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毛主席期望的眼神!

小聂同志 2022-12-09 来源:万卷冲公众号

先看几张图

最近党中央发出号召,青年应当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个好消息,我非常支持。

2018年1月,我写了这篇文章,《知识青年到农村去--50年了!》。

现在依然值得一看,原文如下:

一 简介

1968年12月,毛主席作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重要指示,由此展开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

今年是这个指示发布50周年。

按道理说这个事不该由我这个生于1986年的人来说,因为我没有经历。

这个话题还没见人认真说过,那我就说说自己的思考,不足之处欢迎补正。

所谓的知识青年主要是指城市的知识青年,也就是学生,上山下乡的意思就是去农村,接受再教育,亲身经历农村生活。

由此又有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老三届。

据记载,真正的上山下乡从1955年就开始了。

这些话也成了名言和时代烙印: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到边疆去,到最苦的地方去。

二 为什么要这样?动机是什么?

不要说当年,就是现在也没有多少人能理解。毛主席是出身农村的,什么农活他都做过,是把好手。

他知道农民的辛苦和农村的所有问题。

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懂得农村的第一人。他对农村的理解和普通人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不说现在说当年,蒋介石一辈子就不懂农村和农民,1945年抗战胜利是蒋介石最得意的时候了,国民党到处接收,从《潜伏》等影视剧里我们也看到了。

抗战那么多年,大家都辛苦了,有能力、有条件的纷纷把家人接到城市开始享福,甚至很多人换了老婆,娶城市的女人。

蒋介石以及他的得意手下们是看不起农民的,在他们看来,农民就应该被剥削被压迫,老老实实耕田种地,不要有什么反抗的想法。

而毛主席不一样,毛主席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看不得、听不得、决不允许农民受苦、受剥削。

他尊重农民,向农民学习,拜农民为师,结果他创造了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成功了。

成功不容易啊,古往今来多少反抗都失败了?

换成第二个人是不会走这条路的,看看历史就知道了,不多说,心照不宣。

在湖南最早办自修大学以及后来办农民讲习所,毛主席都是要求学员们深入农村,扎根农村,向农民学习。

可以说,热爱农村、关心农民、向农民学习是毛主席一生的写照。

毛主席就常常说:我就是个农民。

在革命快要胜利进京前,毛主席谆谆教导:不能学李自成。

毛主席是个一辈子不忘本的人。后来号召农业学大寨。

毛主席以身为农民而自豪。

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对他们最深的爱、最热切的期盼。

岸英从苏联回国,已经是个优秀的军官了,18年没见、朝思暮想的儿子啊,没热乎几天毛主席就把岸英送走了,

送给一个老农民,跟他学习农活。直到所有农活都会了,晒黑了才算合格。

李讷,是唯一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陪伴时间最久的孩子,父亲都是最疼女儿的,毛主席也不例外。

后来李讷参加工作,在“解放军报”都升职了,毛主席却一句话把李讷送到江西农村去接受农民再教育。

毛主席对李讷是多么的“狠”啊。

当时形势比较紧张,可能要打仗,毛主席让李讷去练枪法,准备上战场,后来仗没打起来。

李讷在解放军报社踏实工作,凡是升职或参选被毛主席看到都要被划掉,因为毛主席要把宝贵的机会给工农子弟。

毛主席还直言相告,不希望李讷嫁给干部子弟,后来李讷就嫁给一个普通的工农子弟,

毛主席很高兴,这就是毛主席,一生最爱人民、最爱工农群众。

学校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到了现实中又是另一回事,毛主席一直提倡要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在毛主席看来,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最好的实践教育课啊。

在毛主席看来,城市的孩子脱离农村就会脱离实际,只有到农村去历练一下,才能长见识,长本领。

而且,只有经历农村生活,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培养孩子们对农村和农民的真实情感,才能不忘本啊。

如果对工农没有最基本的感情,何谈其他呢?

这是一个考虑千秋万代、非常好的大战略,不仅是缩小城乡差别,更是全国均衡发展、全国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毛主席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接班人,这就是上山下乡运动的动机。

孩子们,去农村吧,去向农民伯伯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把革命进行到底。

我想,这就是毛主席的心里话。

与之类似的还有大三线建设,可以说按毛主席的路子走,咱们中国将变的非常非常强大,全国都会高度发达,高度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早就实现了,不会有城乡差距。

比如现在蓬勃发展的高铁,那不还是毛主席时代打下的底子吗?

不管是技术还是人员、铁路,开山隧道等等,都是当年的底子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毛主席的这个战略虽然没有一直执行下去,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具有非凡的意义,战略本身是闪烁着光辉的。

三 知青本身

作为知青来说,他们大部分也是愿意的,对他们也有好处。

当时的人们觉悟高,为了建设祖国,哪里更苦就往哪里去,去了就不准备回来啊。

就准备扎根当地,献了青春献子孙了。

其次,在农村他们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书里面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现在他们都老了,他们依然是国家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很多人开始怀念当年的青春岁月,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美好的豆蔻年华,那是回不去的美好啊。

上山下乡运动好不好,我相信这些当事人心里很清楚。只要不昧着良心说话就行。

四 说说现在

说到现在我其实不想说,没意思。不管是现在的知识青年还是农村,都不想说什么。

这些我写了《把根留住》这个系列。

我从小在镇上长大,小时候闹了一个笑话,长大后大人告诉我。

坐车回老家的时候,看着路边绿油油的庄稼,我说是韭菜。

当时还是个孩子,可是现在又怎样?对农村、农活我依然一窍不通,不会耕田种地,什么农活都没做过,都不会。

当然,指出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办法,我认为解决办法依然是毛主席的思路。

让年青人回来,回到农村,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好好学习,好好作为一番。

一年又一年像候鸟一样打工,有什么意思?

中国要真正的大发展,就看农村了。只有把农村建设好了,国家才能真正好,才能有未来啊。

后记

已经50年了,随着岁月流逝,知青一代也会慢慢成为历史。

我这个毛头小伙在各位前辈面前献丑了,写本文只是出于对毛主席的热爱,

因为我越来越理解毛主席的伟大和正确。

(毛主席期望的眼神)

我只知道要好好学习毛泽东思想,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