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社会实践”与“实践”一字之差的理论辨析及其对个人主义的误导

和鼎文化 2025-10-24 来源:和鼎文化头条号

摘要:毛泽东主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是通过革命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完成的,也通过三次关键论述来说明其重要性。在《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及审阅《五评》时强调真理检验的社会性、集体性、历史性和客观性。通过三次关键论述,最终审定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完整、科学、准确的哲学命题。


历史虚无泛滥的源头

论“篡改一字,谬以千里”
——“社会实践”标准被置换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消解与对个人主义的误导

摘要:毛泽东主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是通过革命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完成的,也通过三次关键论述来说明其重要性。在《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及审阅《五评》时强调真理检验的社会性、集体性、历史性和客观性。通过三次关键论述,最终审定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完整、科学、准确的哲学命题。

A. 1937年7月,《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B. 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C. 1963年11月18日,审阅《五评》定稿时亲笔加写:“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命题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强调了真理检验的社会性、历史性、集体性和客观性。

后世省略“社会”二字,将其简化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仅删去“社会”二字,却在哲学内涵、政治导向和社会实践上造成了根本性的曲解。

虽仅一词之差,却在哲学上模糊了实践的主体,从“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滑向了个体的、孤立的“实践”,其核心危害在于无形中在客观上消解了集体主义的哲学基础,为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曲解、泛滥与放大提供了错误的理论依据和入口,对国家社会共识与健康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误导效应和影响。

一、正本清源:从三次论述看“社会实践”的完整内涵与哲学深意

要理解篡改的危害,必先明晰原命题的深刻性及其演变过程。

1. “社会”二字界定实践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所言的“实践”,从来不是鲁滨逊式的孤立个人活动。它特指在特定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中,千百万人民参与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毛主席从《实践论》的“人们的社会实践”到《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强调“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再到最终定稿,其思想一以贯之,明确指出实践的主体是“人民”这一集体范畴,其形式是“社会”性的组织与协作。

2. “社会”二字标定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检验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结果”瞬间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历史过程。个人的、短暂的实践可能受限于偶然因素、个人偏见和认知局限,无法揭示深层的、普遍的规律。唯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实践中,经过反复的成功与失败,真理才能脱颖而出,谬误才能被充分暴露。“社会”二字,正是“历史性”和“普遍性”的保证。

3. “社会”二字锚定价值取向:这一命题内在的价值导向是集体主义和人民史观。它宣告,真理的发现与检验不依靠任何“天才”或“权威”的主观断言,而必须由最广大人民的实践来裁决。这为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一切政策、理论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社会”二字的三重深意和“社会”一词界定了实践的根本属性:

1. 主体是人民集体,非孤立个人;

2. 过程是历史积累,非一时经验;

3. 结果是客观尺度,非主观感受。 此乃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因此,“社会实践”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一切旧哲学认识论的关键。

“社会”二字的内涵关键性还在于:

1. 集体性与历史性:

它不是指单个人、一时一地的孤立活动,而是指人类在特定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持续的、广泛的实践活动。个人的实践固然重要,但难免带有偶然性、片面性和主观性。只有亿万人民的社会实践,才能构成一个强大的、客观的试金石。

2.过程性和客观性:

过程性:检验真理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动作,而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实践正是在这个漫长过程中不断证实、修正和发展我们的认识。

客观性:社会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它超越了任何个人的主观臆想,其结果是客观的、可观察的。正是这种客观性,使它有资格成为“标准”。

二、概念辨析:实践作为“手段”与“标准”的统一

“社会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有人说既然是真理了就不需要再检验一次了。只有认知、理论才需要验证。对,实践是检验认知、理论的标准!有些真理,不需要个人去实践检验的,地球是圆的,这是不是真理?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是不是真理?人都会有生老病死?这是不是真理?是的,这都是真理,既然是真理了那还用验检吗?

在深入批判这些错误论调和篡改之前,必须厘清一个关键哲学辨析,这正是其精髓所在:

1. 社会实践是“途径”、“过程”和“手段”:这指的是实践如何发挥作用。我们是通过“实践”这个途径、过程、手段先去检验认知、再去检验理论,这是一个动态的、行进的过程。

因为宇宙是无穷展开级的,人们的认知只能是有限的,有限的认知是在相对历史条件下、相对时空条件下的动态变化,是一种暂时的正确存在过程(过程:检验真理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动作,而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实践正是在这个漫长过程中不断证实、修正和发展我们的认识)。

2.社会实践是“真理标准”,因其具有客观性。地球是圆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人都会有生老病死,这些是不是真理标准呢?是!这个真理标准,具有客观性、地位性、权威性。

之所以权威,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所以它的客观结果成为了评判认识之真理性的最高准则、最终尺度。(客观性:社会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它超越了任何个人的主观臆想,其结果是客观的、可观察的。正是这种客观性,使它有资格成为“标准”。)

“地球是圆的”、“太阳东升西落”这些在我们认知范围内是真理,但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真理,正是因为已经被人类长期、广泛的社会实践(航海、航天、天文观测等)所反复证实。如果未来有一天(在极端的宇宙尺度或条件下),社会实践发现了与这些认识相悖的新证据,那么这些“真理”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就会被修正和发展。这恰恰证明了,即便是已被公认的真理,其真理性也源于并依赖于社会实践的支撑,而非一成不变的信条。

3.社会实践是“真理标准”:这又指的是,社会实践的动态流变性,没有一成不变的信条,没有永恒和终极真理,不同社会时代有不同的社会“标准”的真理,所以,真理也需要与时俱进!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说法,是从不同角度(社会性、集体性、历史性、过程性、流变性、客观性、发展性、地位性,权威性,)阐述了同一命题,并不矛盾。

而毛主席的定稿“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加突出和强调了其作为判断依据的客观性、地位性、权威性。太阳从东方升起,它的客观结果成为了评判认识之真理性的最高准则、最终尺度。

篡改后的表述,恰恰模糊和削弱了这种作为“最终尺度”的权威性所依赖的社会性基础。

所以“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核心的有两层意思和两个步骤:

1.社会实践是检验认知、理论的途径、过程、手段和工具。

2.当认知、理论上升到最高准则,最终尺度时,其客观结果就是评判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篡改之谬:从“社会实践”到“实践”的哲学滑落

去掉“社会”二字,绝非简单的文字精简,而是一次关键的哲学概念偷换,导致了多重误导:

1. 主体滑落:从“人民”到“个人”,个人经验得以挑战集体智慧。

· 原命题:检验真理的主体是“社会”,是“千百万人民”,这是一个宏大的、集体的主体。

· 篡改后:“实践”的主体变得模糊不清,可以被轻易地解读为“个人”。由此,个人的经验、个体的成功、自我的感受,都可以被冠以“实践”之名,挑战乃至取代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在哲学上为个人主义的膨胀打开了大门。

2. 过程滑落:从“历史过程”到“一时经验”,助长短视与实用主义。

· 原命题:强调检验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反复的社会历史过程。

· 篡改后:容易被误解为一种即时性、工具性的验证。“我的实践成功了,我的理论就是真理”,这种急功近利的、以一时一地成败论英雄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由此获得“理论护身符”。它鼓励了短视行为,否定了需要长期投入才能看到效益的战略性事业。

3. 权威滑落:从“集体智慧”到“个体勇气”,从“集体裁决”至“个体主义”,将反叛共识误作“检验真理”。

· 原命题:权威属于集体性的社会实践结果。任何个人,无论地位多高,其思想都必须接受人民社会实践的检验。

· 篡改后:无形中,实践的“权威”可能被赋予给了那些乱闯冒进的所谓“实践”的个体。这容易衍生出一种危险的逻辑:“只要敢于自我为是,就是打破常规的(实践),就是检验和发展真理”,从而将反叛集体、挑战共识的个人行为本身英雄化,却忽视其行为是否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贻害后世:对个人主义的放大辩护与对集体事业的误导

这一哲学概念的偷换,在后续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思潮中产生了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

1. 为“精致利己主义”提供哲学伪装和正名: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模糊解读下,个人追逐私利的行为可以被美化为“勇于实践”。个人的发财致富可以被等同于“掌握了真理”。这使得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摆脱了道德和集体观念的约束,披上了一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华丽外衣,导致了“一切向钱看”等风气的滋生。

2. 瓦解集体共识与共同理想:当一个社会的哲学话语从“我们”的实践转向“我”的实践,其必然结果是共识的难以凝聚。每个人都可以宣称自己的“实践”才是真正的标准,从而否定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否定集体奋斗的历史成就、否定需要牺牲短期利益才能达成的长远目标。社会陷入价值虚无和方向迷失,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感召力被严重削弱。

3. 过度强调个人的主体性:个人英雄主义,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个人自己总觉得自己很牛逼,自己可以拯救世界,拯救人类,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个人主义的轻视群众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夸大个人的作用;自高自大,好出风头,把自己看成是凌驾于群众之上的“英雄”。

不是我们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必须在集体主义的前题和范围内提倡,个人主义不能超越凌架于集体主义。人是个社会动物,不能脱离其群体性,人不是独角兽。不是山海经里的动物,独一无二。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而西方过度强调个人的主体性,以个人个体为中心。这就容易放大人的自私性和动物的野性和恶性。

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大危害在于,它用个人的、暂时的、不可持续的“成功”,侵蚀了团队的、长期的、可复制的“成功”的根基。对于任何希望稳健发展的现代组织而言,培养团队协作和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依赖一两个“英雄”重要得多。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大危害在于,它用个人的、戏剧性的“成功”,掩盖了系统的、持续性的“失败”;它用短暂的英雄光环,透支了团队长期的健康发展潜力。

在现代社会,任何复杂的任务都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完成。我们应当倡导的是 “集体主义下的英雄行为”——即鼓励每个人在恪守规则、紧密协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人心齐,泰山移”最终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胜利。

4. 误导改革与发展方向:在经济社会领域,这种篡改容易将改革误读为单纯的“闯”和“试”,将改革误读为纯粹个体“试错”,忽视国家战略与公共利益。过度强调放大个体“英雄主义”,而忽视国家的宏观布局和战略引领,强调局部“效率”而忽视全局“公平”。它可能为脱离国家监管、违背公共利益的“野蛮生长”进行辩护,认为这是“实践”出来的正确道路,最终损害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每一个个体都应敬畏时代的运势和国家的平台,不然你啥也不是!

结论:重申“社会实践”标准,捍卫集体主义精神

一字之删,绝非小事。它反映了在思想层面上一场深刻的斗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的、历史的实践观,还是滑向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经验主义的实践观?

“社会实践”与“实践”的一字之差,实为集体主义哲学基础与个人主义倾向之间的原则之分。重申“社会实践”的完整表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捍卫集体主义价值、确保发展道路不偏离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必须清醒认识到,真理的权威,永远来自于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而非个体的主观行动。

必须从理论和正本清源上,重申和坚持毛主席最终审定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完整表述。要深刻理解其蕴含的人民主体性、历史辩证法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坚决反对任何将其曲解为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张目的错误倾向。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们的伟大事业始终有坚实的哲学基础,确保无数人奋斗牺牲换来的真理之光,不被简化为个人欲望的试错工具,确保我们始终行走在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集体主义的、科学的康庄大道上。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