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夫|德国豪掷350亿欧元打造“欧洲军事航天领导者”

2025年9月25日,德国联邦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在德国柏林举行的航天大会上发言
2025年11月13日,美国兰德智库发表作者梅卢辛·勒布雷、詹姆斯·布莱克的评论文章《德国豪掷350亿欧元押注军事航天能力》说,在近期举行的柏林航天大会上,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警告称:“我们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源自希腊神话英雄阿喀琉斯脚踝弱点,指事物的致命缺陷或薄弱环节)在于太空。”
皮斯托里乌斯宣布,计划到2030年投入350亿欧元(约合2900亿人民币)用于建设德国的防御性太空能力,同时“需要具备进攻性太空能力作为威慑”。他信心满满地表示,“有机会将自身定位为欧洲的军事航天领导者”,要实现自力更生,减少对美国和中国技术的依赖。
文章说,皮斯托里乌斯的发言指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现代社会依赖于太空,却对地球大气层以外的攻击缺乏足够的防护。在21世纪,从智能手机到网上银行,再到能源电网,生活的几乎方方面面都依赖于太空系统。但这一无声的基础设施易遭破坏,无论是通过操纵还是摧毁。在非动能冲突日益加剧和太空霸权争夺升级的背景下,这种脆弱性已成为安全、经济和民主面临的战略风险。
一、德国军事航天雄心的转折点
文章说,德国计划的这笔资金相当于以民用为主的欧洲空间局的全部预算。德国的新资金将侧重于主权军事能力,旨在确保供应安全,并以比欧空局或多国倡议(如欧盟耗资106亿欧元、旨在应对埃隆·马斯克星链的IRIS2计划)更快的速度部署解决方案。
文章说,最终目标是提升德国的军事防御和技术独立性,因为大国竞争早已延伸至太空领域。如果在危机期间关键服务无法提供,那么依赖盟友或商业供应商(包括美国的星链)将存在风险。尤其在太空中,美国的投资以及俄罗斯和中国的在轨机动行为正在改变战略平衡,自力更生意味着免受胁迫或攻击,并确保对太空基础设施的控制权。皮斯托里乌斯所强调:“我们不能再对此视而不见了。”
二、太空在现代战争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文章表示,自2022年俄乌战争以来,这场战争已演变成一场技术军备竞赛,其中包括太空领域。卫星通信、GPS信号和卫星成像数据都帮助乌克兰抵御了俄罗斯的进攻。但这些系统也成为了混合攻击的目标,例如黑客攻击、干扰、欺骗,或轨道上其他卫星采取的敌对性近距离机动。
文章指出,德国的太空战略已开始优先考虑加强卫星抵御黑客攻击和干扰的能力,扩展轨道监视系统,并投资“守护卫星”以保护特别脆弱的资产。德国计划建立一个军事卫星操作中心,以协调针对攻击的防御响应。
皮斯托里乌斯也明确表示需要具备进攻性太空能力作为威慑,这在一个历史上和教义上均恪守防御姿态的国家涉足了敏感领域。德国目前奉行的太空原则是仅将卫星用作军事行动的支援工具。然而,今年夏天,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悄然向工业界发布了一份通知,表示可能紧急采购一颗检查卫星和一颗能够电磁干扰轨道上敌对系统的干扰卫星,作为“主动防御”的一部分。
三、提升德国及欧洲工业的竞争力
除了直接的军事应用,该计划还旨在将太空作为经济创新的驱动力。德国目前拥有世界第四大国防预算,从纸面上看,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处于有利地位。但在经历了数十年国防投入不足之后,德国正在奋起直追,而此时欧洲航天工业正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革。
尽管如此,私营部门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德国工业联合会的“新太空”倡议支持企业共同努力,以减少欧洲对美国和中国技术的依赖。德国工业联合会已认识到,航天可以成为推动新型人工智能产品和价值数十亿欧元市场的引擎,同时也能促进在太空发射技术领域的战略独立性——欧洲在这一领域已落后于SpaceX或蓝色起源等美国商业公司。
除了直接的军事应用,该计划还旨在将太空作为经济创新的驱动力。
四、威胁加剧之际谋求领导地位
凭借这笔新注入的资金,德国有机会将自身定位为欧洲的军事航天领导者,同时帮助欧洲大陆在塑造太空安全与治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增强的德国太空力量既可提供威慑,也可提供主动防护,有助于在日益拥挤、竞争日益激烈的太空领域确保欧洲的自主权。与此同时,对快速部署主权解决方案的强调,也引发了关于与北约盟友(如美国)合作,以及德国对IRIS2等多国计划长期承诺的疑问。
卫星是现代社会的无形支柱。它们支撑着全球贸易、金融市场、物流、通信和导航。皮斯托里乌斯明确指出:“当卫星沉默时,国家就会失明——而德国打算保持其视力。”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修订发布;图片源自兰德公司网站,侵删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