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学术

认识事物特点,是毛主席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钟之说 2025-10-04 来源:钟建民的理论思考公众号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很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在《矛盾论》中,毛主席明确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它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它运动形式质的区别”(《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08页,1991版本)。“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很好的事情弄得很坏”(同上书第311页)。

从实践出发,认识事物基本特点和规律,是毛主席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一,从中国社会阶级的基本状况出发,认识中国革命的革命的领导力量、基本力量和革命对象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文章开头即指出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从而强调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进行分析的必要性。文章的主体部分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和游民无产者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明确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的反动的知识界等,而工业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最接近的朋友,而中产阶级则有两面性,右翼可以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这是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奠基之作。文章虽然不长,但它简洁地论述和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主体力量和革命对象,并明确革命所要争取的部分。这篇文章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总体方略,为此后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基本指导思想。

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来说,反帝反封建是一个长期的革命任务,因此,帝国主义及其附庸,就是中国革命最主要的敌人。毛主席明确地指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鸦片战争,一个小小的英国,怎么就靠几千人就打败了几亿人口的大清帝国?这是因为清帝国与人民站在尖锐的对立面,他们把人民当作比外国侵略者更危险的敌人。事实上撤销积极抗战的林则徐等人的是清皇朝,而不是英国侵略者的作战优势。在中日战争中,依靠日本侵略者的伪军比侵华日军的人数都多。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门大开,许多人崇洋媚外,充当跪族,更有些为了钱甘愿充当敌对势力的间谍,还有一些依附型企业成为敌对国家打压民族科技企业的帮凶,所有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长期性。

二,认识不同战争的基本特点,确立基本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战术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主席形象地提出了他的求异思维方式,亦即思维具体化的方式:

“战争的规律一一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革命战争的规律一一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一一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战争有其一般的规律,但是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战争都是具体的战争,都有其不同性质、不同地点、不同民族等特点。

“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胜利的途径”(同上书第187页)。

毛主席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一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又经过了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的革命。这个特点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发展和胜利的可能性;二是敌人是强大的;三是红军的弱小;四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战术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第三个特点决定了红军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敌人,规定了战略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还可能失败。并进一步研究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形式,指出“中国国内战争和任何古今中外的战争一样,基本的战斗形式只有攻防两种。中国内战的特点,就是‘围剿’和反‘围剿’的长期地反复和攻防两种战斗形式的长期反复”(同上书第194页)。

《论持久战》是毛主席在全面抗战10个月之后写的。在这篇光辉的著作中,毛主席对中日战争的两个矛盾方面的基本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中日双方在战争中的长短优劣、消长变化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然后综合两方面的情况,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结论,并以此指导,对战争进程进行了预估,作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各阶段、各方面的指导方针与基本策略。而抗日战争的实践,八年抗战的实践,验证了毛主席的矛盾分析方法及指导思想的科学性。

毛主席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447页)。“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可以支持持久战,世界许多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就是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有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同上书第450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主席分析了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两种状态:在讲到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说:“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同上书第801页)。

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从矛盾基本特点出发,认识事物规律,并据此确定基本指导思想和制订战略战术并予以实施的图样领导艺术。毛主席在几十年的领导生涯里,绘制出一幅幅精美的大小图样。中国人民依据这些图样,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建立了新中国,并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把一个以原始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工业化的发展基础,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准备了充足的、有较好文化素质的劳动力。

从本国国情特点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走适合本国国情特点的革命和发展道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这是毛泽东思想科学性的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阶级性的体现。


是真公仆,不是官老爷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5年19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社会主义、修正主义与资本主义:基于马列毛经典理论的本质辨析与道路选择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求是》(2025年19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郝贵生 | 要害、核心是修正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

两日热点

修正主义的失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

超越产权的迷思,回归政权的本质:与钟建民同志商榷“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公有制”

岂容蚍蜉撼神树——驳“三七开”与“集体智慧”之流的卑劣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