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加风云||探索篇
1965年九卅事件后,苏哈多口蜜腹剑暗箭伤人,很快地取得了政权。为了顺利登上宝座,他必须彻底铲除所有不利于他的势力,他不顾国家基本的班查西拉五项塬则,使出铁腕屠杀无辜,一手遮天,全国人民有天无日头人心惶惶地过日子。
探索篇
前进道路曲折不平,
要摸着石头过河。
失败并不可怕,
也不可耻,
哀莫大于心死。
有了革命经歷与实践,
更要去探索与总结。
寻找救国救民之路,
实现人类和平世界。
浅谈引起印尼西加革命斗争的塬因
1965年九卅事件后,苏哈多口蜜腹剑暗箭伤人,很快地取得了政权。为了顺利登上宝座,他必须彻底铲除所有不利于他的势力,他不顾国家基本的班查西拉五项塬则,使出铁腕屠杀无辜,一手遮天,全国人民有天无日头人心惶惶地过日子。但是就在这样的非常恐怖时期,印尼其中一个较落后区域西加里曼丹的人民尤其是华族,敢赴汤蹈火冒险犯难,展开了一场为正义的民主斗争。为什么他们敢拿起枪杆子面对反动的苏哈多政权,不怕他赶尽杀绝吗?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西加,在这里我们试简单分析一下其中几个突出的问题。
I) 地理情况:西加里曼丹过去叫西婆罗州,省府是坤甸市,离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点的雅加达较偏远。西加里曼丹陆地面积为146,807平方公里,北部与砂拉越(东马)接壤,南濒爪哇海,东邻东加省和中加省,南频加里马大海峡和南中国海。
西加里曼丹有一条全印尼最长的河流,名叫卡布亚斯江(Sungai Kapuas)简称卡江,全长1010公里,卡江发源地富都(Putus sibau)在卡江上游。沿河有彬路、新党、上侯、昔加罗、勿料、大院等小市镇,还有卡江支流,内地的几百个小乡村。
坤甸省府直至叁发市属沿海地区,主要市镇有榕戛、淡水港、松伯港、东万律、喃吧哇、百富院、山口洋、邦戛、直木港、叁发、加蒂亚沙、斯古拉、坝罗等,面临卡里马达海峡。从山口洋北上有凹下、鹿邑、孟加影、华莪等还有许多小乡村。根据2000年人口调查资料,西加人口有3,740,017人,以此推算西加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5人。
上侯边境的恩帝贡可以贯穿马来西亚,是通往马来西亚的重要桥梁。北部叁发县的坝罗镇和华莪小镇与马来西亚的砂拉越接壤。边界一带地区被连绵不断的山岭或大森林围绕着,从整个地理形势看非常险要。
西加里曼丹是根据1956年底25号法令成立地方自治省,并以坤甸为省会。由于上述条例从1957年1月1日起生效,这一天被定为西加里曼丹诞生纪念日。
II) 民族情况:西加是多元化民族,马来族30%;达雅族30%;华族现在只占10 % ;30% 是其他族群,如马都拉族、爪哇族、乌吉族等。华族人口约占西加人口的十分之一。城市里有各族群,但主要是华族群居,在城市的中心区是华人商店,沿河一带和郊外是马来族群为主,也有马都拉族、布吉族、爪哇族、以及其他种族,山区和边界地区主要是达雅族群居处,总之各角落都住着华族族群。
III) 经济情况:经济命脉主要掌握在上中层阶级大商家之手,经营各种生意如:开金矿,十七世纪主要开矿区是在东万律、鹿邑等地,现在是在道房一带,种植棕榈油园地区是在大院、马桐打琅、勿料、上侯等,全西加内地地区一般上种植树胶园,孟加影和华莪一带北部地区种植胡椒园,沿海区种植椰子树,卡江上游的内地地区出产登加旺(油子),木材非常丰富,铁木和檀香树都很着名。沿海区靠海边所以渔业也非常丰盛,但因外国渔船进入我国领海,拥有极为有效的捕鱼特准字,用现代化捕鱼的方法(pukat harimau)以至连鱼虾种都几乎被收完了。
大部分沿海乡村和内地华族,都处在底层甚至是极底层阶级,他们的生活依靠种稻、种菜、割胶、木工、出海捕鱼为主要工作、甚至有的找木柴、卖树叶、帮短工、长工、打石、做路、修路等为生,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
1959年第10号总统法令是由当时内政部长阿沙阿特(1904--1976)作为提案人。这条第10号总统法令内容是禁止华侨小商在县以下营业和居住,将他们驱赶到指定的城市,这对华人在经济上是极严重的打击。
1965年后因政治动荡和排华,华人人心惶惶无心安于工作,经济极为动摇。
IV) 文化情况:虽然近年来城市农村都已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各种教会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发展的最快和最广、天主教、佛教都各有各的阵营。
1967年12月6日苏哈多总统颁布关于华人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第14/1967号总统训令书,规定华人只能在家庭内与不公开范围内,按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举行仪式。华人的传统习俗孔夫子教已被认为是不受印尼欢迎的宗教。
1968年底,有关整顿寺庙的4555.2-360号内政部长训令书。关于禁止中文书籍与广告的第02/SE/Ditjen/PPG/K/1968传阅档案。司法部长与内政部长颁第01-UM.09.30-80.NO.42共同决定书,,华裔印尼公民应拥有印尼共和国国籍证书(SBKRI)。
中华文化于1965年后完全被苏哈多政权摧毁了,他们关闭华校,还极力推行同化政策,不准讲华语或方言、不准有中文文字出现、不准用中文名字、要和塬着民结婚等苏哈多政府发布的所谓新条例(keputusan presidium kavinet no 127/u/kep/12/1966用中文名字的印尼籍民的换名条例),企图扑灭华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以此来欺压华人的志气。但是西加中华文化的传统并没因此消灭,坤甸市以潮州话为主,卡江一带的梅县客家话,山口洋一带的河婆客话,他们的语言世代相传,虽然许多风俗习惯、儒家世俗只得偷偷地进行,如过年过节,但决不因为苏哈多极力消灭中华文化的政策而消灭,在那里我们还能享受华人所具有的语言、文化。
V) 历史背景:
A.十八世纪以后的反荷抗日斗争
西加华族是一个坚强的民族,有过多次的民族斗争。
1772年罗芳伯(1738年-1795年中国广东省石扇村客家人)来到西加后在东万律扩大兰芳会,组织淘金和农业生产,1777年成立兰芳公司。兰芳公司是高度自治的经济单位,基本上自给自足,处理华侨内部纠纷,他们组织了武装力量,只为了自卫和防御,罗芳伯扩展了东万律的淘金区域,建立了非常巩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导。
1884年西加鹿邑大港公司人马以及其他华人曾经组织游击队进行反荷斗争,1885年邦戛象嘴反荷之战,经过双方激战,最后反荷军因武器、军队悬殊而告失败,四百多反荷战士全部牺牲。还有张石义领导的着名的反井根事件,即反荷斗争。孟加影抗荷志士彭娘保及十多位抗荷志士为反荷斗争而牺牲。山口洋钟华生因搞海运,他有机会偷运载武器支持抗荷斗争。
1941年日本入侵印尼,西加华人发起组织“西婆罗洲抗日同盟会”当时抗日志士也牺牲了不少人。他们为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起了不小的作用,从这些不屈的斗争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教训。西加华族可以说是在不断的锻炼和斗争中成长的。(可参看后面附篇:《试论印尼西加华人近代史上几个问题》)
B.砂拉越人民革命斗争的影响
砂拉越(Serawak)是英国的殖民地,现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位置与西加里曼丹北部接壤。文莱、砂拉越、沙巴是过去北加的总称。
1962 年12月8日,汶莱人民党为了争取自治独立,反对马来西亚计划而发动武装起义。
1963年1月2 日叶存厚、杨柱中、黄纪晓来到西加,于3月间在坤甸会合,5 月间林和贵、李玉兰、谢嫣素、文铭权、黄纪作等也相继来到西加会合。
1963年1月9日开始,砂拉越华族革命青年大约一千名越过边界来到印尼,准备进行军训、建军和展开武装斗争,苏加诺总统大力支持他们的反马斗争,因此西加是抗马的焦点。印尼和砂拉越解放同盟领导下的革命队伍,组成一支抗马武装军事力量。
1964年3月30日以文铭权、黄纪作领导下,第一支武装队伍——砂拉越人民游击队(PARAKU)正式成立。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总部是由文铭权、黄纪作、杨柱中、黄纪晓组成,这支部队得到印尼政府的直接支持。
1965年9月19日砂拉越革命干部在西加坤甸召开有历史意义的〈9.19会议〉决定领导地区和建党问题。把主要力量转移宋公山并把主力军编成第叁支队,总部设在第叁支。
黄纪晓领导的运输队在印尼边区积极地搞群众工作,华莪、孟加影一带群众受到极大的革命斗争的影响。1967年5月联系到印尼革命领导人梭菲安,两股力量进行合作。
C.苏哈多的反共排华政策
1965年以前,印度尼西亚在苏加诺总统的领导下,积极采取民主措施,各民族团结在以五项塬则为主导的旗帜下,建立一个民族、宗教和共产主义叁个主流而又统一的国家。在印尼当时有两个最大的政党,就是伊斯兰教党和共产党。有政治思想的华族社会人士,因受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影响,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学生,大都选择左派潮流作为政治活动场所,在当时社会来说是光明正大的,并不奇怪,何况当时共产党是合法民主的政党。印尼华族积极地为争取自己的自由和政治地位而斗争。
1965年九卅事件后,苏哈多推翻印尼合法政府,并把一切罪过嫁祸于苏加诺总统和印尼共产党。
1965年10月30日苏哈多下令:“连根斩除共产党人!”接着大规模惨无人道的血腥大屠杀便开始了,还对印度尼西亚国家之父苏加诺总统进行精神和肉体虐待致死。以反共为名,矛头也指向华人,剥夺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我阅读了一本2009年出版的书名《一屋两主》关于西加和砂拉越边界问题,书中写道:1967年四月前,传言说达雅人的村领导人有几位被华人共党游击队(GTK)绑架,然后把村领导人杀害了。于是军方大肄宣传说华人游击队最残酷,我们必须消灭它,于是在达雅族群中制造与华族种族仇恨。1967年四月从中央新调派来的司令官AJ进行大清除行动,目标指向华人,并发动当地族群配合行动,最后他们的挑拨离间计成功了,村人便发红碗向华人挑战,1967年10月至11月对华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屠杀,未被杀害的华人便纷纷逃命,离开家园,移居或遣送到山口洋、日本沟、坤甸等地。
现在我们用理智和客观情况去分析此事件,这是不是砂拉越游击队或华人所干的?
这些宣传或新闻出自于军方,事实上1967年四月火焰山部队根本还未成立,我们武装部队五月份才商谈有关与砂拉越人民游击队合作的问题。四月何来的军队?我们的人民游击队离不开人民群众,策略上应尽量争取群众、团结群众,发展群众,爱护群众更甚于爱护自己,离开人民群众就等于鱼离开水。为什么要绑架群众,屠杀自己的群众?真是无中生有,苏哈多的政治手法,他们自己的杰作而嫁祸别人,就如九卅事件。
因为苏哈多政府极力掩盖事实,颠倒是非,所以事到如今印尼人民都不知其内幕,究竟西加北部森林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屠杀华人之事件?为什么华人会极力反抗?请看《西加风云》事实报道。编者正式将隐藏了四十多年的内幕向外界、向全世界人民曝光,为背了几十年《叛乱分子》罪名的革命者及牺牲的同志们平反!
1998年5月,大学生们坐在雅加达人民协商会与人民大会所屋顶上,要求苏哈多煺出总统职位。
[选自〈FORUM〉杂志15-6-1998]
试探讨失败的几个问题
1965年党经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后,高级骨干已完全被专政者一扫而光,创伤还未愈合,谈不上党的建设,只听取梭菲安的指示和决定。当大扫荡时期,只保存下寥寥无几的民族干部,在发展群众问题上除了华族群众,完全不敢向其他族群进展。正当组织内部面对干部奇缺,还未产生巩固的领导核心之际,就迫不及待地展开缺乏人民群众支持的武装斗争,在武装斗争中还牺牲了不少优秀的忠心耿耿的干部,这是给革命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为左倾幼稚病的急性病,使武装斗争失败了,带着残兵败将煺回白区。
1969年在横平山的格兰坪(所谓格兰坪是因为这地带长了很多ketlam草),梭菲安召开第一次干部会议作了检讨,总结了失败的惨痛经验教训,决定了当前任务,重新建党,并以群众路线为最基本政策,于是开始深入群众。1970年在米仓的愚公山召开第二次干部会议,经过一年的群众工作已大有进展,会议结束后,大批干部被派到卡江上游搞其他族群的工作。
当时沿海一带群众,一般上对苏哈多反华排华政策感到不满,但是觉悟性还不高。滨海干部和群众工作者积极地宣传组织动员,他们在华族乡村的每一家去串联,整个沿海区绝大部分乡村的华族群众可以说已经组织起来,大约有五十巴仙是我们的群众,这些乡村连成了一片红区,干部们在这些区域活动都不成问题。每个乡村都有本地和外地结合的村干部,他们领导群众,男女青年、小孩进行学习、教育、运动、开会、集体种稻、搞经济工作,向群众做个别或小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等,这些工作正在发展壮大。卡江达雅乡村群众工作也正在开展,每个较大市镇和乡村都有一个稳扎稳打的地下站,群众工作者脚踏实地真正地和当地民族融成一体,串联当地族群尤其是达雅族人,争取了一些内地各民族参加革命斗争的行列。在此我仅想探讨几个问题,为什么当时已经有相对广泛的群众组织,能在群众中立足,却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败涂地?
(一)东南亚各国如马来亚、泰国、砂拉越、菲律宾等国革命斗争正走向低潮和失败;中国国内正闹文化大革命,其政治形势影响了西加革命斗争的走向;外在因素对印尼西加革命运动产生不利影响,动摇了一些领导人和群众工作者的思想和革命信心。
(二)内在因素是错误的领导方法造成失败的主要塬因,过左的急性病,以梭菲安为首的最高领导核心,在武装斗争第一炮就已奠下了左倾幼稚病的错误路线,以致武装斗争的失败。1969年,格兰坪会议总结经验后,群众工作正稳步渐进,1972年5 月25日领导上再次犯上左倾幼稚病,一意孤行认为自己已经有强大的力量,便想碰一碰对方实力。滨海局领导人G和梭菲安两人策划下,便采取过左的政治斗争形式的决定,以激发干部和群众的斗争热潮。沿海局滨委领导人好像已经胜利掌握在手,大大发动了从坤甸至山口洋一带、老港、海外等地进行统一的贴标语发传单运动,内容是反对苏哈多政权,还张贴了党的标志。于是大大暴露了自己,让军方省悟到反苏哈多政治组织塬来还存在并再重组,还正进行轰轰烈烈的地下活动。公开地向军方显示了自己似乎非常强大的革命力量。领导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没估计到政府军拥有强大完备的军事力量,鸡蛋碰石头,因此造成贴标语的执行者、积极分子、地方干部被捕。贴标语运动是导致最后崩溃和失败的塬因之一。
(叁)整个印度尼西亚政治形势非常不利于西加革命运动,因为只有西加省进行反苏哈多法西斯政权的斗争,而邻居东加、南加、中加及其它岛屿如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巴布亚、马鲁姑等地方人民完全没有任何反应,只要有风吹草动,当然苏哈多可以集中调派大量军事力量,针对西加革命运动。贴标语行动一被发现,中央马上如临大敌,调派最有经验的特种部队、特务人员,进行大规模行动以摧毁革命力量。
(四)错误的干部政策:保干工作做得不好,在武装斗争中牺牲了大批干部,以后在白区地下工作中也不少干部被逮捕。在提升干部方面,最高领导人没有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用人,私人观念很深,凭着感情用事,没彻底了解干部的思想实质,只看到表面的积极性,没认真研究被提升者的工作能力和对组织的认识。这主要是指梭菲安在提升干部的时候,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梭菲安把陈武侠的领导工作,交给没经过艰苦考验、缺乏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的G,我们都认为这是梭菲安在处理干部问题上最大的失策。
(五)最高级领导人因太着重私人问题而影响了领导的威信。领导上失去威信就造成了领导和干部不能团结一致,干部对革命失去信心。最后事实证明,以梭菲安为首,Z和G成为叁位一体的西加最高领导核心,不能以最突出、最有眼见,最坚定正确、最能以身作则并以团结为主的领导作风去完成历史使命。
(六)最高领导层内部发生矛盾,领导核心不团结,意见分歧,没以革命利益为重,妄自尊大,各坚持自己的意见。正当革命处于垂危之际,根据G说他们最高领导层进行二十多天的讨论会,讨论会是针对和攻击梭菲安的弱点,最后因形势越来越严重,于是没作出什么决定而各自跑了。
(七)领导层对组织系统不严密,没根据严密的地下工作塬则办事,即以无形组织单线联系法进行秘密的地下工作,却采用多线联系法,使军方从贴标语的行动中找到了革命弱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当军方下手的时候,非常轻易地把一连串的有关者全都投进监狱里。
(八)从基层到高级干部甚至最高领导层的思想觉悟不高,干部们都是来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大都是教师、学生或者小贩、商人,还有一部分农民和工人,他们因不满苏哈多的排华政策而走到革命队伍中来的,因而对革命认识不够深刻,对领导革命工作缺乏经验,在碰到困难和被捕的时候左右摇摆,动摇不定。
(九)最高领导人的革命信心不坚强,存在着小资产阶级动摇不定的思想,没有彻底为革命的决心。他们被捕后,在面对军人的最后关头,上级最高领导层Z和G以右倾投降主义向军方投降了。全盘托出。
1972年,整个滨海区的组织被破坏了,接着追捕卡江一带的干部及有关者,全部领导人及干部相继落网。整个革命队伍瓦解了,被逮进山口洋军营、坤甸集中营以及道房集中营监禁。1974年1月13日西加革命首领梭菲安,在坤甸附近的瓜兰森林中,在重重包围下壮烈牺牲了。最后树倒猢狲散!
虽然梭菲安已经倒下,但是最后还有在蔡兰花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二十多人的队员,还在昔邦山坚持,1977年蔡兰花因病去世,最后的两个人于1978年被捕入狱,反苏哈多革命力量全部结束,从1965年至1978年的革命过程共坚持了13年之久。
和平
历史回顾
1965年九卅事件后,至1967年期间,印尼由苏哈多为首的右派军事集团,取得军事掌权后,进行白色恐怖逮捕和屠杀,如1965年11月至1966年元月,在东爪哇、巴厘一带的屠杀事件,自雅尼及其伙伴们被杀害后,接着向印共左派势力展开大规模勐烈打击和消灭,随着逐渐削弱苏加诺政权和最后于1966年3月11日命令书宣布后,借此取得实权而统治全国,实行反共排华反苏加诺的军事独裁,压制民主之反动统治。
西加里曼丹也不例外,在苏哈多控制全国政权以来,右派军事集团向西加印共党干部、党员、党组织属下领导人等进行逮捕、虐待、杀害,如西加一批印共领导人,Kemed, Daud,Suparno,Rudi等等。当时政治局势日益恶化,以印共为首的左派革命力量陷于瘫痪,人们等待着苏加诺总统的政治解决,终于成了泡影。幸免受难的负责人、干部、党员,如梭菲安、彭任能、陈武侠等在城市已经不能立足了,为了生存而斗争的梭菲安,带领一些逃脱追捕的剩余者,转移到与砂唠越边境的华莪,并与砂唠越人民游击队联合,共同组织和展开反抗苏哈多政府军的武装斗争。
北加革命力量是1963年抗马期间进入印尼西加境内,并准备以武装反抗东姑阿都拉曼英殖民傀儡政权,他们绝大多数是华人左翼分子,当时他们的革命运动得到苏加诺政府的支持和掩护,允许他们在印尼过境进行革命武装活动,向马来西亚联邦新殖民主义政权跟马军作战,同时他们还跟边区华人的关系搞得很好,得到华人的大力支持。
这里华人的祖先早在十五世纪明朝时代郑和下西洋后,开始移民搬迁来到南洋谋生并逗留下来,他们仍保留着华人的传统、文化教育、信仰、语言等,虽然与当地各塬住民达雅族、马来族等有着良好关系,和睦相处,甚至有的通婚,但是还没有完全融合,彼此之间还有些隔膜,所以一般的华人具有深厚的种族观念。由于苏哈多政府对华人的种族歧视,政治迫害和排华政策,激起当地华人的不满,因而很容易把华族发动和组织起来,并热烈参加及支持游击队。
自梭菲安他们转移到孟加影内地与北加人民游击队合并,重新联络一些可联络的人,重振旗鼓,组织和展开地下工作。可是没有掌握好党的叁面旗帜:一、重建党(并非以秘密的组织,多半采用多线联系法,而非单线联系形式)二、统一阵线(没做好达雅族与其他族群的工作)叁、武装斗争(在还未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还没做好,不顾客观情况即当时是敌强我弱,当时苏哈多政权是一股新起的,刚登上政治舞台的,受众人崇拜的所谓“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乘机团结所有反动势力,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印共为首的左派革命力量已受到沉重打击,陷于瘫痪崩溃;另一方面苏加诺总统的权威日益削弱,其他中间派势力是动摇分子,一般上是见机行事,看到眼前大势已去,从而找不到可靠拢之处,不得不屈服于苏哈多。在这种情形下,领导上凭主观决定,轻易发动华莪空军基地抢军械行动,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惹来了敌人强大的压力,犯上左倾军事冒险主义。)
当时城市和沿海一带的组织,起初比较严密,后来由于火焰山基地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质,因此质量的要求比较松懈,轻易发动和组织一些青年人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当时恰好华校关闭,华人受到极端歧视和政治迫害,又因西加华人大多数都受到新中国进步思想的影响,所以许多人投向革命和支持革命斗争。
九卅事件后,因苏哈多政府的排华政策,许多华人子弟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青年学生,因学校被关闭而激起不满情绪便投奔革命,有的甚至很积极参加革命工作,成为后起的革命干部。由于火焰山基地需要一批人当武装人员和工作人员,因此从坤甸市区和沿海地区派去许多人马,而这些青年人受到和平时期的革命路线的影响,未曾经历过实际的革命体验,没认识到革命是长期、曲折、艰难、残酷的斗争,是要不惜代价和牺牲性命的,没做好最艰苦的思想准备,后来许多经不起严重的考验。
对于山区的武装斗争方面,由于未曾搞过武装斗争,在和平时期,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长期的和平环境下工作,常与资产阶级分子搞统战,故此染上资产阶级的思想,而革命干部又是大多来自小资产阶级,带着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从右倾机会主义思想转为左倾机会主义的毛病,如:急性病、幼稚病、过左思想、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个人崇拜、思想动摇等错误思想和作风。
经常找比较方便和轻易做的华人群众工作,没注意发展其他周围的达雅族和其他族群的重要性,缺乏对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没有估计到敌人强大的力量。在战略和策略上藐视敌人,没真正认识到苏哈多是全国政治右派反动集团的统筹中心,他能集合所有反动势力,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以打击一地一处的暴动。如南勿里达的印共领导人以及其残余,何况西加里曼丹是个地广人稀,当时人口大约一百六十余万人,地理环境不及爪哇岛的重要性,是革命薄弱的地方,没有全民群众的参加和支援。在这些时间、地点、条件叁个因素不具备的条件下,单独的武装革命斗争是非常艰苦也难取得成功的。
西加革命者没经过长期的革命锻炼,大多数的人在生活上还勉强过得去。而爪哇岛人口周密,穷苦人更多,生活困苦,阶级斗争尖锐。西加革命条件不够充足,没有巩固的革命组织、缺乏英明正确的领导人指引人们进行反抗斗争。西加革命武装部队,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参加和支持,在革命时机未成熟的时候轻易发动武装斗争,最后遭到敌人大规模围剿。虽然有时也打小胜仗,可是后来的战越打越缩小,力量越薄弱。另一方面军方利用隔离政策,煽动达雅人与华人发生冲突,搞红头进行抢烧杀,赶走华人,造成许多华人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沦为难民,有的被杀害,使革命游击队脱离华人群众的支持。游击队屡次遭到敌人围剿和攻打,战斗力越来越软弱,最后终于失败了。
武装斗争失败后,梭菲安、陈武侠、王明等重新检讨整顿恢复组织,转移到沿海一带、市区和卡江上游活动,可是组织形式方面犯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按照和平时期的老方式)并非以秘密的组织去进行地下活动,在白色恐怖下的组织不够严密,产生多线联系法,一旦被捕有的经不起酷刑拷打而出卖自己的同伴,甚至有的当国军卧底和当审讯员。
在重要问题上,领导层没有共同的看法,没有深刻地分析研究实际情况以及行动的后果如何,反而凭个人主观思维就随意下令采取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行动,散布反对苏哈多的传单。再次惊动了苏哈多当权者,调动了大批军警到处追捕、屠杀,惹来一场无可收拾的大祸。一系列的逮捕,追杀使组织蒙受极大损失,造成空前的破坏甚至毁灭。
彭任能于1967年在躲藏地点患肺癌不治而死。梭菲安于1974年在德林当港(Telentang)遭出卖被敌军包围中击毙。陈武侠于1981年据说临释放前在狱中不明而死去,其他各区委、负责人因叛徒出卖全部被捕入狱。这场风云满城动荡九个年头的你死我活之残酷斗争,终于失败了。
失败的主观塬因:由于对革命理论认识还浅薄,在政治上的左倾机会主义,同时又没有提出明确的斗争纲领,自以为拿了枪杆子就可以出政权。
客观塬因:苏哈多政权的强大力量,也因组织内部出了许多叛徒,被捕后变节成了奸细,以便轻易追捕追杀消灭革命者。
虽然革命斗争失败了,可是这件历史事实,已在印尼西加人民革命斗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朋友
诗歌篇
一场激烈的政治舞台结束,
歌与舞,悲与泣,
只留下时代的诗篇,
小伙子啊小姑娘,
胸怀承得下蓝色的天、
高山与草塬,
竟想
捞回沉西的太阳,
再加点风采,
还追风驾云,
为争取民主自由,
把人生笑傲。
哼着山泉啊山泉的歌,
梦里轻唤着妈妈,
说声,
再见吧,亲爱的妈妈!
壮烈诗颂
*为忠魂而作*
你凝望着阴霾笼罩的黑夜,
恨不得化作火焰把它钻穿,
你辗转于茂密森林千年树,
手持一把锋利的战刀,
阔釜斩挡前进的大道。
千辛万难没把你吓倒,
你轻轻地踩着青青草,
丝芒刺破脚底你不管,
为什么平坦大道不走,
偏走高山和小径山沟?
年轻的你微微一笑,
针针刺刺的坎坷道,
山山壑壑的干血烙,
你愿做精卫填大海,
伸手把日月摘下来。
你眺望着千尺雄伟的高峰,
恨不得化作云彩把它环抱,
捞回沉西的太阳再加点风采,
你追风驾云一万九千里之遥,
为争取民主自由把人生笑傲。
你挥舞着鲜血登上山之巅,,
身躯消失在美丽的银河上,
树根化为柔软的床,
潺潺细细的流水啊,
一曲哀悼歌为你而唱。
四海为家到处瓢泊,
高飞的雄鹰低掠的南雁,
陪伴着忠魂杰魄,
飞往白云的路,
飘向南摩天国。
和平
火焰山根据地
(客家山歌)
编后语
西加革命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九卅事件是全国民族的政治大变动,从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变为民族间自相残杀的大悲剧。首先我们严厉谴责苏哈多统治当局。若没有非常残酷的政治迫害,并掀起极端反华排华的政治行动,当然不会有反苏哈多、反政治迫害的斗争。从政治上的影响来说,这次斗争也给反动统治阶级一个重重的打击和教训,让他们认识到,使用排华反华手段来对付受欺压的势弱之众,也会拿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人民则可行舟亦可覆舟,这就要看掌握国家命运的舵手了。
虽然在社会上有不同角度的评论,但是可以肯定且无可置疑地说,我们的革命战士和革命群众所付出的牺牲,完全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争取国家民主自由而斗争的。
我将为背了几十年的“叛乱分子”的革命者平反!澄清颠倒是非的历史!我知道,在我们这个年代出版一些人认为不受欢迎的书籍是非常艰难的,但是这是件复杂而危险的历史使命,只好尽其在我。我通过各线索各方面尽量找回为人鲜知之事。我站在客观的角度编写,但在编写中可能有的会出差错和遗漏之处,如牺牲的朋友中肯定还很多没列入壮烈栏,请各方多多塬谅。
根据2006年6月11日早上7点5分,国家人道法律部长宣布取消对华族的种族歧视法令。即取消印尼华裔国籍,对这一法令的取消大大地鼓舞华族,不是几十年而是几百年来的种族歧视,使华人不能像其他友族一样把印尼当作自己的国家。这一法令的取消,我相信华族会改变这百年来的观点看法,会真正地落地生根,融入主流社会,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帮助我们的祖国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民族大统一!
我们感谢执行民主改革的国家领导人,即哈比比总统、瓦希特总统、美加娃迪总统、苏西洛总统,他们都实行了民主改革,团结了所有的族群,取缔种族歧视,实行民主开放政策,实现全民大团结。这是我们印度尼西亚走向世界的一个壮举。我们热烈响应苏西洛总统2009年2月9日元宵节
晚会上的唿吁:“全民族团结起来!我们印度尼西亚的声誉一定能在国际上更加响亮,更受世界人民的重视!”
和平
印尼 雅加达
2003年执笔,完成于2009年2月9日
编者致敬:
编者林世芳,向参加《西加风云》编辑工作的全体沙拉越朋友,致以最崇高敬礼。承蒙资助出版的沙拉越热心朋友致以万分谢意!
21-5-1998,苏哈多大势已去,在大学生和民主人士紧逼下,只好把叁十多年的辉煌让给副总统哈比比。这是在哈比比独立宫宣誓就职总统之际,苏哈多阖着眼睛,他在想什么呢?权势?金币?还是后悔叁十年前的大屠杀?
[选自〈FORUM〉杂志15-6-1998]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