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论社会主义再革命——从越南资本主义复辟的历史实践出发

子珩墨 2025-10-28 来源:林家故事汇公众号

要在吸取了正反两方面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开创一个更高阶段的、更巩固的、更能防止自身蜕变的社会主义未来。

摘要:本文旨在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再革命”的理论。以1986年“革新开放”后越南的社会形态演变为核心分析对象,本文认为,越南已经完成了一次全面的资本主义复辟,其社会性质已转变为一个由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本文批判了将当前革命任务界定为“新民主主义补课”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潮,并指出其在理论上的倒退和实践上的危害。本文追溯了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到“社会主义再革命”理论的内在逻辑演进,界定了后者是在“防修反修”斗争失败、资本主义已然复辟的历史新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必然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越南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形成、特征及其统治的脆弱性,并阐明了新时期无产阶级的构成与历史使命。最后,本文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再革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核心纲领,旨在为资本主义复辟时代的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与行动指南。

关键词:社会主义再革命;继续革命;资本主义复辟;官僚垄断资产阶级;革新开放(??i M?i);越南

引言:历史的断裂与理论的迷思

1975年西贡的解放,是世界被压迫民族与无产阶级反抗帝国主义斗争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它似乎预示着,在马列主义的指引下,一个统一、独立、繁荣的社会主义越南即将屹立于世界东方。然而,历史的演进充满了残酷的辩证法。仅仅十一年后,1986年越南共产党“六大”所确立的“革新开放”(??i M?i)路线,成为了一个决定性的历史转折点。它开启的并非通往社会主义完善的道路,而是一条通往资本主义全面复辟的不归路。

时至今日,越南的社会现实已无需赘言:公有制经济基础被系统性瓦解,沦为官僚资本与国际资本分赃的盛宴;曾经作为国家主人的工农联盟被彻底打破,数以千万计的新一代无产阶级在血汗工厂中承受着残酷的剥削;党政权力与资本实现了高度融合,一个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已然形成,并实行着一种挂着“共产党”招牌的、实质上的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

面对这一历史性的倒退,革命理论领域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与迷茫。其中,一种极具迷惑性的错误思潮——“新民主主义补课论”——沉渣泛起。该理论认为,越南的资本主义复辟是由于当年“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当前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封建专制残余”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的任务是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完成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建立一个西方式的“宪政”资本主义共和国。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向资产阶级投降的机会主义理论。它通过偷换概念,将一个已然成型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敌人,粉饰为虚无缥缈的“封建残余”;将一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生死搏斗,降格为一场争取资产阶级民主的改良运动。这种理论若被无产阶级所接受,必将导致革命走向歧途,最终成为资产阶级不同派系争权的工具。

因此,对这一错误思潮进行系统、彻底的理论清算,并从正面建立起科学的革命理论,是当前所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不容回避的首要任务。本文的写作目的,正在于此。我们将论证,在资本主义已经全面复辟的越南,无产阶级的唯一出路,绝不是退回去“补课”,而是向前迈进,进行一场以重建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再革命。

第一章:理论的谱系——
从“继续革命”到“再革命”的逻辑演进

“社会主义再革命”的提出,并非凭空杜撰,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斗争失败的深刻总结,是马列主义科学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乎逻辑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理论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指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国家,只能是“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导师们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他们受限于历史条件,未能也无法充分预见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之后,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阶级斗争将以何种新的、更复杂的形式继续存在。

第二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划时代贡献

历史的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验表明,即使在公有制建立之后,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依然严重存在。这一危险不仅来自外部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内部旧剥削阶级的残余,更主要地,来自党内。正是在对这一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应运而生。

这一理论的划时代贡献在于,它首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阶级斗争的根本规律:

斗争的长期性:它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斗争的核心:它精准地指出了斗争的要害,“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就将斗争的矛头,从社会上分散的资产阶级分子,指向了盘踞在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机器内部的、新生的资产阶级代理人。他们是复辟的最主要、最危险的力量。

斗争的方法:它超越了单纯依靠官僚体系自上而下进行“整肃”的旧模式,提出了“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大民主”,通过“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来揭露和清洗党内的资产阶级分子,防止政权变色。

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顶峰,它为已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何“巩固政权、防止复辟”指明了方向。

第三节:历史的异化——越南“防止复辟”斗争的失败

“继续革命”理论所揭示的斗争,在1975年统一后的越南,以一种极其尖锐的形式预演着。党内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方是坚持胡志明主席革命路线的健康力量,主张依靠工农、发展公有制、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警惕官僚主义和对西方的依附。另一方则是党内日益增长的官僚技术集团和实用主义者,他们夸大战争困难,迷信物质刺激,主张向市场和私人资本让步,企图“借鉴”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来“发展经济”。

这场斗争的结局,我们已经看到。随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淡出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党内资产阶级最终在1986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革新开放”路线的确立,标志着“防止复辟”的斗争归于失败,越南共产党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从一个无产阶级先锋队,蜕变为党内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历史以一种悲剧性的方式证明了“继续革命”理论的全部正确性:走资派真的存在,并且他们真的上台了。

第四节:“社会主义再革命”的界定:继承、扬弃与超越

当“防止复辟”的斗争失败,资本主义已然成为现实之后,革命的理论和任务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正是“社会主义再革命”理论被提出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再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既有深刻的血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继承性:它继承了“继续革命”理论的灵魂,即始终将阶级斗争作为纲,始终将革命的主要对象锁定为资产阶级,特别是那个由“走资派”演变而来的、掌控国家机器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其最终目标,也同样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超越性(质变):二者所处的历史条件已根本不同。“继续革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尚存的条件下,一场“体制内”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旨在阻止政权变质的防御性革命。而“社会主义再革命”则是在资产阶级专政(一种打着红旗的特殊形态)已经建立的条件下,一场“体制外”的、自下而上的、旨在推翻现存政权、重建无产阶级专政的进攻性革命。

因此,“社会主义再革命”可以被科学地界定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在资本主义复辟时代的历史延伸和具体化。否定“再革命”的必要性,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继续革命”理论的革命精神,就是承认资本主义复辟的永久合法性。

第二章:越南社会性质的再审视——
一个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

对革命性质的正确判断,来源于对社会性质的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再革命”的全部依据,都建立在对当今越南社会是一个特殊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基本判断之上。

第一节:“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迷雾与真相

越南官方将其社会形态定义为“处于过渡时期的、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这套话语是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精心构建的意识形态迷雾。我们必须将其戳破:

“市场经济”是实体:这是其实质内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已经全面商品化,资本的逻辑——即追逐剩余价值的逻辑——已经成为支配整个社会运转的根本法则。

“社会主义定向”是幌子:这层外衣的功能有三:其一,为官僚集团掌控国家经济命脉、进行权力寻租和垄断经营提供“合法性”;其二,麻痹国内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掩盖剥削的实质;其三,在国际上左右逢源,欺骗世界范围内的左翼力量。

所谓的“国有经济为主导”,在实践中早已异化为“官有经济为主导”。这些名义上的“国有企业”,早已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家族攫取、转移和洗白财富的工具,它们是压迫和剥削本国工人的总资本家。

第二节: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一个新剥削阶级的形成与特征

越南“革新开放”后崛起的主导性统治阶级,并非西方式的自由竞争资产阶级,而是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这个阶级由党政军高层官僚及其家族、大型“国有”企业管理者、以及与权力深度勾结的私人寡头共同构成。其特征如下:

权力的原生性与资本的派生性:与西方资产阶级先有经济实力再谋求政治权力的路径相反,越南的官僚资产阶级是“权”在“资”先。他们的第一桶金,几乎全部来源于对政治权力的滥用,通过侵吞、贱卖、私有化公有财产而完成原始积累。资本是权力的衍生物,权力是资本的保护伞和放大器。

高度的垄断性: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极强的垄断色彩。它无需经过市场竞争,直接通过行政命令和政策倾斜,掌控了金融、土地、矿产、能源、电信等所有高利润的国民经济命脉。这种与生俱来的垄断地位,使其能够对社会财富进行最直接、最蛮横的掠夺。

对内的法西斯性:由于其统治建立在对社会主义的背叛和对人民财产的公然抢劫之上,其政权缺乏最起码的合法性基础。因此,它极端恐惧任何形式的有组织的反对力量。它必须依赖庞大的警察、特务系统和严密的舆论控制,以高压手段镇压罢工、维权和任何异议的声音,表现出赤裸裸的法西斯专政特征。

对外的买办性:这个阶级在压榨本国人民的同时,又是国际帝国主义资本的附庸。它通过出卖本国廉价劳动力、土地和环境资源,为跨国资本提供最优越的剥削环境,以此换取帝国主义的技术、市场和政治承认,并将自身攫取的巨额财富转移至海外。它扮演着国际垄断资本在越南的总代理和监工的角色。

第三节:阶级结构的重塑:新无产阶级的诞生及其处境

资本主义的复辟,必然伴随着社会阶级结构的剧烈重塑。最深刻的变化,就是一个规模空前的新生无产阶级的形成。他们是:

被从土地上抛离,涌入城市和工业区的数千万农民工。

在私有化浪潮中被“下岗”,失去主人翁地位的老一代国企工人。

在“世界工厂”中为国际品牌日夜劳作的年轻一代产业工人。

深陷“996”和“灵活就业”陷阱的所谓“白领”和平台劳动者。

这个新生的越南无产阶级,尽管在来源、地域和具体处境上存在差异,但他们共同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共同的命运:他们除了向资本家——无论是官僚资本家、私人资本家还是外国资本家——出卖自身的劳动力之外,别无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他们是“革新开放”宏大叙事背后真正的代价,是越南“经济奇迹”这座大厦下被压得最深的基石。

与胡志明时代享有崇高政治地位和社会保障的工人阶级相比,这个新生的无产阶级具有几个显著特点:

规模更庞大、更集中: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外向型加工业的畸形繁荣,在各大城市和工业区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庞大工人队伍,其集中程度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和组织的发动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条件。

受剥削更深重:他们不仅要承受资本家为了榨取最大利润而施加的低工资、长工时、恶劣劳动条件的“绝对剩余价值”剥削,还要承受整个官僚垄断资产阶级通过通货膨胀、高房价、教育和医疗产业化等手段进行的社会性掠夺。

政治上完全无权:名义上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会”(越南总劳动联合会),早已蜕变为官僚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其职能不是组织工人斗争,而是“维稳”,是调和阶级矛盾、瓦解工人反抗的工具。工人阶级被完全剥夺了组织、罢工、谈判的权利,处于彻底的“原子化”和失语状态。

正是这种极端残酷的经济剥削和彻底的政治压迫,孕育着最强大的革命潜能。他们是“社会主义再革命”的领导阶级和绝对主力。

第四节:中间阶级的摇摆与依附

在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两大对抗性阶级之间,还存在着一系列中间阶级。

小资产阶级:包括小商贩、手工业者、城市中下层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他们深受官僚垄断资本的挤压和盘剥(高额的租金、税费、市场壁垒),生活缺乏稳定保障,对现状普遍不满。这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革命的同情心。然而,其生产方式的个体性和分散性,决定了他们思想上的软弱、动摇和保守。他们对无产阶级革命既抱有希望,又怀有恐惧,害怕革命“过火”会触及其微薄的私有财产。

民族资产阶级(非官僚的私人资本家):在越南,真正独立于官僚权力网络的“民族资产阶级”生存空间极其狭窄。他们中的大部分,要么在与官僚垄断资本和国际资本的竞争中艰难求生,要么必须通过行贿、输送股权等方式依附于某个官僚派系,成为其经济附庸。这个阶层与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使得“新民主主义补课论”者将其视为可以“联合”的“革命动力”。但这是极其危险的幻想。其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同样是剥削者,他们反对官僚垄断,仅仅是希望为自己能更自由地剥削工人扫清障碍。在无产阶级革命真正兴起之时,出于对“共产”的本能恐惧,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倒向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共同镇压革命。

因此,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可以也应当在特定阶段利用中间阶级与主要敌人的矛盾,团结小资产阶级,但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阶级立场。革命的领导权,绝不能以任何形式与这些阶级分享。“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纲领,在今日的越南,不是通往革命的桥梁,而是引向背叛与失败的陷阱。

第三章:社会主义再革命的纲领:
对改良主义的彻底决裂

既然“社会主义再革命”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在阶级基础上是可能的,那么其革命纲领就必须与一切改良主义、渐进主义思潮划清界限。它不是对现有体制的“修补”,而是对其的“砸碎”与“重建”。

第一节:政治纲领——砸碎旧国家机器,重建无产阶级专政

“新民主主义补课论”开出的政治药方是建立一个西方式的“宪政民主”国家。这在当下越南的环境中,实质上是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内部的不同派系,以及企图分一杯羹的“民间”资产阶级提供一个“合法”的政治分赃平台。对无产阶级而言,这不过是从被戴着“红帽子”的资本家统治,变为被戴着“民主”假面的资本家统治,奴隶的锁链不会有任何改变。

社会主义再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只有一句话:彻底砸碎现存的、伪“共产党”领导下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并用一个全新的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暴力革命是唯一途径:面对一个由军队、警察、特务和监狱构成的、高度暴力化的法西斯专政,任何关于“和平过渡”、“议会道路”的幻想都是自取灭亡。历史已经反复证明,“没有一个革命的根本问题,是不经过暴力而能解决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秘密组织,并在时机成熟时,通过武装起义来夺取政权。

摧毁而非接管:无产阶级革命绝不是简单地接管旧的官僚军事机器,并让它为自己服务。必须将其从上到下彻底打碎。这意味着:解散现有的反动军队和警察系统,代之以工人民兵和由人民选举、监督、并可随时罢免的公职人员组成的全新国家管理体系。

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形态:重建的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深刻吸取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政权最终走向官僚化和蜕变的教训。它必须是一种更高形态的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体。

大民主:必须将“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以及罢工、集会、结社的自由,作为劳动人民最根本的政治权利写入宪法,并由制度保障。权力必须受到来自下而上的、持续的、广泛的人民监督。

对资产阶级的专政:对被推翻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一切政治和经济代理人,必须实行最坚决的专政,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镇压他们一切复辟的企图。对劳动人民的“最广泛的民主”和对一小撮剥削者的“最严厉的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第二节:经济纲领——剥夺剥夺者,重建公有制

“补课论”的经济药方是“反垄断、促竞争、发展私营经济”。这实际上是新自由主义的变种,是为非官僚的私人资本取代官僚资本的统治鸣锣开道。无产阶级革命绝不是为了这个目的。

社会主义再革命的经济纲领,是要彻底铲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根基,重建并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立即剥夺: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政权应立即颁布法令,将所有被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及其附庸所控制的银行、金融、保险、能源、交通、通信、土地等国民经济命脉,以及所有大型工业企业、外资垄断企业,全部无偿收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不支付任何形式的补偿。这是对他们过去数十年侵吞人民财产罪行的清算。

建立工人阶级的民主管理:在所有收归国有的企业中,必须废除“一长制”和官僚化的管理体系。建立在革命党领导下的,由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企业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企业的生产计划、利润分配、劳动管理等一切重大事宜,必须由本企业工人群众民主决定。让劳动者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

重建农村集体所有制:废除一切导致土地私有化、资本下乡兼并土地的法律和政策。宣布土地归农村劳动者集体所有。在农民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和国家支持,帮助农民重新组织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国家通过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机械和信贷,巩固工农联盟。

计划经济与商品生产的辩证关系:在主要经济部门实行民主计划经济,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求为生产的直接目的,而非为了利润。同时,必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必须将其置于无产阶级国家的严格控制和计划指导之下,坚决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并为其最终消亡创造条件。

第三节:文化纲领——清算精神污染,塑造新人

资本主义复辟的四十年,不仅是经济基础的颠覆,更是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全面腐蚀。利己主义、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告别革命”的奴才思想,已经像精神鸦片一样毒害了整整几代人。

社会主义再革命必须包含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

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必须在思想、文化、教育等所有领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发动广大群众,对“革新开放”以来的一切修正主义理论、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糟粕,进行系统、彻底的揭露和批判。

教育革命:改革现有的、为资产阶级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技术工具的教育体系。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建立无产阶级的新文化: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创造和推广反映革命斗争、歌颂劳动人民、充满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新闻、文学、艺术、影视作品,占领一切文化阵地,塑造具有崭新世界观的社会主义新人。

结论:历史的复仇与未来的开创

我们回到了最初的问题:面对越南资本主义全面复辟的冷酷现实,革命的道路究竟在何方?

本文通过对理论谱系的梳理、社会性质的解剖和革命纲领的阐述,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进行一场决不妥协的社会主义再革命。

“新民主主义补课论”的谬误,在于它刻舟求剑,无视了时代条件和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它试图用昨日的旧药方,来医治今日的新绝症,其结果必然是将无产阶级引向歧途,使其在“民主”的幻想中,沦为资产阶级改朝换代的政治炮灰。

今天的越南无产阶级,背负着双重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是1975年那场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更是对1986年那场可耻的政治背叛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复仇者。他们的斗争,不是要重复过去,而是要在吸取了正反两方面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开创一个更高阶段的、更巩固的、更能防止自身蜕变的社会主义未来。

这场斗争将是空前艰难和复杂的。敌人不仅是强大的,更是狡猾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手握全部国家暴力机器,并用“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红旗作为自己最好的保护色,这使得革命的组织和发动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再坚固的堡垒,也终将因为其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而崩塌。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腐朽、寄生和买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越南社会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在帝国主义全球体系中被压榨的依附性地位。每一次经济危机,每一次工人罢工,每一次农民抗议,都是在为这座反动大厦挖掘坟墓。

抛弃一切改良主义的幻想!抛弃一切对资产阶级“开明派”的懦弱依附!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唯一的任务就是深入到工厂、工地、写字楼和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将“社会主义再革命”的真理,转化为他们自觉的阶级意识和物质力量。在烈火的斗争中,重新锻造出一个能够领导这场伟大革命的、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队。

一个旧的时代已经死去,尽管它的僵尸还在舞台上狂欢。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艰难地孕育,它需要革命者用理论的助产钳和阶级斗争的烈火来迎接它的诞生。

为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真正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越南,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复兴——去准备,去组织,去战斗!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郝贵生:《论持久战》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