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思想的红线: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地位与十年运动的历史逻辑

子珩墨 2025-10-11 来源:子墨观世 | 微信公众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捍卫历史,并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今天和未来的斗争,锻造出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引论:毛泽东思想与革命历史的根本关系——列宁主义的试金石

在今天的思想舆论场中,一股阴冷的、名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暗流,正在通过各种看似“客观”、“理性”的包装,企图从根基上,动摇我们这个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本。它们的核心靶子,有两个:其一,是将光芒万丈的毛泽东思想,淡化、稀释为一种面目模糊的“集体智慧的一部分”;其二,是将那场深刻、复杂、旨在为人民江山“反修防修”的十年运动,简单粗暴地归结为领袖的“个人错误”。

然而,历史的事实,早已给出了最响亮、最不容置疑的回答。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全部胜利,其最根本的保障,就是毛泽东思想这面光辉的旗帜。正如周恩来总理,这位与毛主席风雨同舟、对革命的艰难曲折有着最切肤之痛的伟大战士,在历史的危急关头所作出的、那字字千钧的总结:

“让红军走出死亡之谷,是因为听了毛主席的话,而不是听了什么集体智慧。”

这句话,如同一道真理的闪电,劈开了所有的理论迷雾。它以最无可辩驳的亲身经历,雄辩地证明了一个根本性的逻辑关系:不是毛泽东思想附属于集体智慧,而是集体智慧必须从毛泽东思想中汲取来源、寻找方向、获得生命!这背后,是一个深刻的列宁主义建党原则问题。

列宁在《怎么办?》中早已深刻地指出,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从工人阶级自发的斗争中产生,而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这个“灌输”的过程,正是由掌握了科学理论的革命领袖及其领导的先锋队来完成的。所谓的“集体智慧”,如果脱离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极易沦为列宁所批判的“自发论”和“尾巴主义”,只能跟在群众的眼前利益和局部经验后面打转,甚至被错误思潮所俘获。

因此,坚定不移地捍卫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绝对核心地位,科学、正确地评价十年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就绝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全部历史,关系到我们能否守住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红色江山,关系到我们未来的道路究竟该向何方去的、最根本的政治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廓清迷雾、正本清源。”

我们必须以这样的政治自觉和理论勇气,来审视和论证这段历史。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决定性——从认识论的飞跃到路线的确立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必须由最先进的理论来指引。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毛泽东思想如何从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以其无可匹敌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决定性地改变了历史走向的壮丽史诗。

(一)毛泽东思想与革命路线:天才的飞跃与集体的迷航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是一部充满了热血、牺牲,也充满了惨痛失败的历史。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到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的“左”倾冒险,所谓的“集体智慧”,在脱离了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教条主义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地将革命推向了万丈深渊。

是谁,在历史的至暗时刻,为这支濒临绝境的军队,找到了唯一正确的生路?

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集体”的决议是继续攻打被重兵把守的大城市,这是对俄国“城市中心论”的盲目照搬。是毛泽东个人智慧,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伟大飞跃,毅然决然地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前无古人的胜利航线。

在长征途中,“集体”的指挥,让红军在湘江边上几乎全军覆没,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才有了之后四渡赤水等一系列化腐朽为神奇的军事奇迹,才让红军走出了死亡之谷。

在抗日战争的迷雾中,当“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集体”喧嚣甚上之时,是毛澤東的个人远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刻洞察力,写出了光辉的《论持久战》,为全民族指明了通往胜利的、唯一正确的战略总方针。

历史反复证明:集体讨论和集体智慧,在具体行动中是必要的辅助手段,但革命之所以能够从一次次的失败走向最终的胜利,其最根本、最决定性的原因,在于毛泽东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唯一科学的路线与战略决策!这恰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政党、阶级、群众关系的经典论述。

(二)毛泽东思想赋予集体智慧来源: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的结合

周恩来总理那句“是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才使集体有了智慧”,是对这一历史逻辑最精辟、最深刻的概括。

这句话的本质是什么?它说明,毛泽东思想,不是从“集体智慧”这块土地上长出来的“果实”,而是能够让“集体”这块贫瘠的、充满了自发性和经验主义的土地,变得肥沃、能够生长出正确智慧的“太阳”和“水源”!

在毛泽东思想出现之前,“集体”所拥有的,只是零散的经验、朴素的情感,以及大量的、从外国生搬硬套过来的错误教条。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完成了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最艰巨、最伟大的理论创造。这套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就是毛泽东思想。

这套理论体系,成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为“集体”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分析框架(阶级分析法),一个共同的行动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一个辨别是非的根本标准。只有在这面思想旗帜的指引下,“集体”的讨论,才能避免沦为无休止的争吵和方向性的错误,才能真正凝聚成改造世界的磅礴伟力。

因此,毛泽东思想,是党和革命集体行动智慧的基础与源泉,而非附属或可替代的存在。否认这一点,就是否认科学理论对革命实践的决定性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评价十年运动必须尊重党中央决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容动摇

当今,对十年运动的污名化,已经成为历史虚无主义进攻的“主战场”。他们最常用的伎俩之一,就是将这场运动,描绘成毛主席个人的、晚年的“错误”,从而将他与整个党、与当时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恶意的切割。这种论调,不仅罔顾事实,更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包藏祸心。

(一)党中央十年运动决定的重要性与组织合法性

我们必须以最清晰、最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来回击这种谎言:十年运动席个人的“独断专行”,而是经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正式讨论、并以官方文件形式通过的、代表了全党意志的重大决策!

从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到同年8月8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再到党的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这场运动及其理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政治肯定。这一系列代表了当时党的最高意志的纲领性文件,是真实存在的、不容抹杀的历史铁证!

这些党中央的决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产生的,是构成那段历史最核心的“骨架”。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了集中,形成了党的决议。忽视、回避、甚至虚无化这些决定,就等于抽掉了历史的脊梁,就等于否定了党的组织原则,让一切讨论,都变成了毫无根据的个人情绪宣泄和对党的历史的恶意诽谤。

(二)虚无化党中央决定的危害:瓦解组织与推卸责任

这种将个人与组织进行切割的虚无主义手法,其危害是极其巨大的。它至少会导致两个灾难性的后果:

其一,它成功地将毛主席,描绘成了一个脱离组织的、被全党孤立的、刚愎自用的“孤家寡人”。这恰恰是敌人最希望看到的叙事。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解构毛主席作为人民领袖和党的领袖的崇高形象,将一场严肃的党内路线斗争,庸俗化为个人的“权力斗争”。

其二,它巧妙地掩盖了那些在当时或明或暗地对抗党中央决策者,所应该承担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一场由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正式发动的政治运动,任何党员,尤其是高级干部,都有遵守党的纪律的义务。“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民主集中制最基本的要求。你可以保留意见,但你必须执行。将后来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毛主席一人的“错误”,恰恰是为那些当年或消极抵制、或阳奉阴违、甚至从极“左”的方面进行干扰破坏的人,进行了最无耻的开脱!

因此,任何对十年运动的正确评价,都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动摇的前提之上:那就是首先必须承认,这一系列由党中央作出的正式决定的历史存在与政治合法性!

第三部分:毛派力量与历史认知不足——克服经验主义与朴素情感

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是,在今天这场捍卫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斗争中,许多怀抱着赤诚之心的“毛派”同志,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短板和历史认知不足。这极大地削弱了我们的战斗力,使我们容易陷入敌人设置的话语陷阱。

(一)对党中央十年运动决定认知不足的理论根源

全国许多毛派同志,其实并不了解党中央当年那场十年运动的真正决策背景。他们对毛主席的热爱,更多源于一种朴素的阶级感情,或者说,对伟人个人魅力的真诚崇敬。但对支撑那段历史的理论根基、组织原则、以及它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却往往知之甚少。这种倾向,从理论上看,是一种经验主义与情感主义的混合体——它满足于感性的认同,却缺乏把感情上升为理性认识、把经验提升为科学理论的自觉。

因此,他们同样容易陷入将毛主席与党组织对立起来的“个人英雄”叙事之中,无法有力地回击“独断专行”的污蔑。更有甚者,当后来某些所谓的“历史决议”,刻意回避甚至歪曲了当年党中央的这些决定时,一些同志也缺乏足够的理论武器,去辨别其中的真伪,去进行有力的批驳。这种理论上的“贫困”,使得我们在面对修正主义者精心编织的“历史叙事”时,常常显得被动和无力。

(二)加强毛派历史教育与意识形态自觉:从“崇拜者”到“战士”

因此,对于所有真正信仰毛泽东思想的同志而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重新学习,回到原点我们必须完成从一个朴素的“崇拜者”,到一个自觉的、掌握了理论武器的“战士”的转变。

我们必须深入地、逐字逐句地去学习和研究《五一六通知》、《十六条》等一系列关于十年运动的党中央决定,去学习毛主席在那个时期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只有将个人的崇敬,上升到对科学理论和组织原则的自觉认同之上,我们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我们必须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当年党中央的决定为历史依据,来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斗争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团结起最广泛的同志,形成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第四部分:毛泽东思想的实践与现实意义——永不熄灭的灯塔

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不仅在于其理论的深刻,更在于其无可匹敌的实践伟力。它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血与火中淬炼出来的、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

(一)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成就: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

从红军长征的绝处逢生,到抗日战争的持久抗战,再到解放战争的摧枯拉朽;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到“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再到将一个遍体鳞伤的“东亚病夫”,变成一个健康、自信、敢于对任何霸权说“不”的巨人。

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伟业,都是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在现实世界中投下的壮丽光影。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高举这面旗帜,革命就从胜利走向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这面旗帜,革命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二)毛泽东思想对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继续革命的课题

在今天,面对着国内外日益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渗透,毛泽东思想,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淡化、虚化、边缘化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在这个资本逻辑无孔不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的时代,我们仍然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建设和政治路线。

特别是他晚年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在一个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防止资产阶级法权的扩大,防止党内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具有着最根本、最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五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十年运动评价——一场伟大的反修防修预演

要科学地评价十年运动,就必须抛弃一切个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偏见,坚定地站稳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一)十年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反映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十年运动,绝不是什么个人的“权力斗争”或“晚年错误”。它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依然存在的客观现实下,党和国家面临着“向何处去”这一根本性历史选择的关头,对社会内部新产生的阶级斗争和主要矛盾,所作出的一次科学回应。

毛主席敏锐地洞察到,这个矛盾,集中体现在党内,出现了一个脱离人民的“官僚主义者阶级”,一条通往资本主义复辟的“修正主义路线”。这场运动,就是他发动亿万人民群众,自下而上地向这个阶层和这条路线,发起的一次无产阶级大革命。其目的,就是要解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全新的、马克思和列宁都未能来得及系统解决的历史课题。

它是对如何防止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重蹈苏联覆辙的伟大探索和预演。

(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捍卫革命的历史逻辑

用个人的悲欢离合、用一时的社会动荡,来否定这场运动的伟大历史必然性;用所谓的“集体智慧”,来消解毛主席作为伟大舵手的核心作用,这些,都是历史虚无主义最典型的表现。

正确的态度,必须是坚持党中央决策、毛泽东思想、历史事实三位一体的评价原则。我们既要承认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扩大化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但更要从阶级立场、政治路线和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充分肯定这场运动的伟大历史初衷与深远历史意义。

结论:坚守毛泽东思想,明确历史评价标准——为未来的斗争锻造武器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清晰、最坚定的结论:

远见:我们必须认清,毛泽东思想,在党和人民的全部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那个唯一的、决定性的、力挽狂澜的核心角色。它不是“集体”的点缀,而是“集体”的灵魂。这是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最高体现。

坚守:在评价十年运动这一重大历史问题上,我们必须尊重当年党中央作出的系列决定,不能用暧昧的“集体智慧”或恶意的“个人错误”,来模糊和歪曲历史的本来面貌。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组织纪律性的根本要求。

因此,对于所有真正的毛派同志,对于全党所有忠诚的干部而言,我们的任务是明确的:

第一,必须深入学习毛泽东想的原著原文,克服经验主义和朴素情感,将对领袖的热爱,升华为对科学真理的信仰。

第二,必须充分理解和捍卫当年党中央关于十年运动的系列决定的历史合法性,以此为基石,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

第三,必须以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观照我们今天的现实斗争,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够永远沿着毛主席所指引的社会主义方向,稳步前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捍卫历史,并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今天和未来的斗争,锻造出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19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社会主义、修正主义与资本主义:基于马列毛经典理论的本质辨析与道路选择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19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郝贵生 | 要害、核心是修正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

两日热点

修正主义的失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

超越产权的迷思,回归政权的本质:与钟建民同志商榷“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公有制”

岂容蚍蜉撼神树——驳“三七开”与“集体智慧”之流的卑劣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