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对认识论学说的新发展 | 精选好文
毛主席关于怎么把认识论交给广大群众的问题,这对于世界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如果我们领会了毛主席思想去做工作,就会对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这个思想应该交给广大群众,首先是基层干部,以后要交给世界上的广大群众,把这个工作做到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就快了。
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蒙古族,原名李生萱。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艾思奇在1966年3月去世时,年仅56岁。当时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人大副委员长的林枫,准备了悼词送毛主席审阅,毛主席亲笔加上了“中国的理论领域的忠诚战士”一语。《光明日报》曾评价:“艾思奇把毕生的心血和智慧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哲学理论事业,是人民的哲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第一人。
艾思奇从1948年党中央在河北平山创办马列学院起,到1966年3月逝世,一直在中央党校工作。他在中央党校工作的十八年里,除了承担许多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和社会活动之外,又承担了大量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写了大量文章和著作,讲了大量哲学课。特别是从1953年马列学院哲学教研室成立,他担任主任之后,校内又陆续开办了各种学员班次,教学任务繁重,而教研室教员又少,他是教员中一位“台柱”,讲课次数也就显著增多。《艾思奇讲稿选》所搜集、编辑、整理的讲稿,就是他当时讲课的记录。
《艾思奇讲稿选》是专门为建国初期高级干部讲马列基本原理的演讲录音文字整理稿,是不公开的党校内部出版物。它主要内容是哲学方面的,就是讲党史、讲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问题,也是从哲学角度来讲的。《艾思奇讲稿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原理,毛泽东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辅导(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实践论》、《矛盾论》),辩证逻辑,自然辩证法,西洋哲学史等。艾思奇本人生前除1965年所写的三份讲学提纲外,都未审阅过。艾思奇的讲课即使是哲学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纵横宇宙,包罗万象,相当广泛、相当丰富。
《艾思奇讲稿选》是讲稿集,它不是按照一般马哲教材体例编写的教科书,讲稿的内容在思维上比较发散,因此在结构上显得不是很成体系。所以读完《艾思奇讲稿选》,建议读者们再读一下武汉大学1974年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上、下册)》[感兴趣的读者,文章后边加微信领取电子版]重新系统梳理一下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框架,它和《艾思奇讲稿选》互为补充,是学好马哲基本原理的关键辅导资料。
今日分享“艾思奇讲稿选”第十五篇,与志同道合者共勉。

简谈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对认识论学说的新发展
艾思奇
(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五日)
*1963年7月,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刚发表不久,中央党校的学员在学习中提出:毛泽东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学说有哪些新发展?艾思奇根据自己的体会,讲了自己的意见。后来,他在其它讲课中,又作过多次讲述。在这篇口述作品中,讲得比较集中,有一些独到的解释和发挥,所以,我们整理速记稿时,独立成篇。整理时删去了少数有关阶级斗争的事例。
学员同志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关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可以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精选好文——编者注]一文)中,对于认识论的学说有一些什么新发展?
我要声明一下,我现在还没有能力系统地讲,文件才发表不久,我也是正在学习,因此有许多问题讲不出来。现在,虽经过一些初步思考,但是要拿出一个非常详细、系统的意见,还是不大可能的。所以,现在还是只能提纲挈领地讲;讲一个要点,讲讲我的初步体会。对于认识论的发展有哪几点,只讲一些我现在所体会到的,大家听了可以补充,如果大家在讨论中多提出一些意见,可能比我讲的还要充分一些。政策教研室讨论了这个问题, 分析了一下,提出了一些意见,我是根据他们的意见来讲的。
毛主席对认识论方面有一些什么发展呢?
一、发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
这个问题毛主席在“草案”、里面已经做了具体说明。这是一个新发展。
认识的基础是实践,这个原则自马克思、恩格斯以来,已经是肯定了的,认识的唯一来源就是实践,认识的标准也是实践,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肯定了。但是实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以前没有很明确地分析。当然也讲到了,《费尔巴哈论纲》[可以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精选好文——编者注]里面讲到实践是革命实践,是社会实践。但没有更进一步分析。毛主席在《实践论》[可以阅读实践论 | 经典佳作——编者注]里对实践的内容,也作过分析,这一次做了详细分析,更明确了、更深刻了。实践主要是三个: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这是一个重要的新发展,使我们知道要找正确思想从哪里去找,使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在做工作中间,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有了底,现在我们更清楚了。
以前我们在学习哲学的时候,知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但是究竟依靠什么实践,是不很明确的,所以,可以有这种情形,口头上讲要依靠实践,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但实际行动上却不依靠实践;在课堂上讲依靠实践,实际上找不到什么叫真正的实践。有了毛主席这种思想,我们现在很清楚了,任何人要得到正确的认识,一定要投入生产劳动,要参加阶级斗争,要进行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也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里面的典型实验。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就要搞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但在搞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先做一个实验,经过实验以后推广。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实验,这是毛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里面早已经提出来的,我们没有很好地去做。
毛主席在认识论问题上,具体分析了什么是我们认识的实践基础,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说把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比较原则提到的东西,做了具体的深入的分析,这就是发展了。
二、揭示了正确的认识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完成的规律
这个思想也应当说是一种发展。
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于这种思想说的很原则,没有像毛主席这样具体的加以发挥。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列宁在《哲学笔记》里面提到了这个问题,逻辑的公式在实践上重复千百次以后才形成公理。这只是讲逻辑的公式,没有讲一般的认识,但逻辑的公式可以概括为一般的认识。所以可以说是原则上已经讲了这个思想,逻辑上的许多公式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千百次的重复以后成为公式,在人们的思想里面固定下来,他讲的是逻辑学。
毛主席发展了这种思想,人的一切正确认识都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完成。这种思想在《实践论》里面也有了,已经提出来一个公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不断循环往复,这种循环每重复一次,人的思想就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实践论》里面的这种思想进一步发挥了列宁的思想,现在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比《实践论》又进了一步,认为对每一个问题的正确认识是经过多次实践反复得到完成的。这个发展是很清楚的。正确的思想是实践不断反复的结果,这种思想应当说是一个新的东西,说明了正确思想要通过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路线来实现的。
认识是一条路线,不是一种灵感。从前往往把认识当做是一种灵感,一个聪明人忽然心血来潮,就把真理认识了。这种看法有一点类似宗教的看法,有一个上帝对他特别看中的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面给他一个启示,于是这个人就了解上帝的意志了,就能够说出一切真理来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就有这种错误的看法, 认为人的认识好像一次就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一下子就能够想到一切正确观点,不必经过一条认识路线,不必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忽然一下子得到了启示就可以认识真理了。这是错误的,这是把正确的认识看作是天上掉下来的。
毛主席反驳了这种形而上学的认识论观点,指出正确认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得到什么启示得来的,不是什么聪明人生来就会有的,认识一定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 条认识的路线。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经过这条道路以后才能完成认识的过程。
我们要找正确的认识,一定要花工夫,在生产劳动中,在阶级斗争中搞科学实验,反复多次,毛主席经常举这样的例子,“六〇六”这种药品是经过六百零六次的实验,失败了六百零五次,最 后六百零六次成功了。正确的认识要经过艰苦劳动得到的,不是睡在床上或者读几本书能得到的,而是要在阶级斗争,生产劳动里面经过辛苦的劳动,同时要经过反复思考以后,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正确认识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来的,是经过这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路线得到的。
错误认识是怎么来的?可以反过来说,违背这一条路线,一定会得到错误的认识。脱离生产,脱离劳动,脱离阶级斗争,不搞科学实验,不做调查研究,不耐心在反复实践中间仔细思考问题,或者虽然是多少搞一些实验,可是不用脑子,不让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陷在经验主义里,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就一定会犯错误,也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如果是担负重要领导责任的,这样的错误还可能会成为路线错误。这种错误自己不能发现,自己不能改正,因为没有能力发现,没有实践,又不想问题,错误就没有办法发现。
错误有两情形,一种是我们上面说的情形,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一定会犯错误,而且可能是犯大的错误,甚至是路线的错误,这种错误自己不会发现,自己不会改正,甚至碰了钉子也不会发现错误,如果没有外边的帮助自己不会发现。就是有了外边的帮助,自己不会接受教训。不虚心,永远也不会改正错误。碰了钉子,有外边的帮助,自己能够虚心起来,能够接受教训,可以改正。但是这种性质的错误自己没有力量发现,自己没有力量改正,要经过外边工作,有改变的可能,但也不一定,像王明这样的人,经过了工作也不可能改正。有的是经过工作暂时改正了,以后又犯错误,也有的是不认真改变认识路线,经过工作暂时改正一下,后来老毛病又犯了,这种人在我们党内也是有的,有的人就是不改正,有的人是改正了又犯老毛病。
错误还有一种情形,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来寻找真理,终归可以得到正确认识,但是,正确认识没有完成以前,可能有一个时候还有错误。在实践的反复过程里面,会有一些错误,可能大也可能小,其中有一些可能是带原则性的,但是这种错误自己有能力发现,而且可以改正,因为路线是正确的。
大家可以研究一下,是不是这样两种错误情形,不聪明的人要犯大错误,犯了以后自己不能发现,不能改正,聪明的人不犯大错误,犯了错误自己有能力发现,有能力改正。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不是要求绝对不犯错误,要求不要犯大错误,犯了错误自己能够发现,自己能够改正,这就是唯物主义。能认识错误又能改正错误,做到这一点就不大容易,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能遵守毛主席所提出的这一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这是毛主席的发展,这种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思想中,实际上已经有了,但毛主席具体加以发挥,加以分析了,因此,我们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对我们更便利。学习经典著作要以毛主席的著作为中心,这样对我们更好,对子我们处理工作,解决认识问题,更亲切,也更清楚。
三、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也是反复实践的过程
毛主席给我们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面,我们人的正确认识也要通过认识过程,实践和认识不断反复才有可能完成。搞社会主义建设常常出现主观主义,以为我们有了政权,怎么搞都行,以为有了政权就不会盲目性,有了政权就可以利用政权解决一切问题,因此不注意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反复过程。《实践论》已经指出了这种主观主义。
我们在工作中,以为有了政权什么都可以解决,实际上没有这么一回事。有了政权更要求谨慎,从实践中不断地反复找正确认识,因为没有政权我们可以小心一些,没有骄傲情绪,不容易犯错误;有了政权更应该虚心,不然更容易犯错误,有了错误更应当注意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更要小心注意到生产中间、阶级斗争中间去求得正确思想,更要自觉地认识这个问题,不提高这样的自觉性很容易犯错误。政权在手里很容易脱离群众,脱离生产,脱离阶级斗争,对待问题很容易不用科学态度,结果就出现了盲目性,就要犯错误。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还是有这么一个阶段: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有许多事情是自发地在群众里面搞起来的,然后我们的领导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也通过科学实验,总结经验,使自发变成自觉。我们中央对许多问题都是这样的,先是群众起来,然后中央总结经验,做出了决议,决议是精神,然后把决议拿出贯彻,精神变成物质。在变成物质的过程中又总结,又变成精神,然后又拿去指导运动,又变成了物质。从1958年到现在1963年这五、六年,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反复过程,后来有了农业六十条,有了十中全会决议,有了今天的农村若干问题决议(草案),这是实践和认识的反复过程。 这个过程完结了没有呢?还没有,还要发展。
我们党中央是自觉的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来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通过这一条认识路线把群众中间的自发运动一步一步的提高到自觉阶段,每一个决议使我们的自发运动变成为比较自觉的东西,每一个新的决议都比一个旧决议更能够提高群众行动的自觉性,现在我们中央的决议,就使我们运动的自觉性达到进一步的高度,当然,以后还会发展,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所以,不但是在阶级社会里面,人的行动是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面,也有这个过程。有一点不同,就是在阶级社会里面自觉的过程差不多要到革命的时候,才可以出现,在没有实现革命运动以前,群众的行动差不多都是自发的,整个社会发展到革命运动出现的时候,才开始自觉。封建社会里面,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才有资产阶级革命的自觉性。就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自发过程,到了有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始,才有了自觉性,无产阶级自己就是这样,到了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时候,才由自在变成自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个过程就不是这样,无产阶级有了政权,一开始就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不是要等到社会发展到差不多结束的时候,才出现自觉运动,不是要到这个社会制度根本转变的时候,才出现自觉。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里面,是不断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但是,我们经过几年的时间,可以完成一个正确认识。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群众运动,也是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不过不是像旧社会那样,一定要到社会发生根本转变的时候,才有群众的自觉性,而是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实现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个过程就是恩格斯说过的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不断认识必然性来指导我们的行动,不是到社会主义社会根本改变的时候,而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里面就不断能够认识必然,使我们不断达到自由。但这个认识是经过一个过程的,不是运动一开始必然性就完全认识了,就能够达到充分的自由了。现在我们可以达到很大的自由,所以我们的经济好转得很快。
四、提出了把正确认识交给广大群众的问题
这个基本思想马克思有了,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为物质力量。只要把革命理论拿到群众里面去,就可以变为物质力量的思想,现在毛主席把它更具体化了。就是文字也有一些改变,把理论掌握群众改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文字上有了发展,具体化了。至于内容更具体了,一定要注意把正确思想拿到群众里面去宣传,使群众能够掌握,这个意思就是说,要是根据错误的认识做工作,错误的认识被群众掌握,就变成了反动的物质力量。[按:修正主义分子以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就是如此,不断搞乱人民的思想,借此推翻曾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物质变精神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正确思想被群众掌握成为改造物质世界的力量;一个方面,是错误思想也可以被群众掌握,赫鲁晓夫的理论可以被群众掌握,那就变成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力量,变成了反动的力量。用正确思想反对错误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反对修正主义思想,这不是一个无意义的工作。为什么我们要写八篇文章(现在成为七篇文章,把对印度的除外了,印度不值得提,不是对修正主义斗争的问题)。加上我们的25条, 来对世界上的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教育,目的是为了使群众掌握正确的理论,使它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变为世界的革命力量。
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点,就是不是一般的把正确的理论拿到群众中间去使他们掌握,还要把认识论也交到群众中间去。这一点特别深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解决更根本的问题,使群众掌握了认识论,就能够正确掌握认识。
怎么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交给群众掌握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很好研究,一下子也很难说清怎么解决。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哲学,要使群众掌握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群众不会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要靠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注入到里面去,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责任很重。怎么把哲学从课堂上、从书斋里面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武器,这是很大的问题。现在看起来,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来解决,就是我们搞哲学的人,我们干部和群众结合起来,和群众一起在行动上贯彻认识论,才能够解决问题,不能简单的靠嘴上说。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了解这个问题,对基层干部,对群众要靠像现在这样课堂上讲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主要的办法是靠我们自己到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去, 运用科学实验的办法,带着群众一起在行动上运用认识论,通过 行动,通过实践使群众了解认识论。要不要讲课?可以讲,在自 己行动的实践基础上,要懂得哲学的人讲一点,可以使得他们实 际上已经掌握的认识论变成自觉的东西,不过不能像我们现在这 样,一讲就是几个钟头,只能在他的行动过程里面,工作过程里 面指点一下。毛主席说,讲哲学不要讲长了,讲短一点,最好是 在工作中、运动中抽时间讲几十分钟,这样可以使干部一下子了 解根本问题。我们大家这样做会起很大的作用,这样来讲哲学,意义会更大一些。
毛主席关于怎么把认识论交给广大群众的问题,这对于世界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如果我们领会了毛主席思想去做工作,就会对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意义是不可估量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深刻的了解。我们做干部的人需要很好的学习,很好的了解毛主席的这个思想。这个思想应该交给广大群众,首先是基层干部,以后要交给世界上的广大群众,把这个工作做到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就快了。
关于认识论的问题,就讲这几点。这只是我的一些初步的体会,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
End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