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荐读 | 极端天气,农民怎么办?

各路豪杰 2025-10-13 来源:叁零柒计划公众号

作为多少持有某种社会主义理念,乃至保有朴素正义感的人,如今不该对环保与极端天气问题视而不见了——即便不谈环保主义的各类理念,气候变化始终在伤害这片土地上最不容易被看见,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最需要被看见的群体。

原编者按:12日中午,有一位读者朋友希望我们关注一下陕西关中地区农民的处境。因为极端天气的影响,当地农业生产也受到很大影响。

实际上,如果关注近期的新闻,我们会发现,近几年极端天气对农民的影响并非个例:

作为多少持有某种社会主义理念,乃至保有朴素正义感的人,如今不该对环保与极端天气问题视而不见了——即便不谈环保主义的各类理念,气候变化始终在伤害这片土地上最不容易被看见,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最需要被看见的群体。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这些问题,又能做什么?我们没法独立给出一个足够专业,足够可信的断言。但还好,我们的朋友圈里有长期关注环保与生态议题的朋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本文会把相关内容整理出来,如果大家对环保问题,抑或是对我国农民群体有所关心的话,可以点进链接,和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在下文中,我们摘录了若干材料中的部分内容。大家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可以点击链接阅读全文。摘录部分已采用斜体字,本文章仅作分享学习。

如何理解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河南又现旱涝急转,气候变化给农户的大考|气候鸭先知)

陕西、重庆、河北三地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种植区都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极端天气打乱了原本指导农业生产的节气,也让传统经验失去效力。农民们在不断加剧的不确定性中,承受着当季作物的损失,更要面对生态环境和农业设施受损所带来的长期影响。

气候风险日渐增加,小农户坚守“道义经济”,不会轻易放弃耕作。尽管个体农户可以通过调整作物结构、灵活安排农事活动、拓展收入来源等方式进行适应,但受限于资源可获得性和技术能力,这些策略往往难以形成稳定的气候适应体系。在村庄劳动力日益短缺及老龄化的背景下,邻里间土地代耕、农具共享等非正式互助网络式微,小农户应对气候冲击的“社会韧性”减弱。

(“杞人忧食”小分队:气候变化下,传统村寨去往何方?)

橡胶种植是一种对气候变化很敏感的生计。根据村里报账员记录,这次季风落叶病导致某某村27户人家每户平均有20-30亩橡胶受影响,比如五嬢家30亩地里900棵树基本全部感染了,剩下的100多棵非常分散,全都割不了了,而胶树何时重新长叶仍无从得知。

除了雨季反复无常的强降水和加重的病害,近年来云南的干旱也严重影响了橡胶。在气候条件正常的情况下,版纳的橡胶在3月中下旬便完成春季的第一轮长叶,可以开始割胶。然而最近两年旱季降水极少,又出现了更严重的高温,阻碍了橡胶的生长,胶农迟迟无法开始当年的割胶。如果在干旱时仍继续割胶,胶树极可能发生“爆胶”,割面开裂橡胶溢出,将对树的健康产生严重损害。

访谈得知,今年该村村民在6月下旬雨季之前,几乎都没能正常开展割胶工作。高温、干旱、多雨、病害的叠加,让该村村民今年的割胶收入预计降低1/3……

(“节气的时差”凸显农户气候脆弱性,提升韧性需多元主体参与 | 最新研究)

第一,政策制定者与学界需加强农业生产敏感地区的区域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模拟未来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强度,联合气象学、农学、生态学研究团队,分析气候变化对不同农业产业、作物物候以及病虫害传播的影响链,为长期气候适应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第二,从农户农业生产实践出发,将长期规划适应与农村社区本土文化、地方性知识融合,将本地化的农事建议传递给农户,并向科研机构反馈农户需求,以帮助农户更充分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第三,农村基层应对气候变化理念应进一步从“防灾减灾”向“气候韧性建设”转型。应充分考虑农户所处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环境、气候变化趋势、主要作物类型和属性、掌握的生产资源和生产经营模式等,提供差异化的适应措施建议,采取基础设施建设与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前瞻性适应规划,综合提升气候适应能力。

第四,有效的气候韧性建设,需超越“政府动员—群众响应”的单向模式,将制度设计、技术创新和本土知识相结合,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动力,共同编织韧性之网,培育社会系统应对气候不确定性的能力。

能做些什么?

(菌子都旱没了!吃货哭了,而她决定做点什么……)

生态友好型农耕可以帮助农民抵御气候变化。这类可持续农业的具体做法因地区而异,总的来说是更新耕作系统,通过种植耐热型、耐旱型、氮高效型等优良作物,提高农业对极端气候的抵御能力;同时更新耕种方式,管理土壤肥力。这种农耕方式反过来还可以减缓全球变暖,比如改进肥料的使用、增加土壤碳封存、进行间作及推广农林业和保护性农业等。

具体到某某村,王Y了解后发现,生态友好型种植的解法其实就藏在当地的传统作物中。该村是苗族村寨,这里的人迁徙时总会带着一些种子。这些老品种的土豆、苦荞、雪莲果,经过几百年的优胜劣汰,具有良好的抗旱性,不需要太多水和人工干预就能长得好。

王Y在该村组建了一个女性行动小组,召集部分女性小农一起探索生态友好型的农耕方式。她找来专家张M为农妇们进行种植培训——张M有20年耕种经验,又接受过农学专业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同为女性,她与农妇们的沟通隔阂更少,可以快速建立信任关系。玲珑计划支持的部分资金也被王Y用在活动与物料的优化上,激励了农妇们参与的积极性。

(杨青:河流对话——本土气候行动的上下游学习)

在当地开展调查时,我们采取了参与式调查方法。首先,是文献收集整理与社区基本状况调查,我们需要了解社区的基础状况。其次,结识社区与建立社区关系,与社区居民共同开展参与式调查,认识社区的问题和需求,共同商议,达成共识,形成解决方案,然后实施。再次,分享阶段性成果,要收集反馈信息,据此调整行动方案,进一步再实践,最终在社区层面或更广层面分享与梳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本土住民具有精确解读大自然的能力。在稻田周边,他们种植了高秆高粱,为水稻提供一个避风港。在水稻成熟之前,高粱已经提前成熟了。高粱能够吸引鸟类先来啄食,从而保证了稻田的产量。从本土知识和本土行动的角度,能提供更加符合本土具体情况,更平衡、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同时,它也能解决气候行动中权力不平衡及不成比例的脆弱性问题。

当地农户在石头城打造了“社区种子银行”,把收集来的本土老品种种子在这里展示。农户从中取出种子以后,再放到“种子田”进行一季又一季生产的活化保存。在参与者行动里,农户发明了一种新的种子保存方式,他们把种子装进塑料瓶后,再放到冰箱里冷藏保存。当种子回到土地,就能实现种植与收获的活态化。

后记

最后,如果有志于做点什么的,可以参考一下“CC共创营”招募 | 青年与乡村社区,在气候变化中同行的实践项目,本号编辑不是很熟悉这个共创营,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决定。

另外,想持续关注天气问题的朋友,可以关注气象方面的科普账号“中国气象爱好者”。他们在多个平台均有相关内容发布。

END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19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社会主义、修正主义与资本主义:基于马列毛经典理论的本质辨析与道路选择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19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郝贵生 | 要害、核心是修正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

两日热点

艾思奇: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 精选好文

今年的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我们是鼓励居民旅游消费,还是帮助农民抢收抢种?

向美国投资1万亿,这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