇禧李宗仁陈诚等。看完跟家里人感慨,我现在就是年轻时的白崇禧,有一些专业,没方向。
c.更大的收获是读了这些书:《建国一代科技领军人物系列》douban.com/note/636914760,各个所的总师为主,核心的感慨: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系统运营。也是为了恶补我缺乏的产业经验。
最大的收获是以洪都陆孝彭、强五精神为典型的,浓烈的理想主义精神。原来和平年代也有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读张爱萍,了解到原来D内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后来写了文章(理想主义与传承:从林则徐、左宗棠到毛z东、陆孝彭zhuanlan.zhihu.com/p/433659635)
d.读了巴菲特传,慢慢开始对【赛道】、【滚雪球】等等,有了模糊认识。
五、修整后的2018年
经过2017年的折腾、修整,2018年更有干劲一些。2018年是很阳光很生机勃勃的一年。
(一)读书
1.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和自信心的提高,2018年读的书,开始更社科和理论一些。
《2017年、2018H1的读书和2018年h2、2019的读书计划》以人物为线索:
1) Max韦伯、亨廷顿、托克维尔、德鲁克、顾准、梁启超、基辛格、秦晖
2)马恩列mao deng 陈yun jiang朱
3)温铁军、周其仁、郑永年、王hu ning、liu he、费正清、沈志huá、yáng奎松、傅高义、费孝通、林毅夫、张五常、唐浩明、任泽平、南怀瑾
zhuanlan.zhihu.com/p/669963783
看周其仁的书收获很大,他靠近奥派,温的八次危机也很有启发,任泽平的《房地产周期》也有收获。看liu he的《两次大危机》,发现原来这些人其实都懂啊。
触动最大的是顾准,Dang史上一个特别人物,也因此对“自由主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开始大量读奥地利学派的书(德鲁克、熊彼得也渊源很深)
2. 如上,其实当时并未对马列报以太大期望
3. 读彼得林奇的书:收获【机构的天然劣势】、【生活中的消费股】等
从事后看,2018年的读书尚处于开窍前夜。
(二)价值投资的读书
2018-4 小小辛巴《百箭穿杨》、《重剑无锋》:
a.第一次听说了巴菲特【75%格雷厄姆,25%费雪】的说法。后面又去读费雪(好像是在这里)
b.第一次听说了【打洞卡理论】(好像是在这里)
2018年11月,《投资中最简单的事》,第一次,明确意识到【洞见】。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些专业投资人,真的是对很多行业是有长期深刻的研究和洞见的。之前因为所处的环境比较低,见这种真正的投资人比较少。段永平、林园等这会儿仍然没听说过。
这时候看投资书,就像普通姑娘在小红书看刘亦菲或者郭晶晶聊养生。他们的财富,成功,自信,智慧是我炫目的。而我自卑,这些人说的很高端,跟我很远。就像减肥,早睡,运动,戒垃圾食品,心态等等,我做不到。
【很难,又很简单】,这句也是道家的真理。回归常识,做正确的事,不流俗,不摆烂。
(三)找工作
2018行情不好,产业基金募资不顺利,投了一些简历,腾讯云计算的战投笔试、面试几轮,终面未进,失望。我一直想往强技术的方向转,比较难,我的简历并不亮眼,VC方向也不太认可。
(四)保险资管与大类资产配置
紫光做金控,收购保险公司,调入保险资管:
a.正式的了解了保险资管,了解了大类资产配置的概念,对于非标、信评、资金有了认识;
b.对于利率、宏观,开始有了模糊的认识;第一次认真了解了地方城投债务问题;
c.财务知识更扎实了一些。
d.在云南和西南四处旅游,还去了新加坡。
e.云南食堂吃得好,经常游泳,瘦了20斤,还以为称坏了。
(五)从新鲜到不新鲜,从人云亦云到洞见
阅历和历练不够,要万卷书万里路阅人无数
(六)2018年的A股低潮
2018年空仓,A股低潮,上市公司“纾困”。
第三份工作 DK投资2019-2020
(一)价值投资小沙弥
2019年,已经有意识的“皈依”了价值投资,小沙弥。当时写了一些文章
2019-03-05 《小议不要投机和要学价值投资》
douban.com/note/709110178/
还有一些劝退韭菜不要碰股票,远离A股的。只是侧面介绍,对价投还并不那么自信的去描述。
(二)回归尝试,回归真我,回归本份
后来看《段永平问答录》写的还是很好的。
(三)芯片
D科这边工作机会吸引我的是芯片方向。D科的模拟、射频芯片很强,数字芯片也有自己的DSP、FPGA、CPU,也有比较强的IT系统软硬件业务,对于学习成长而言是很好的。内部项目,我非常认真的尽调。入职之后不久,华Wei事件,对射频行业、手机元器件、通信有了更深的认识。
继空仓一年多后,买入skyworks,射频器件,作为华w供应商下跌,稳固的产业地位,10亿美元的净利润和净现金流入,13倍PE,130亿市值,半年多时间赚了50%。
之后2020年初疫情,春节我在美国旅游,看新闻感觉不对劲,清仓了A股(当时买了一些青岛啤酒,第一次买【消费股】)和skyworks。之后美股熔断,抄底了IIVI(十几亿美金市值)。但只拿了一小段时间,浮盈60%就卖了。
这是不符合价值投资的规律的。因素是:1.对于公司和产业没有洞见和信心;2.对于未来的宏观形势比较忧虑(虽然传统的价值投资不鼓励对宏观形势忧虑和分析);3.2020年职场、找工作等等,耗神比较大,暂时不想碰股票。
(四)中年危机
告别了2015-2016赛季、2017-2018赛季,自2019年又换了新工作,原本以为人生会更好过一些。没想到迎来中年危机。
我29岁了,对比互联网的同学和房价,我30多万年薪感觉自己混的好挫,未来又看不清。跟朋友一起去回龙观及更北看房,我真的要掏光父母的养老钱,并被兄弟姐妹怨恨,背几十年债务,再娶妻生娃,一辈子小心翼翼当房奴娃奴吗。
慢慢放弃买房、放弃相亲。我写了一篇日记,大意是哪个姑娘嫁给我的话真的好难。
我跟家里聊,中国的增速在下降,现在降到6%了,再10年降到2-3%了,那时候就固化了,穷人奋斗还有最后10年窗口期。
找出苏东坡的书和纪录片看,早有准备,哪天我中年危机了看这个,看了《苏东坡新传》很感动,一句“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即是主人”救了我,成为我接下来几年的朋友圈备注。开始下河游泳,也搬家到河边。
(三)卷王联盟和躺平联盟
公司有同事晚上10点下班。而我5点钟下班,下河游泳、回家看书。被领导约谈。
(四)读书
1.脉络
2019年开始自学宏观(1.财税和货币、2.发展和危机;3.各流派),房价和职业规划让我越来越关注宏观。以前我从没有试图研究宏观(对学力也不自信,也知道人的有限性),我一直在找谁懂,想请教,也试过很多经济学家和研究员的文章,但我发现这些人既不懂,也不说实话,还是自己研究吧。
《2019年的读书和2020年、2021年的读书计划》
zhuanlan.zhihu.com/p/563433706
2020年疫情后,更正式的深入研究经济危机、货币、各国历史。得出结论,康波周期衰退转萧条。
皈依价值投资后再看巴菲特年信,霍华德马克斯备忘录等,已经是一种修行上的交流,就像六祖坛经里面记录,各地的和尚跟六祖请教。是修行者跟觉悟者的交流。也像后来看马恩全集,看中马网的感受。
2.理想主义与布尔什维克
又多读了一些Dang史,看《彭德怀自述》,突然感觉看懂了dang史的内核,原来真的是有理想主义者。
从陆孝彭到彭德怀,是我在生活的狼狈和鸡毛中,真正认识理想主义者的过程,形成了思想中的一种基石。
那个时候完全不懂什么是布尔什维克,又经历了一些思考和读书,2020年读到托洛茨基一本书,写的书评是,苏俄的反对派水平很高啊,这个人批判苏联货币政策的说法,都比得上奥地利学派了。(多么懵懂)
对于产业、宏观、资本、金融的研究,让我对capitalism和bureacracy有了深刻直观的认识。
再后来继续了解托,再看列宁,击中了,叹服。就懂了中俄历史、国际Gong运、布尔什维克,彻底皈依马列主义了,之后看马恩,叹服。另一篇文章《我,一个普通中国青年,从右到左的经历》。
(五)肿瘤指标异常
见《31岁肿瘤指标异常后,我更加健康了》
zhuanlan.zhihu.com/p/634898462
(六)裸辞
2021年初,有了一些业内前辈赏识,有了一些机会,但已经决定裸辞,转回IT写代码。
因为半导体投资不是我燃烧全部热情的方向,不是终身事业的方向。加上国内投资行业固有的问题。
(你为什么离开VC/PE行业? - 苏霍壹的回答
zhihu.com/question/525429041/answer/3150578483)
人生也就两个35年。心态已经切换到人生下半场了。还是【把时间精力投资到自己身上】,这也是价值投资的一部分吧。巴菲特的说法,要干【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工作。
已经发展出内在价值观,不再渴求外界认可,不再在乎外在评价,对于数学和编程也不再心魔,君子不器,没有什么限制32岁、40岁不能做的。
(七)2021-2023
继续读书、编程、学数学和算法、从北京换到上海。还有很多人和事。
比如刚到上海不久就被封控80多天。空仓了两年多,2022年10月买入美股一个品种。瘦了40斤。学习了很多心理学。开始做视频号。Chatgpt大火...
等过几年再写吧。
p.s.
《2020年、2021年、2022年的读书》清单
zhuanlan.zhihu.com/p/595712991
还有一些文章,从另一些视角复盘了认知变化过程
小资产jie级·一个普通中国青年的从右到左 douban.com/note/801608457/
我的1900本书读书经历 zhuanlan.zhihu.com/p/630993163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