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明|国庆中秋假期,鼓励旅游消费,还是助农抢收抢种?
什么是根基,什么是命脉,一些人不要弄糊涂了。
今年国庆假期,适逢中秋佳节,双节叠加,假期长达8天,超长的假期让各地欣喜若狂,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居民出行旅游,铆足了劲,促进消费,推动假日文旅经济再创新高,收获满满。假期电影档票房突破13亿,中秋夜经济一片兴旺,出行人数、门票收入再创新高........
但中秋国庆假期,也是农村的秋收期、秋种期,不幸的是,今年的秋收季节,阴雨连绵,雨下个不停,至今没有停歇的迹象。
“从跌进九月份,雨就没有停过,心说十月雨该停了吧,还是哩哩啦啦下个不停,几乎不隔天,停一天,第二天就又下了。”10月7日,河南温县南保封村的一个老农告诉我:“今年雨下的这个劲,我活了75年了,只有65年、66年遇到过,今年雨下得太狠了。”河南修武的一个农民冒雨拍了一个视频:“太行山发霉了!”“哎哎!......”配的音乐,一听就让人心酸。
“下不去地,进不去车。”“今年农民可惨了。”“玉米都开始发霉了。”“葡萄一直落,也没有人来拉。”“今年谁包的地越多,谁赔的越多。”10月8日,几位温县的农民在黄河滩区望地兴叹,一位农机手利用下午雨停的时机进地试试了,结果非常不理想:“地太软,有的地方还积有水。车进去,就陷多深,没法收。”
该收的收不出来,该耕的地腾不出来,该种的小麦种不下去,农民那个急呀,“牙疼得把脸都疼肿了。”无办法,农民们只得等,“等天好了再说吧。”
有的家户实在等不上了、等不起了,雨一停就到地里收,“收点是点,收多少是多少吧,总比烂到地里强。”有的包地户,无奈只得采取十分优惠的措施吸引劳力出花生,“出三编织袋花生,给主家两袋,自己带走一袋。”河南有的地方,农民蹚着水收花生,在积水的地里人工掰玉米,用大盆往外运玉米穗。
与各地高速公路车挨车,旅游景区人摞人的景象形成反差的是,与各地千方百计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提供各种便利形成对比的是,与各地出行人数、电影票房、住宿餐饮火热火爆的文旅经济迥然不同的是,急需抢收抢种的庄稼地里却冷冷清清,农村急需的劳动力却难以找到,农民急切盼望的各种帮扶措施却鲜有人问津。
10月7日,河南温县,雨停了一天,下午天气罕见地放睛了。“今天怎么好的天气,想赶紧多收点,实在找不出人帮忙,拿钱也找不到人。但王园路中洒水车来回过了两遍,多个路口焚烧秸秆的人员依然坚守岗位,以至于田里的几位农民都有意见了:“都下成啥了,还洒水,有那功夫,来给农民拉拉玉米。”“天都下成河了,还烧啥哩,有那钱雇人,还不如派俩人来帮帮咱老农民们呐。”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大幅度提高,农业实现了机械化,机收机耕机种已经相当普遍。但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望天收”没有根本改变,“老天爷不叫你吃饭,你就是吃不上饭,不要看你怪能。”“谁会想到,今年的雨下这么大,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大的范围。”而且,农机化也是有条件有局限性的,今年这样的气候条件,再好的农机也是干瞪眼,当摆设。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早已不是劳动力的富积区,相当一部分农村已经极度缺乏劳动力了。
今年我国大部分农村因雨而出现的农业灾害、因雨而产生的难收难晒难耕难种情况,虽然是特殊年份的特殊情况,但偶然也必然。
而且一些地区的党政领导见事迟、反应慢,至今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对策没有行动,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今年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我们是鼓励居民旅游消费呢,还是帮助农民抢收抢种呢?孰轻孰重,哪是重点,哪不是重点,当领导的应该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拿捏得妥妥当当,不需要别人提醒的。
实际上现在反应过来,还不算太迟。各级党政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应该迅速行动起来,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农民抢收抢种,腾出各种公用设施,帮助农民凉晒粮食,协助各种设备帮助农民烘干粮食,抢收抢烘,做到颗粒归仓,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不要等了,真的等不起了。
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结束了,阴雨还在下还会下,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后,我国将出现新一轮大面积降雨过程,许多庄稼还在地里沤、还在地里烂,农民还在心焦心急;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索太多太多了。
山东一个名叫高洪义的朋友发来一首诗《今朝天公应放晴》-----
忧心忡忡待天明,
国庆难度哀民生。
棉花初白遭阴雨,
玉米将收遇凄风。
牵挂供电思乡亲,
叹息限产念劳工。
书生意气诗言志,
今朝天公应放晴。
这是他二0二一年十月七日凌晨一点于山东写的旧诗,今年的连绵秋雨,让他触景生情,旧情萌发,夜不能寐,再次发表,感慨万千。他心系民众,忧虑民生,充满家国情怀。我们希望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张文木先生说,理论越作越虚,离亡国就不远了。我有一个担忧,如果玩嗨了,玩得忘记了根本,恐怕就离饿死不远了。
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宝?许多人或许弄颠倒了。什么是根基,什么是命脉,一些人不要弄糊涂了。
创历史新高!国庆假期超24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很好!很好!
但一年不产粮食,恐怕第二年20亿人次都跑不动了吧。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