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李达|流通过程与直接交换有什么区别?

李达 2025-11-03 来源:赤竹隐客

在W—G—W′的过程中,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因而它成为流通的手段。但货币虽“出现为商品交换的单纯手段”,却不是“交换一般的手段”,而是“由流通过程给以特征的交换的手段,即流通手段”。在这种处所,表明着商品的流通过程与生产物的直接交换过程,是有质的差别的。

(李达《货币学概论》2.1.2.2)

在W—G—W′的过程中,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因而它成为流通的手段。但货币虽“出现为商品交换的单纯手段”,却不是“交换一般的手段”,而是“由流通过程给以特征的交换的手段,即流通手段”。在这种处所,表明着商品的流通过程与生产物的直接交换过程,是有质的差别的。

商品的流通过程,是W—G—W′的过程;生产物的直接交换过程,是W—W′的过程。这两种过程显然是不同的。但如前面所说,织布匠卖出布匹,取得货币,又用货币买进米粮,就物材的方面说,其实是布与米的交换,货币在这里只尽了媒介的作用。因而W—G—W′的过程,结局是W(布)—W′(米)的过程。这种场合的布与米的交换,在皮相的观察上,好像是物物交换,即生产物的直接交换,而流通过程与直接交换好像只是有无货币做交换的媒介一点形式上的区别。但商品流通之与直接交换,不但有形式上的差别,并且有本质上的差别。两者的质的差别,可分为以下几点来说明:

第一,就直接交换来说,一只羊与五十斤鱼相交换或一把斧与两张弓相交换。在这种场合,各人把对于自己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去交换那种对于自己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这样的交换,只是一次的行为就完结。反之,就商品流通来说,出卖(W—G)与购买(G—W′),是两个对立的行为。并且这两个行为,并不是同时实行的。这两个行为之间,存有时间的距离。

第二,在直接交换,有羊的人要把羊换鱼,而有鱼的人或许需要米而不需要羊,于是卖羊人就得要访寻卖米买羊的人,把羊去换米,然后才能拿米去换鱼。这样的直接交换,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必然的产生货币而使直接交换转换为商品流通过程)。但在商品流通方面,直接交换的上述的困难就被克服,即商品的矛盾在货币形态中得到解决。因而直接交换之地方的限制也被打破了。

第三,在直接交换方面,商品的交换,采取W—W′的形态。在这里,只有两个极点(即W与W′)和两个登场人物(即站在W和W′之后的两个人物)。但在商品流通方面,商品的总变形,采取W—G…G—W′的形态,在这里,有四个极点和三个登场人物。这可用图式表示于下:

这个流通过程,是由贩卖和购买两个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形态构成的。于是一切商品,都采取这个形态而流通,而同形态的交换的连锁,可以引申到无限。于是一切交换都以货币为媒介,货币变成了唯一的一般等价物,帮助一切商品的交换,变成商品流通所不可缺的一环了。于是织布匠把布卖给买布的人,这买布的人有没有米出卖,是无关系的。又,卖米的人,买布不买布,都无关系,他只要把米卖给买米的人就可以了。所以,在商品流通方面,商品的交换,打破直接交换之个人的、时间的及场所的限制,展开人类劳动的代谢机能,使一切人们都必然地卷入于自己所不能左右的商品生产关系。

以上是商品流通与直接交换之间的本质上的差异。现在我们来分析商品流通过程。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乌有之乡网文活页资料2026年度预约公告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两日热点

吴铭:金融,只会祸乱,不会造福

都被狗吃了

【!】娼妓业的存在状况是阶级剥削程度的指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