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庸众(庸人)之罪恶

西风 2025-10-31 来源:十月回声公众号

历史的螺旋仍在上升。好在有前人们趟过的脚印,可以令后来者尽可能少走弯路,少犯些曾经的错误,真正站在先烈的肩膀上前进。

今常见一些先生陈词痛斥:“庸众之罪恶!”,认为无知且盲目的“庸众”们:“他们的力量是需相信并警惕的,但他们的智慧你便无需高估了。”

实然在这许多先生眼里,“庸众”们却似是极易被人操纵或蛊惑的,即没有先生们那么理性且知利害。以至于当“庸众”们不肯为先生卖命时,或先生也无需让他们卖命时,甚而已被别人先操纵了时,先生们便需担心他们的暴力与影响了。为了使“庸众”把握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不使其冲动、狂热、轻信、偏执、专横……以免冲撞了先生,便需要些“教化”的法子了。这古今都如此,故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等等,便是先贤们极具智慧的洞见了。

论最初的智识,庸众应是不比先生少的。因是倘不是先生们比常人多出一个大脑,在先天方面庸众便与先生是一样的了。至于后天条件的差异,便难以言说了。但也不能排除,真有些高等人种先生,确乎比低等的庸众们的大脑高能些,这是不能排去的。

可无知的“庸众”之所以是愚昧的,只怕也脱不开先生们长久以来的“教化”。因是“教化”有利也有弊,见圣言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可见确是如此。但利还是较多的,弊不过在于民之“心智”,不足道也!且若先生使民饱实了腹肚,又强健了根骨,“心智”便更不足道也了。倘于秩序稳定系,民之“心智”还是少点好。

但既是“庸”带来的恶,先生再去教化下,不就更庸了吗?岂不是更恶?非也非也!圣人之教化,是教导庸众之向善的,而非向恶的。“庸”是无用之意,于先生们之秩序稳定无用,故“因庸而恶”而非“因愚而恶”。假若能“教而向善”,于先生秩序稳定有用,便“虽愚而善”了。此无关“心智”,故使“庸众”们教化一下向善,也没什么问题了。这怕是泰西的古斯塔夫·勒庞先生写《乌合之众》时,未能想到的方法。但除此之外,勒庞先生在此书中别的洞见与精义,实也不比我们千年的圣贤文述来的少与差。当今亦可供先生们多参考借鉴一番,以增补前述的法子了(如:勒庞先生说“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领袖是群体灵魂的塑造者”,此便很符“为尊者讳”而“尊卑有序”的道理)。

故而庸众们还是罪恶的,因是无知少教;而先生们便是高等的了,因是文明有知。且先生与庸众之别,恰如小人与君子之别,是分明的。但圣贤有言曰:“非小人无养君子。”可见为了秩序,小人还是需要的,不然便无以养君子了。而庸众与先生的关系自然也趋同:无庸众之恶,无以衬托先生之善;无庸众之愚,无以彰显先生之智;无庸众之庸,无以成就先生之教。最终小人与庸众得以长存而未被高等的先生消灭,便应是此理了。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