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与"摆烂":到底是年轻人的清醒,还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资本的“终极异化”?
面对“996”的福报和“内卷”的压力,很多朋友觉得,既然“卷”不动,那“躺平”总可以吧?这似乎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甚至被看作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消极抵抗。
大家好,我是羊驼谈。
今天我们来聊聊“躺平”和“摆烂”这个话题。
面对“996”的福报和“内卷”的压力,很多朋友觉得,既然“卷”不动,那“躺平”总可以吧?这似乎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甚至被看作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消极抵抗。
但这种“不作为”,到底是一种真正的清醒和解放,还是无意中陷入了另一种更深的圈套?所以今天,我们不妨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主要是从“异化”和“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现象。
第一,“躺平”:一种安全的“抵抗”?
很多朋友认为,“躺平”和“摆烂”是对资本主义“奋斗B”文化的一种反抗。我不玩了,不加班了,低欲望,不消费,这样总能让资本家“无人可割”了吧?
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但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资本并不害怕你“消极”,它只害怕你“团结”。
一个“躺平”的劳动者,本质上只是从一个“积极的被剥削者”,比如拼命加班,梦想升职加薪,转变为了一个“消极的被剥削者”*,比如只求活着,干完就走。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种“躺平”是“原子化”的,也就是个体化的。你只是放弃了在“被剥削”这个游戏里往上爬的资格,但你并没有威胁到“剥削”这个游戏规则本身。你依然需要打工来维生,依然是生产关系中的一环。
对于整个系统来说,这种个体化的、互不相干的“躺平”,恰恰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形态,它消解了真正的、有组织的集体行动的可能。
第二,“异化”:从“憎恨劳动”到“放弃劳动”
聊到这里,我们必须引入马克思主义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异化”。
什么是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劳动”——简单说,就是“创造”。人本该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实现自我。
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异化”了。
首先,你和你的“劳动产品”分离了,比如你造了手机,但手机不属于你。其次,你和你的“劳动过程”分离了,比如,你只是流水线的一环,你无法享受创造。最终,你和你的“类本质”分离了。你开始憎恨“劳动”,把“上班”视为痛苦,“下班”才是人生。
所以,“躺平”与“异化”的顶点 而“躺平”和“摆烂”,可以说是这种“异化”的终极形态。
它标志着,这个系统不仅夺走了你的劳动果实,它甚至成功地夺走了你对“劳动”,创造本身的欲望。 因为你不再相信“创造”有任何价值,你主动放弃了作为“人”去改变世界、去实现自我的本质冲动。
当你误以为这种“放弃”是你的“自由选择”时,殊不知,这种“选择”本身,恰恰是“异化”在你精神上的最深烙印。这不是解放,而是“被驯化”的最终胜利。
第三,资本的新商机:“反抗”的商品化。
我们再来看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你以为你“躺平”,就跳出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事实是,资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系统,它会迅速地“收编”一切,包括你的“反抗”姿态,并将其重新包装成“商品”卖给你。
我们来看看这个逻辑:
你“摆烂”,它就卖给你“极简主义”的商品,告诉你“少而精”才是高级;你“低欲望”,它就卖给你“断舍离”的付费课程,教你如何“更专业地躺平”;你精神焦虑,它就兜售“正念冥想”的APP,让你“回血”之后能更好地回去“被剥削”。
“躺平”本身,被包装成一种“酷”的“生活方式”,甚至在社交媒体上被“景观化”,成为新的流量密码和消费热点。
结果导致,你从一个“物质主义”的消费者,无缝切换成了一个“虚无主义”的消费者。你换了个姿势,但你依然在“被收割”。
第四,我们该如何看待?
客观来讲,“躺平”和“摆烂”背后那深沉的疲惫与无奈,是真实存在的,是这个时代必须正视的问题。它是一种对不公的“软性抗议”。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千万不要把“症状”错当成“解药”,不要把“认输”美化为“胜利”。
对于普通人来说,往高雅一点说,认清我们所处的系统,比单纯的“放弃”更有力量。 就像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一样,它也是在批判地吸收和扬弃中发展的。或者像毛选思想一样,它是在整个民族处境恶劣的困境下所诞生出来的思想。
“躺平”只是一种“个人主义”的退守,它无法解决任何“结构性”的问题。那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毛选等思想,就知道:真正的解放,从来不是源于“放弃”;而是源于“觉醒”和“行动”。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