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国的选择

鲍盛钢 2025-10-04 来源:乌有之乡

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的走向,以东西向代替了美国南北向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合作共赢,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重新打通了欧洲,中东与亚太地区的文明隔阂,将欧亚大陆乃至全球连成了一片,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美国全球战略的目的是要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而要做到此,美国就必须控制欧亚大陆;而要控制欧亚大陆,美国就要控制欧亚大陆的三点即欧洲和亚洲还有中东;而要控制这三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处于分裂,内部力量相互牵制,防止它们的一体化发展,以及在欧洲,亚洲和中东崛起主导性国家,否则美国就会被挤出这三个地区,进而被挤出欧亚大陆,被迫回到美洲,进而失去对全球的控制。可以说,这就是美国的全球战略。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全球战略是由其全球战略目的决定的,如果美国哪一天不再想争当世界第一,不再想当世界警察,维护全球霸权地位,或者随着美国实力的衰退,国内民意的反对,或者认为维护霸权得不丧失,不想干了,等等,那么美国的全球战略也就不会是这样了。其二,在美国全球战略中,欧亚大陆是大棋盘。尽管美国身处北美,但是其战略重心却是在远离其本土的欧亚大陆,欧亚大陆大国间的实力均势变化直接决定了美国的外交政策,这是因为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其三,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试图控制欧亚大陆的方法是分而治之或者讲是离岸平衡,这种方法事实上每天都在非洲大草原上发生。首先是欧亚大陆不能连成一片,而是将其一分为三,即欧洲,中东,亚太。欧洲代表基督教文明,中东代表伊斯兰教文明,亚太代表儒教与佛教文明。这种分割显然具有地理,文化,种族等历史原因,但是显然也具有人为的地缘政治考量。其次,在被分割开来的欧洲,中东,亚太三个区块内部再进行分割,以阻止区块内一体化的发展和主导性国家的出现。而要做到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制造矛盾,引发冲突,让区块内主要国家处于相互争斗,相互牵制,相互消耗之中,而美国则以平衡者与和平者身份自居,由此形成由美国主导的分裂但平衡的格局。所以,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分裂但平衡的欧洲,中东,亚太以及由此形成的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分裂但平衡的欧亚大陆是美国霸权的先决条件,这既是一个地缘政治框架,也是一个地缘经济框架。历史上,大陆均势一直是英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其中单调地重复着孤立,联盟,战争;换同伴,孤立,联盟,战争,如此循环往复。放弃之前的盟友是因为它现在变强了,支持之前的敌人是因为它现在变弱了。因此在这样令英国满意的平衡状态下,它又会回到辉煌的孤立状态。但是,平衡会被逐步打破,新一轮周期又将开始,这种循环往复历经了三百年。一个分裂但平衡的欧洲是大英帝国得以存在的先决条件,一个分裂的欧洲就意味着英国的霸权。与此相比,美国之于欧洲的战略地位等同于英国之于欧洲大陆的地位,尽管规模不同,单位更大,距离也更远。但是模式相同。与英国一样,美国也对大陆均势抱有兴趣,美国也想以最小代价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由此不断往复,美国还能领导世界100年吗?

那么,面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国应该如何选择呢?中国崛起必然被美国视为是威胁,这是由美国全球战略目的决定的,因为美国要维护霸权,就不允许在亚太出现一个主导性大国,换作是日本,美国也会视为威胁而加以遏制,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美国就曾经穷凶极恶地对日本加以打击,直至日本迷失。历史上中美关系长期好于日美关系,这是因为日本强,中国弱。再比如如果印度崛起代替中国,美国自然也会视印度为威胁,拉拢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遏制印度。事实上,台海问题与南海问题都是美国设置的陷阱,目的就是以此挑起争端与冲突,如果中国是可忍,孰不可忍,选择针锋相对,以强制强,那么自然正中美国下怀,对此我们不妨看一下欧洲,看一下俄乌冲突,看一下俄罗斯,就可以略知一斑,因为乌克兰问题实际上同样是美国设计的一个陷阱,目的就是挑起争端,引发冲突,让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大国处于相互争斗,相互牵制,相互消耗之中,由此回到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分裂但平衡的欧洲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目前,戏马上就要演完了,美国又要以“平衡者”与“和平使者”的姿态自居出场了。

反之,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如果中国选择有理有节的反制,斗而不破,不仅避免了冲突的升级,而且为自己赢得了战略时间与空间。“一带一路”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二次长征,不仅甩掉了美国的围追阻击,完成了战略大转移,而且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大棋局,由战略被动转向战略主动。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曾经分析到:近代以前欧洲与欧洲的历史实际上是隶属于亚洲与亚洲历史的,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欧洲文明是反对亚洲人入侵而长期斗争的结果。而地理大发现所导致的主要政治效果是把欧洲和亚洲的历史关系颠倒了过来,不仅抵消了游牧民族占据欧亚大陆中心位置所具有的战略优势,而且使欧洲由战略被动变为主动,因为欧洲的航海者开始用海权包围中亚的陆地强权,从此逆转了欧亚的强弱关系。同样,我们可以说目前“一带一路”的政治效果是把美欧与亚洲的历史又颠倒了过来,不仅抵消了海洋大国的战略优势,而且得以由战略被动转变为战略主动,由此正在逆转美欧亚的强弱关系。而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的走向,以东西向代替了美国南北向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合作共赢,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重新打通了欧洲,中东与亚太地区的文明隔阂,将欧亚大陆乃至全球连成了一片,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美国政治评论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其《后美国世界》一书中对于中美关系曾经这样分析到:“美国深谙对付传统的军事政治崛起之道,前苏联和纳粹德国崛起的本质正在于此。美国有一整套思想观念和手段,如军备,援助和联盟体系,使它足以对付这种崛起。如果中国到处侵略扩张,既让邻国怒不可遏又令世界恐慌不安。那么美国就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如果中国继续执行现有的非对称战略,美国该怎么办?如果中国继续慢慢地拓展对外经济联系,恪守低调而温和的行事风格,只寻求扩大在世界上的分量,增加友谊与影响力,美国该怎么办?如果中国一点点地消磨美国的耐心和意志,逐步在亚洲使美国边缘化,美国该怎么办?由此等等,对美国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不仅从来没有遇到过,而且还没有做好准备。”也许这就是目前“美国如何输掉对中国威慑力”并由此陷入不断焦虑的原因吧。

作者简介:鲍盛钢 曾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国际政治硕士 曾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比较政治学硕士

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  兴趣: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