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印度革命学生阵线: 米林德·泰尔图姆布德同志(别名迪帕克,Deepak)——一位革命者的生平与殉难

先生(Shri) 2025-11-23 来源:马列毛主义运动研究公众号

米林德·巴布拉奥·泰尔图姆布德(Milind Baburao Teltumbde)(1964年—2021年)

印度革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是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从普通政治活动家到革命政党的领导层,他们都以生命为代价,持续不断地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国内走狗。人民战争正是在他们的不断斗争与牺牲中向前推进。今天,我们纪念一位革命烈士,他的一生,就是行走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明灯。

2021年11月13日,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与恰蒂斯加尔邦交界处的加奇罗利(Garchiroli)地区森林中,人民解放游击军(PLGA)与国家C-60突击队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战斗。在这一天,马哈拉施特拉-恰蒂斯加尔-恰德拉普拉德什(MMC)特别地区委员会书记、迪帕克同志(别名:米林德·巴布拉奥·泰尔图姆布德同志)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尽管由他领导的人民解放游击军小队进行了长时间的不屈抵抗,战斗至最后一息,他们依然运用了高超战术,使用迫击炮、手榴弹和自动步枪进行反击。他不仅亲自转移受伤战友,还竭力保护领导层。最终,大多数游击队员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安全撤离,但有27名战士在革命战争的战场上壮烈牺牲,迪帕克同志便是其中之一。

他们的牺牲并非革命运动的失败,而是在为持久人民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奋斗的过程中,革命者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坚定不移的伟大牺牲。

从达利特工人家庭中孕育出的革命精神

米林德同志于1964年2月5日出生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埃弗拉马尔(Yavatmal)地区一个名叫拉朱尔(Rajur)的村庄。他的父亲和母亲安苏亚(Ansuya)是贫困的日工。他们追随阿姆贝德卡尔博士改信佛教,反对种姓主义与偏见。他的父亲具有社会觉悟,母亲勇敢且富有同情心,曾为政治工作者提供食宿庇护。米林德同志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斗争精神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青年时期,他深受巴格特·辛格(Bhagat Singh)、阿姆贝德卡尔(Ambedkar)和达利特派运动的影响。后来,他在西部煤田公司(WCL)担任电工,在那里目睹了矿工们所遭受的剥削与压迫,从而近距离接触到阶级问题,也由此开启了他的革命政治生涯。

从工人领袖到革命斗士

到1984年,米林德同志与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集团(CPI(ML) Janashakti / Janavadi)建立了联系。在很短的时间内,凭借其卓越的组织能力、勇气与无私奉献,他迅速成为该党最重要的组织者之一。

作为一名年轻学徒,他最初在Dhopatola煤矿工作。他成立了“新印度青年协会”(Nawajwan Bharat Sabha,简称NBS),旨在激发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通过这一组织,他将阶级斗争的理念传播给年轻工人,组织他们反抗低工资、恶劣的工作条件以及资本家的压迫政策。

1984年2月,他积极参与了在加奇罗利Kamlapur举行的首届原住民农民与农业工人组织会议,该会议遭到了国家暴力镇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加坚定了他走革命道路的决心。

在此期间,他还参与了全马哈拉施特拉邦工人联盟(Akhil Maharashtra Kamgar Union,简称AMKU)的组建,并团结起大量非正规工人开展斗争。同时,他将WCL矿工组织推向了采矿业工人运动的新高度。

1988年,他领导了那格浦尔Khaparkhera热电厂五千名临时工历时三个月的历史性罢工。面对残酷镇压与警察暴力,工人们坚持组织斗争,最终取得胜利果实。五一节期间,他在一次警方突袭中被捕,入狱三个月。获释后,他以“科尔卡”(Kolka)为化名继续工作,当选为瓦尔德哈(Wardha)地区工会秘书。次年,在工人统一运动的压力下,资方被迫让步,这次工人运动的辉煌胜利,也标志着他作为领导者的成功。

当时,他还当选为“新印度青年协会”主席,随后组织了孟买贫民窟与维达巴(Vidarbha)地区的贫困青年。在他的领导下,NBS不仅成为工人运动的阵地,也成为整整一代青年的政治平台。

他坚信,即便是社会最边缘、最受忽视的群体(包括犯罪团伙成员),也能通过革命政治加以组织。他亲身实践了这一信念,例如说服曾破坏矿工罢工的恶名昭彰的地痞纳格斯(Nagesh),通过政治教育使其转变为“新印度青年协会”的积极成员。

这些劳动运动的经验以及他与人民群众的深厚联系,使他很快被提拔为党的全职成员。到1992年,他正式成为革命政党的活跃革命者,通过在城乡持续推进阶级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政治坚定性

在党内危机时期,他始终坚守政治立场。1985-87年间,当党中央委员会因内部冲突崩溃时,他坚定地站在持久人民战争路线的立场上,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倾向,毫不畏惧地斗争到底。

2000年,在第三次州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马哈拉施特拉邦委员会成员,为推动城市工人运动与潘查亚特(Panchayat)地区武装农民斗争的战略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重振了那格浦尔、钱德拉普拉德什与瓦尔德哈地区的运动,领导了革命学生组织发起的“乡村里的Colo”运动,并在“莫尔提扬杰行动”(Operation Mortyanjay)的国家镇压下坚持斗争。

米林德同志还是2004年孟买抵抗运动(MR 2004)的重要组织者之一,该运动被视为对帝国主义势力操控的世界社会论坛的替代方案。他组织了数百名志愿者,揭开了帝国主义的真面目。

理论贡献

他在理论上的贡献尤为重要。他深入研究毛主义政治,认识到阿姆贝德卡尔主义的局限性,明确指出:不通过革命,就无法根除基于种姓与肤色的剥削。他分析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种姓压迫的根源,解决之道唯有新民主主义革命。

他领导了1979年拉姆拜纳加尔(Rambainagar)阿姆贝德卡尔雕像被毁事件后的达利特抗争,以及2006年凯拉兰吉大屠杀后的达利特运动。在他的领导下,出版了一本关于农业危机与农民自杀问题的重要小册子。他还开始研究环境危机问题,应中央委员会要求展开调研。

2007年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革命运动遭遇重大损失,许多重要领导人被捕,西南地区局几乎崩溃。他的生活伴侣安吉拉同志也被捕。在这样的困境下,他几乎以一己之力维持了组织的存续,逆流而上,重振革命运动。2008年,他通过政治斗争清除了一名党内间谍,捍卫了党的纯洁性。

2013年,他入选革命政党中央委员会。2017年,他担任MMC特别地区委员会负责人。在他的领导下,加德奇罗利地区组织了超过25场反开采运动,动员村民依据《PESA法案》组织起来,指导建立饥饿抗议与人口统计行动。

他强烈批判前中央委员科巴德·甘地(Kobad Gandhi)在其书籍《破碎的自由》(Fractured Freedom)中所持的机会主义与反动立场,并起草了中央委员会的理论文稿予以回击。

组织者与文化战士

迪帕克同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还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思想者与艺术家。他经常研读马克思主义文献,撰写各类主题的分析文章。他以笔名“贾拉穆基”(Jallamukhi)创作的歌曲与诗歌,至今仍在革命队伍中传唱。他的声音充满力量,他曾说:“革命艺术应当赋予被剥削者力量,揭露压迫者的腐朽。”

他是一位真正的人民领袖,对同志充满关爱,幽默而富有人情味。从边远山区到城市工业区,迪帕克同志的足迹,就是抵抗的象征。

为什么迪帕克同志在今天依然重要

在他牺牲后,国家与商业媒体试图通过编造各种虚假阴谋(包括牵连“比玛·科雷冈”案)来抹黑他。事实上,迪帕克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领袖,一位不知疲倦的革命者,他毕生致力于为被剥削者争取解放的斗争。

在今天,当婆罗门教印度教法西斯主义、企业掠夺、种姓与性别剥削在全国范围内肆虐之时,迪帕克同志的斗争提醒我们:人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革命斗争。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当前革命运动内部也出现了极端的背叛行径。包括韦努戈帕尔(Venugopal)和鲁佩什(Rupesh)在内的一些领导层,已向某位前中央委员投降,将人民的武器交给了法西斯国家,有些人甚至投身议会政治,以所谓“新道路”的名义放弃了革命斗争。

这种妥协是危险的,因为它不是为人民利益服务,而是背叛人民。他们否认了一个基本事实:社会变革的理论不能仅靠言语实现,而必须通过武装的、有组织的斗争来达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迪帕克同志的生与死,是一盏指引的明灯。不仅对抗统治阶级,也对抗妥协与投降。他用一生向我们证明:人民革命者、人民政党与国家镇压,都无法扑灭阶级斗争的火焰。

作者:先生(Shri)

来源: 革命学生阵线(RSF)出版物《学生军》(????????)

https://chhatrafauj.wordpress.com/2025/11/14/comrade_milind/

http://icspwindia.site/2025/11/16/comrade-milind-teltumbde-alias-deepak-the-life-and-shahadat-of-a-revolutionary/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恩格斯是与工农相结合的典范和楷模 ——纪念恩格斯诞辰205周年

乌有之乡网文活页资料2026年度预约公告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两日热点

他们在背后打的黑枪,我们会一笔一笔记着!

山雨欲来——那年,一个七十三岁老人的孤注一掷

日本正在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