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化四则”精神 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两极分化解决了,一切问题也就都解决了。
“一套以‘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三化’)的‘决绝思路’,以及配套的‘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四字诀’),如同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了沉闷的夜空。”(据“红歌会网”:《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
称其为“三化四则”方法,或许更为准确一些。
“这套方法工具性强,决心巨大...”(据“乌有之乡网刊”:《“三化四字”辨析,从资本管理到根治疾病的审视——地方债务与国资管理解决方案探讨》)
巨大决心,体现出了相应的急迫和艰巨,也体现出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我们就称其为“‘三化四则’精神”吧。
“‘三化四则’精神”应当给与肯定。只是,把这种精神用在这套方法上去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似有不妥之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不反思欠债的根源,不改变欠债的根源,还会继续欠债。你强行出售、出租人民群众的资产,即使得逞,也是饮鸩止渴!只能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之法。等你这笔钱花完了、人民群众的资产也卖完了,你这个巡抚衙门是不是要‘关门’?”(据红歌会网:《吴铭:大唐朝淮南道巡抚衙门只管眼前、不顾身后》)
“ 4亿百姓家庭”都应当学习这种“‘三化四则’精神”,因为他们同样也背负着债务。
“近年来,中国居民债务规模迅速攀升,‘全民负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居民家庭从银行获得的债务余额约82.84万亿元,相当于GDP的61.4%;若加上公积金贷款等,家庭债务总额已达90万亿至91万亿元,约为GDP的67.4%,这一比例已接近美国的69%,略高于日本的65%[sohu.com]。具体的债务结构显示,房贷是主要的负债来源。
“更直观地看,中国成年人负债率已超过60%,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6人背负不同程度的债务,全国负债人群接近8亿人[weibo.com]。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和个人正经历着债务压力的考验。对于许多人来说,负债早已从“财务问题”演变为影响生活方方面面的困境: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压力,更带来心理、家庭、职场乃至法律层面的连锁反应。” (据“知乎”:《负债困境下的心路突围:认知重塑与积极生活指南》)
“根据中国金融统计学会2025年3月发布的《中国家庭负债状况调查报告》,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总负债规模已突破200万亿元,人均负债达到14.2万元。这一数字较2020年增长了36.5%,增速远超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据“搜狐网”:《我国总欠款200万亿,人均欠款14.2万,这4大现象正席卷4亿百姓家庭》)
只是对于负债的居民家庭来说,“精神”好学,办法难找。可能他们确实找不到“几化”或“几则”的办法。
所以,笔者建议,应用“‘三化四则’精神”,去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两极分化解决了,一切问题也就都解决了。也用不着用“三化四则”或者别的什么整套方法解决政府债务问题了。因为,解决了两极分化,就不可能再有什么政府债务问题了。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