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读后感
科研之余,抽空第三次读完了这本小册子。每次读,每次有新的感受。
在知乎上,网络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越来越喜欢研究教员的书籍了。用他们的话说,生活中的很多看起来比较困难的事,在看过教员的书籍之后,便豁然开朗了,慢慢的也有了解决办法。
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成长起来的科研工作者,一路上经历了太多太多。很多问题,自己找不到答案,身边人也提供不了解决办法,漫漫人生路,一半时间在迷茫和彷徨,甚至于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人生为何。
也看过了很多书,现实类文学比如《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等,历史比如《明朝那些事》等,以及一些传记啥的。但也许是人比较笨,也可能是走马观花没能得到精髓,反正在为书中的人物感慨一番过后,最后的结果就是,从书中能够学到的东西不多,能够用到的更加少。
也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答案,旅游,与各种人交流,了解到了很多,但是总感觉缺了东西,很表面,很呆板,没有逻辑,就像缺了灵魂。
直到,看到了《毛选》,看到了《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看到了《矛盾论》,看到了《实践论》,看到了《孙子兵法》,突然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就好像一架驾驶在云层里的战斗机,莽莽撞撞,不知道方向,突然一道光芒穿过来,你看到了太阳。那种无比的欣喜,简直不能用语言形容。
我不知道我说的这些有多少读者能够明白,但我想,经历过迷茫,不断在探索的那些人,肯定能够明白我所说的。就是那种,你一直想了解和认识一些现象或者道理,你尝试探索了各种方法,一直没能找到答案。而突然找到了这些书,给了你答案,或者说给了你找答案的方法,这种欣喜,这种意义,是非常让人感动的。
就和做科研一样,你尝试了各种科研条件,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条件,能够让你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结果相统一。也像做生意一样,你创业干了各种行业,失败了无数次,最后在某一个领域成功了。我不知道我比喻的是否恰当,但应该有读者能够明白。
我相信,很多已经在阅读,主动去阅读这些书籍的读者,一定也是和我一样的感受。
我总结来看,这些书籍,这些文章,最核心的一个观念,也是指导解决现实问题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唯物辩证法。通过辩证法,你能想明白现实生活中,历史发展中,乃至未来的想象中,很多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问题。
《实践论》告诉我们:完全基于经验是不充分的,只看书脱离实践也是不完整的。感性认识要发展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要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验证。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人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认识到这点,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人的思想会有所不同,有的人你无论如何去劝说也改变不了他的观念,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就好像你现在告诉一个高中生要好好学习他听不进去一样,你告诉一个老年人不要被保健品推销员骗,他说你不孝顺一样。你没有在他们的位置上实践,所以你们的思想和认识是不同的。
正是由于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也能解释为什么人要专注于一两个行业,而不是经常换行业。因为每接触新的行业,你前面积累的经验和理论可能就不适用了,因为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需要时间,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且验证正确性,也需要时间。对于成千上万平平凡凡的你我他,用一生,能够在一两个行业实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的统一,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不可避免的。社会有社会的矛盾,家庭有家庭的矛盾,乃至个人自己本身也会有矛盾。但是,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个社会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每个阶段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也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因此你能理解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要发展农业,那个阶段要发展重工业,同时也不能放弃轻工业,或者这个阶段集中发展新能源,那个阶段集中发展AI和人工智能。
对于个人,有时候要专注于工作,有时候要专注于家庭,有时候要专注于其他的方方面面等。当你用《矛盾论》来分析这些事物和现象,用唯物辩证法来提供分析事物的方法,考虑全面性和特殊性,你就发现,咦哟,原来是这样的。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
一句话总结,思想方法是人能否正确认识世界,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有了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关系。而思想方法,恰恰是最难寻找到和领悟到的。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