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悲哀的“正能量”——闹市案板下的网课

闲言 2020-05-11 来源:旗帜时评

从这案板下上网课的新闻,我只是感到无尽的悲哀,或许一声叹息,才是最好的评价吧。

经过央视的报道,湖北五峰7岁女孩,在父母卖卤菜的案板下上网课的新闻刷屏了。

央视当然是大搞正能量宣传了:一个7岁女孩,克服困难,哪怕是闹市中案板下,都能认真学习,其精神可嘉,其态度令人钦佩。有这样努力,孩子以后肯定会有出息的。

再说了,孩子父母虽然辛苦卖卤菜,但也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女儿能够上网课,可见父母爱心浓浓,对女儿学习的重视。有这样的培养,想来孩子会成为“成功”的人。

如此赞扬,倒也能说得过去,只是爱瞎琢磨的我,觉得不尽其然。比如说,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呢?如此恶劣的条件,虽然在学习,可孩子身心又如何健康呢?

好在,这对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个,又该咋办呢?

很显然,从这案板下上网课的新闻,我只是感到无尽的悲哀,或许一声叹息,才是最好的评价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甚至达不到正常生育率水平。尽管如今完全放开了二胎,也有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然而生育水平依然不高。不说别的,如五峰这样的卖卤菜夫妻,他们咋会再生育呢?

就一个孩子,也无法提供好的生活与教育条件,还得让孩子跟着父母到市场。显然,收入水平低,经济条件不允许多生育。夫妻都卖卤菜,才能维持生活,哪里还有时间精力再养育二胎呢?

受生活所困,如此现实中,年轻的夫妻要是没有父母帮助的话,是很难会生育的。且别说这住房、上学、医疗的沉重负担了。

到此,我还想说,为啥国人勤劳而不富裕呢?如这对夫妻,虽然是卖卤菜,是小本生意,可他们竟然无法为子女和自己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请问这是为什么?

换句话说,能否夫妻有一个劳动,另一个人回家照顾家庭呢?

当下的现实,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其实,国人收入占GDP本来就很低,用郎咸平的话说,收入低到不如非洲。这点上,曹德旺也说的很清楚,国内啥都贵,就人工便宜。

若是劳动不能改善生活,这样的劳动有意义吗?这不就是苦役吗?尤其是,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国人劳动果实被窃取呢?如五峰这对卖卤菜的夫妻,只是三口之家,也需要夫妻两个人来劳动吗?

反正,这样的新闻,我只看到心酸与悲哀,根本无法与正能量联系起来。按新闻,疫情期间,外国给成年和孩子都发钱,可是我们只是为刺激消费,发些消费券。至于发钱,也只有A门X港干脆,其它地方全靠国人自救了。

起码延续三个多月的疫情,让很多企业破产倒闭,特别是很多农民工和个体户举步维艰。就如这对卖卤菜的夫妻,值此特殊时期,做生意极其重要,对孩子只能是因陋就简了。

要是有条件的话,又何必如此艰辛呢?总而言之,对这件事,除过一声叹息外,我实在是看不出,哪里还值得赞美……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