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晨明: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的实践出发点

晨明 2025-07-09 来源:乌有之乡

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

毛主席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篇光辉著作中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这个基本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历史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避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真理二元论的缺点;重新定义了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事物内部矛盾以及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联系及相互矛盾的问题;明确了哲学发展历史就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同合二而一的形而上学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开辟了人类哲学的新时代。

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那么,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的实践出发点是什么呢?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掌握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认识人类自身,观察各种社会问题,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批判各种错误思潮至关重要。本文即是想就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期得到诸位同志的批评和指正。

一,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的三个实践出发点

一是,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一说到生产,总是社会个人的生产。生产力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本性。

我们说劳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是说社会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单个个人劳动既不可能使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也不可能创造财富、创造世界。

二是,社会劳动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满足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财富。

三是,历史上出现的任何新事物,都需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整个人类历史就是进步战胜落后的螺旋形前进的历史,永远不会终结。规律的东西在实践中会出现多次,因此可以被人们认识。辩证法也是一个客观存在,先有客观辩证法,才有主观辩证法。

二,明确这三个实践出发点的现实意义

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明确了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这三个实践出发点,才能够真正把哲学从经院和书斋里解放出来,让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广大人民批判资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斗争的有力武器。

1,无产阶级的人性论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也包括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和改造。人性论是阶级社会以来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理论。以往的私有制阶级社会里,由于统治阶级的阶级偏见和历史局限,社会主流意识不可能对人性做出科学的解释。只有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无产阶级,才会科学的揭示人性的本质。

《吕氏春秋.恃君览》说,“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扞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避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弗能害,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于群也……”这段话即是说,人类个体是不可能抵御最初的恶劣自然环境的,人类之所以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发展强大,就是因为能够有意识地群聚团结,互助互利。荀子也把人之所以能够超然于一般动物之上的原因归结为“能群”和“有辩”(《荀子》非相、王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觉地将个体生产力组织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可惜,他们并没有科学的将这个问题阐释得更加准确,反而出于阶级统治的需要,离开本已接近正确的分析,离开生产实践,仅仅从消费角度,把“人生而有欲”说成是人的本性(《荀子》礼论)。

亚当.斯密从交换角度而不是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角度分析人性,自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他们所谓的“人性自私”,也是出于资产阶级的阶级偏见,一方面为他们自己的贪得无厌、自私自利提供思想理论工具,一方面为他们利用国家机器压迫被剥削的广大劳动者提供借口。与事实并不相符。

倘若人类一开始都是自私的,早就毁灭于凶禽猛兽和严酷的自然灾害,绝对不可能有今日的辉煌。“有欲”是一切生物的共同特征,并非是人类的独有特点。所以说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都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实际的。

恩格斯从人类如何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入手,阐述了劳动创造了人的真理。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毛主席强调人性就是人的社会性。

根据以上人类对自身认识过程的考察,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正是社会生产劳动将人类从一般动物中分离了出来,创造了人、发展了人。有意识地通过社会劳动满足每个个人生存发展需要,就是人类生而有之的人性,即人的本质。这就是无产阶级的人性论。

在阶级社会里,人类分化为不同的阶级,人们对于人性的认识不免打上阶级的烙印。劳动者继承了真正的人性,他们希望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共同从事社会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则逐渐泯灭了人性,逐渐脱离了社会劳动,他们利用占有生产资料的优势,无偿占有社会劳动成果,压迫广大劳动者服从这种不合理的秩序。然而,不管是反动统治者还是广大人民,离开社会劳动就难以生存。因此,只有无产阶级的人性论才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只有无产阶级的人性论,才能指导人类不断发展进步,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2,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同社会集团、不同阶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   既然生产人类生活生产必需品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总是是社会个人的生产,人们在生产中必然要结成与当时的生产力基本适应又包含不适应(矛盾)因素的生产关系。正是这种生产关系把每个个人的生产力组织成一定时期最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才使人类从一般动物界分离出来,不断发展进步,创造出今天的辉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不适应、矛盾,是自始至终存在的。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促使生产不断发展和进步。 旧的矛盾解决了,就会让位于新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各个阶段发展进步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同时表现为社会不同集团、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当着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不相适应的因素上升为主导方面,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其桎梏,社会不同集团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极端尖锐起来。生产力要求改变生产关系,革命时期就到来了。但是生产力只是提出要求,真正解决这个矛盾,单靠生产力解决不了,也不能靠现存的生产关系解决,只能靠不同社会集团之间、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解决。在原始社会,靠不同血族、不同部落、不同部落联盟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进步与落后之间的斗争解决;在阶级社会,靠阶级斗争解决。“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矛盾及其必须的解决手段——阶级斗争,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念,也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辩证法首先是一个客观存在,先有客观辩证法,然后才有主观辩证法。否认矛盾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理论,都不过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理论。现代修正主义,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中国的党内走资派头子,都是竭力回避矛盾的话题、害怕谈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现代修正主义的理论支柱就是阶级消灭论和生产力决定论,回避现实的阶级斗争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类社会是一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对立统一体。资本主义重个人、重私产、提倡个人奋斗,违背了生产力的社会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内在发展规律,所以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有人说社会主义是主张集体主义,这种理解也是片面的。社会主义主张充分发挥全社会每个个人的潜力、兼顾个人和集体(国家、社会)的利益。人类为什么能够不断进步?这是由于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所决定的。由此可见,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堂而皇之的把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著名观点“唯生产力论”冒充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前提下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都是完全错误的,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的。经济建设离开为哪个阶级、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就必然失去方向。党内走资派从社会主义道路上“转轨”,把中国引上官僚资本主义复辟之路,其根本原因正在这里。

3,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矛盾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水岭;生产资料人民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

马克思认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204页》)毛主席说,“所谓经济基础,就是指生产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毛选五卷》第319页)。它决定着生产的领导权决策权归谁掌握、生产中人与人关系和产品如何分配。同时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生活归谁领导的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的历史都不过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断变更和进步的历史,世界上一切革命都不过是为了变更和完善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指示器和分水岭。

资本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它和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革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种不合理的经济制度的命,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归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所有的人民公有制,在这个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中国资产阶级精英,散布“所有制不能当饭吃”、反对所谓“所有制崇拜”,其目的就是愚弄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混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为他们将人民财产私有化、复辟官僚资本主义社会扫清思想障碍。事实上,他们反对的是人民公有制。对已经过时落后的私有制,则崇拜的五体投地!什么“私有制有利于资源配置”呀,什么“私有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呀,什么“凡是跟着美国走的国家都富起来了”呀,什么“人间正道私有化”呀,什么“国退民进”呀,什么“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呀!真是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看看中国的现实,正是私有化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被少数贪官和资本家侵吞;新中国已经建立实施的住房、看病、上学、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被悉数取消;中国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数千万工人下岗,由国家领导阶级重新沦落为受压迫被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农民工辛苦劳作一年还拿不到工资的现象屡禁不止,,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成为新常态;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声称要做资本家的“店小二”,说话做事竭力討本家喜欢,不敢对资本家讲社会发展规律,不敢讲对资本家实行教育改造,习近平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努力正在被再次消解。国将不国、党将不党的危险依然存在。

社会主义是干什么的?就是逐步消灭私有制、同私有观念彻底决裂的嘛!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工人阶级广大人民公有制的嘛!

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是资本的奴隶,是受压迫被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的经济解放、政治解放都是不可能的。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失败、巴黎公社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的。也是中国邓式改革开放在中国工人阶级广大人民心中烙下的深深烙印!为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是共产党初心完备表述,共产党的初心首先就是为劳动阶级求解放。

所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也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管前面加不加“公有制为主体”这个幌子。而只能是资产阶级复辟资本主义的借口。特别是在我国已经胜利进行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下,又经过四十多年邓式改革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无疑是明显正确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尚能觉悟的提出“节制资本”的口号,难道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资本的态度上,竟然还落后于孙中山吗?!难道共产党可以平等地既搞社会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吗?!虽然在社会主义社会初始阶段,还不可避免的保留一部分私有制的痕迹,但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创造条件逐步限制、改造和消灭之,而绝不能支持其和公有制共同发展。事实上,邓式改开以来,我国工商私有企业从无到有,现在已占据国民经济百分之七十以上份额,而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却从占比百分之九十以上滑落到百分之二十几。哪里有什么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有的只是政策支持和保护下的私有制的迅猛发展!

国家资本主义只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改造民族资本的阶段性手段,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部分。

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是阻碍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不平等、不民主、不自由的根源。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不能终结历史,还必然要通过革命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私有制被工人阶级广大人民公有制所代替。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自由劳动、民主分配、平等相待,只有极少数贪恋私有制的人受到强制改造的新社会磅礴于世界。社会主义也不能终结历史,又要经过革命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即由工人阶级广大人民公有制进步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阶级消灭、三大差别消失,国家消亡,人人平等。

当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完善的过程。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志,就在于所有制的变更。

4,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毛主席说过,写社会主义经济学要从所有制变革开始。这就是说,所有制变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问题。毛主席从一九五六年开始,正是紧紧抓住所有制这个基本问题,认真剖析了生产资料管理权掌握在党和国家少数管理人员手中这个问题所具有的两重性,指出所有制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这个基础不稳固的基本国情,提出了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科学论断,澄清了社会主义运动中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糊涂认识,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1)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有本质不同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和分析,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但马克思、恩格斯早年是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同一概念交替使用的,囿于实践的局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作具体的详细的解释。只是到后来才在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并第一次把这个过渡时期称作“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而共产主义社会则被称作“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还不可避免保留有资本主义旧社会的痕迹,即资产阶级法权。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注明为“通常称为社会主义”,并且指出“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在科学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这才把社会主义社会当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来对待。列宁还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会保留一部分资产阶级法权,甚至还会保留一个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

从马克思列宁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上还保留有资产阶级法权,政治上还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毛主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思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资产阶级敌对势力。无产阶级广大人民还必须把生产资料所有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实行生产资料归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所有的人民公有制,在无产阶级专政保护下迅速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阶级,消除三大差别,走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国家自行消亡,实行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成员所有的社会公有制,生产力极大发展,劳动成了人们的第一需要,社会成为自由人的共同体。

一个实行生产资料人民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一个实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阶级消灭,国家消亡。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 不能混淆。

我们现正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始阶段,千万不能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千万不能忽视两条道路斗争,千万不能丢弃或者削弱无产阶级专政,要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特殊运动规律,时刻警惕和战胜资本主义复辟,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社会主义建成之日,才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时。

五八年党内资产阶级形左实右,大刮共产风、浮夸风和强迫命令风,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重大损失;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搞乱了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初逝阶段鼓吹阶级消灭论生产力决定论,都是故意混淆共产主义社会同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界限,借以为复辟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所有制问题还没有解决.

所有制包括所有权和管理权。所有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决定着管理权的归属,但管理权对于所有权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反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资本家常常雇佣职业经理人代为管理企业。管理权和所有权表面上看是分开的。但资本家和董事会拥有最终决策权和任免权,并且通过公司章程、人事安排、宪法法律,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监督、约束和制裁,以保证管理权与所有权本质上保持一致。所以,从本质上看,管理权仍然掌握在生产资料所有权拥有者的资本家和董事会手里。

1956年,随着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全民(全体人民)所有制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占据国民经济百分之九十以上份额,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所有了。出于历史的局限和人民对久经考验的共产党的信任,也拥护共产党派出一部分干部代为管理各种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也是分开的。那么,共产党的少数干部代为管理生产资料管理企业,是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应有内涵?是不是所有制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呢?要不要监督呢?谁来监督?怎样监督?怎样保证管理权与所有权保持一致?这就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的基本问题。文化大革命前,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实践中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对这个问题存在糊涂认识。

一九五六年底毛主席尖锐指出:“民主革命解决了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一套矛盾。现在,在所有制方面同民族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的矛盾也基本解决了,别的方面的矛盾又突出出来了,新的矛盾又发生了。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不搞好,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么,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毛选五卷第326页)

毛主席在这里把“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里”看成所有制方面发生的新的矛盾。并表示出极大的担心。认为这容易滋长官僚主义作风,容易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所谓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就是人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的管理权、进而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权,都掌握在这少数管理人员手中。

1960年,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批示和谈话》中深刻指出:“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有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第276页)

一个“我们不能够”就明确告诉我们,“国家(首先是生产资料)只有一部分人管理”,并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应有内涵!工人阶级广大劳动者管理生产资料、管理国家才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本质内容,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不可让渡的最大的最根本的权利。和生产资料无产阶级人民公有制以及宪法规定的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相一致。这个根本权利,也可以称作“无产阶级人民法权”。而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治只有一部分人管理,则是所有私有制国家的共同特点,和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国家政治制度格格不入。是旧社会制度遗留的痕迹,属于资产阶级法权和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遗存。

既然生产资料归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所有也应该归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管理,那么,生产资料管理权掌握在党和国家少数管理人员,就说明所有制问题还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人民公有制还没有建成。无产阶级人民法权不立,资产阶级法权就难以消灭。

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带领党和人民,通过实践斗争考察,终于提出了所有制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这个基础不稳固的科学论断。他说:“看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我们这个基础不稳固。据我观察,不讲全体,也不讲绝大多数,恐怕是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工厂里头,领导权不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工人群众手里。”“所有制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形式上解决了,是形左实右。如北京木材厂、车辆厂,领导权实际上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他们也有共产党,有的是走资派。他们搞物质刺激,搞奖金挂帅,利润挂帅,管、卡、扣、压。我看所有制还没有解决,是相当一部分没有解决。学校也是如此,领导权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手里。”领导权就是管理权,包括生产资料管理权和政治管理权。

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究竟革谁的命?主要就是继续革资产阶级的命,继续革资产阶级法权的命,支持工人阶级人民法权,限制和逐步消灭资产阶级法权。这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唯一道路,也是共产党的基本使命。

3)所有制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但一开始就要把管理权本质上掌握在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手中

资产阶级有没有可学之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根本问题是在于向他们学习什么。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里恳切表示,希望美国两党要共同维护好给美国带来数百年繁荣的私人产权制度。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都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条款。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所在。他们这种心心念念、全力维护自己根本利益所系的经济基础的精神,是我们第一位要学习的。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系究竟是什么呢?当然是生产资料人民公有制。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无产阶级,有没有团结一致来建设和维护这个经济基础?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显然不如资产阶级,至少相当一部分共产党人、相当一部分无产阶级成员,在这个问题上,和资产阶级相差很远。当着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恢复私有制的动员令的时候,,中国有多少人起来反对?当着党内走资派把“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个为资本主义复辟开绿灯的条款塞进宪法的时候,中国又有多少人起来反对?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统统不见了,可见我们国家已经倒退到什么地步了。习近平十年前提出苏共亡党亡国竟无一人是男儿的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苏共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除了党内走资派的无耻叛卖之外,苏联共产党人和苏联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特殊运动规律没有全面认识和把握,在关键时刻没有组织起来同他们斗争,也是一个根本原因。中国无产阶级也应从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丧失主人公地位中接受教训,要不断提高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继续革命意识,斗私批修,自觉挺身而出,保卫生产资料人民公有制,保卫无产阶级专政,从根本上挫败党内外资产阶级的复辟阴谋!。

当然,社会主义人民公有制也有一个从建立到完善的过程。我们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直接管理生产资料、管理国家各项事业的条件还不具备。只要工人阶级广大劳动者还必须把大多数时间用于生产劳动中,只要他们没有充足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直接管理好生产资料就是不现实的。拥护久经考验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派出的一部分管理人,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的较好选择,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并不具有长期的合法性。那么,是不是要等到条件完全成熟之后再来解决所有制问题呢?这种无所作为的观点也不对。必须从一开始就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保证生产资料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管理权,本质上牢牢掌握在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手中。

第一,要不断进行人民管理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48年在洛阳解放前夕,毛主席在《再克洛阳致前线指挥部的信》里就指出;“城市已经属于人民,一切应该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负责管理的精神为出发点”(毛选第四卷)。1954年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60年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批示和谈话》中提出人民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最根本的权利的思想;文化大革命中教育广大干部:“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同时也号召人民群众: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人民群众只有在斗争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管理国家的自觉觉悟和管理国家的才干。

第二,要建立和完善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管理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工人阶级广大劳动者要在最高权力机构——全国各级人大占主体,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权利,把立法权和干部任命权、罢免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防止党内走资派篡夺国家最高领导权,防止损害工人阶级广大劳动者利益的法律和政策出台。

推广鞍钢宪法,确立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

在实践中选拔干部,,把工农兵和劳动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第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不可侵犯,国家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入宪。

第四,国家保障人民具有四大权利和罢工权利的条款入宪。

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有了以上几点,就保证了管理权本质上掌握在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手中。

在这样的基础上,充分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逐步达到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直接管理生产资料,这时,社会主义才真正建成。

4)党内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是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的敌人

生产资料管理权也可以占有他人劳动,强迫他人接受对自己和小集团有利的经济秩序。少数人管理生产资料,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应有内涵,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遗留的痕迹,即最重要的资产阶级法权,

所谓资产阶级法权,是马克思谈论社会主义经济是采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受资产阶级国家法律保护的经济特权。马克思列宁都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法权仅存在于分配领域,在所有制方面则不存在资产阶级法权。但这解释不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篡夺党和国家领导权并最终颠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其亡党亡国的实践问题。毛主席正是经历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叛徒集团背叛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深刻提出生产资料管理权应该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毛主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包括:生产资料管理权掌握在党和国家少数人员手中;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管理被管理的关系,按劳分配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管理权掌握在党和国家少数管理人员手中,是最重要的资产阶级法权,是党内资产阶级产生的主要经济基础。

毛主席1956年指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阶级不等于国家,国家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出一部分人(少数人)组成的”(毛选五卷第357页)。阶级不等于国家,阶级不会变质,国家却会变质。这是因为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排出一部分人(少数人)组成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国家少数管理人员中,并不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也有思想没有改造好的党的同路人,思想仍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也有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分子,还有一些蜕化变质分子。这些人掌握生产资料,就会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利益,贪恋资本主义制度。如果他们篡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利,就会利用管理权改变所有权,复辟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党和国家少数管理人员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代表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大革命提出的,对于危害革命的错误领导,应该坚决抵制,决不应该盲从,不能提倡奴隶主义,是基于客观事实的正确理论,是现当代无产阶级的革命宣言!相反, 把所有的老干部都称作“革命老干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掩盖其中少数背叛革命的人的真实面目,是背离客观实际的形而上学观点。

苏共亡党亡国不是被打倒的反动阶级推翻的,也不是持不同政见人士努力的结果,而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一类党内走资派一手造成的。中国社会两极分化,两千万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人民财产被瓜分、被贪污、被贱卖,工人阶级广大人民失去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管理权,重新沦为受剥削压迫的雇佣劳动者。也不是地富反坏右造成的,而是邓小平一类党内走资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只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二不承认党内走资派是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对象,也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实践证明,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作出的“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论断,是一个符合实际的、科学的、正确的论断。澄清了人们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糊涂认识。

。  生产资料管理权掌握在党和国家少数管理人员手中,和人民公有制相矛盾,和社会化大生产也相矛盾。生产资料管理权掌握在党和国家少数管理人员手中同公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工人阶级广大人民同党内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的矛盾。

5)人民法权

毛主席在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的批示和谈话》中提出了“人民的权利”的概念,他说,“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犬,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的问题,了解为国家只有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瞎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

人民的权利,以这样鲜明的、系统的形式提出来,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毛主席在这里明确指出,人民是指工人阶级为核心的广大劳动者。这就和卢梭的“主权在民”根本区别开来,和一切剥削理论区别开来,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在今天,是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根本的,就是要看他承认不承认和是不是自觉维护人民的权利!

毛主席所说的人民的权利,就是人民法权。即社会主义人民公有制决定的、受无产阶级国家法律保护的、不可让渡的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所独享的管理经济的根本权利。历史上一切国家,都不过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也正是人民法权所决定的、不可怀疑的权利。人民法权有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保护并强制推行。

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共产党领导的本质是工人阶级领导。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时期领导什么,就是领导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继续得解放、领导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管理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当家作主。

不是领导党和国家少数管理人员当家作主,不是领导专家教授当家作主,更不是领导资本家当家作主!

文化大革命中群众贴领导干部大字报,批评领导干部;批判反社会主义的反动学术权威,是社会主义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监督所有管理者的法权,天经地义。现在一些人重复文革初期镇压群众的错误,把这些人民行使正当权利的行为说成浩劫和动乱,充分暴露了党内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复辟资本主义的狼子野心。

是坚持少数人管理国家、扩大资产阶级法权,还是支持和完善工人阶级人民法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焦点,是共产党同国民党长期斗争的继续。

6)小结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一方面解开了斯大林犯错误的盖子,一方面暴露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党和国家领导权、无产阶级专政的严重问题。这两方面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特殊运动规律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把握。需要世界共产党人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做出正确回答。毛主席正是从一九五六年开始,紧紧抓住所有制这个根本问题,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管理权进行认真剖析,并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广大人民投入反修斗争,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提出所有制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这个基础不稳固;和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两大科学论断,提出了人民的权利这个崭新概念,澄清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糊涂认识,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伟大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预见了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和中国社会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复辟的重大历史事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社会主义宪法,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钱学森同志说,“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实在是值得全国人民深入思考的至理名言!。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22期):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郝贵生 | 《论持久战》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究竟有什么逻辑联系?

湘赣红旅—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两日热点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