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为何变成了“加班革命”?
这个现象本身,就是唯物辩证法最经典的素材:生产力发展,并不会自动带来劳动者的解放;没有制度保障的技术革命,经常变成统治者加强压迫的手段。马克思说过…这不是因为工具本身,而是因为工具由资本掌握。

AI 技术大规模普及的这两年,大家经历的最大错觉是什么?
不是“AI 能帮我减负”,而是“我好像真的减轻过负担”。
但现实用狠狠的一巴掌告诉大家:在 AI 的羽翼下,996 进化成了 1299,摸鱼变成了精准计时,打工人的自由被自动化牢牢捏住。

你以为是“工具换代”?企业以为是“生产力飞升”?但资本心里清楚:这是扩大劳动投入的绝佳机会。
数据显示:AI 上线后多数行业员工日均工作时长 反而增加 3 小时以上。
这个现象本身,就是唯物辩证法最经典的素材:生产力发展,并不会自动带来劳动者的解放;没有制度保障的技术革命,经常变成统治者加强压迫的手段。
从蒸汽机到流水线,从 ERP 到自动化,从“大数据监控”到现在的 AI 工具,我们经历的一次次技术飞跃,本质上都是“生产力提升 → 资本加紧榨取 → 劳动者被迫再提效率”的逻辑循环。
AI 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AI 理论上能节省时间。那时间去哪儿了?
答案很朴素:落回了老板的 KPI 里。

在唯物辩证法中,一个现象为什么发生,总得看背后的物质关系。劳动者为什么加班?因为 “劳动时间=产出=利润” 的链条没有变,甚至因为 AI 变得更加精密了。
AI 把一个人的速度提高 2 倍,资本就会想:“那我是不是可以让 TA 干以前 3 个人的活?”
AI 把重复性工作自动化,资本就会想:“那你节省的时间,可以再要 2 个新 KPI 吧?”
AI 把流程打通,资本就会想:“既然流程更快了,那你响应速度也得更快。”
于是,效率越高,劳动负担越重。
这正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工具越先进,劳动越紧张;不是因为工具本身,而是因为工具由资本掌握。

AI 没问题,问题在于:
掌握 AI 的权力,不在劳动者手上。
资本为何对 AI 如获至宝?因为这是“监督工具”的终极形态
过去企业管理靠什么:流程、制度、监督。
现在企业靠什么:
数据化流程 + 实时记录 + AI 分析 + 绩效自动量化。
它比主管严格,比制度冷酷,比 KPI 更直击灵魂。
过去摸鱼还能凭经验糊弄。现在摸鱼会被系统识别成“长时间无输入”。
过去写个日报能应付过去。现在日报自动比对你一天的产出。
过去的任务安排靠人情世故。现在任务全由系统量化,你跑不掉。
AI 的核心能力,是把一切变成“可衡量的劳动”。
可是,一旦劳动变得可量化,就会出现一个极其可怕的结果:
劳动时间无上限。
因为你不能说“我累了”,系统会说:“我检测到你的效率在下降,请继续优化。”
因为你不能说“我做到这就行”。系统会说:“我根据同岗位平均输出,建议你再提高一个标准差。”
以前是人压迫人。
现在是系统压迫人。而系统背后还是那群人——资本家和管理层(某个时刻必中回旋镖而不被同情的工贼)。

程序猿也必然是回旋镖的受害者
AI 的最大讽刺在于——它提高的不是每个人的生产力,而是每个人被压榨的上限。
过去同事问你:“这个任务你 3 小时能干完吗?”
现在 AI 帮你做模板、草稿、排版,你真只用了 1 小时。
于是接下来:
“既然你只要 1 小时,那今天给你 3 个任务。”
任务变多、量变大、节奏变快。
这不是效率革命,这是压榨革命。

再通俗一点:你买了电动自行车不是为了跑更远,而是你老板突然觉得你每天该跑得比以前远三倍……
这就是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后的宿命:你创造的能力,会反过来对你形成压迫。
根据唯物辩证法,社会运转的根矛盾永远不是“技术有多强”,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AI 提高的是生产力。而劳动者被迫加班,是因为生产关系没有变。
AI 本来可以让员工 6 点下班。但资本希望你 12 点下班。于是技术越先进,剥削越精密。
这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异化”。
AI 没有解放劳动者,反而把劳动者推得更远。因为我们不拥有 AI,我们只是被 AI 监控、被 AI 量化、被 AI 加速。
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始终是生产工具的附庸。”
AI 只是把附庸的链条换成了“数据链”和“算法链”。

为什么 AI 让工作时长增加 3 小时以上?
因为它让一种新的逻辑成为现实:
“只要你有空,那你就应该工作。”
AI 提高响应速度 → 老板期待 24 小时在线;AI 能自动生成内容 → 老板觉得你没理由拒绝任务;AI 自动汇报 → 老板鼓励你做更多版本;AI 自动优化 → 老板期待你永远能做得更快。
于是:
晚上 10 点,主管发给你一个新任务:“我看你 AI 能一键生成,你处理下?”
周末晚上,老板一句话:“AI 做个草稿你 polish 一下。”
节假日,系统推送:“你有未完成任务,请及时处理。”
工作变成了一个永恒深渊。
劳动者开始进入一种极其危险的状态:
被自动化工具自动化地压迫。

表面上我们在用未来科技,实际上我们回到了最古早的资本逻辑:无限延长劳动时间,最大化剩余价值。
过去资本想延长工时,只能靠:加强纪律、监督劳动、加工资或者给画饼。
现在资本只需要:“我们给你一个 AI,你应该更高效。”
AI 明明是工具,却变成了管理制度。AI 明明是辅助,却变成了 KPI 的增长器。AI 明明是节省时间,却让时间消失。
劳动者看似“技能升级”,本质是“劳动强度升级”。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说句大实话:“AI 让我工作越来越像打无限火力的怪,但怪永远不会死。”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压迫结构,都不是天降的;任何矛盾的解决,都取决于物质力量的重新配置。

AI 不会自动让劳动者轻松,但 AI 可能成为劳动者争取更好制度的筹码。
真正能让 AI 技术造福普通人的,是以下几个方向:
像欧洲一样明确“下班不回复法定权利”,不会因为你用了 AI 就延长你的工作时间。
企业不能无限制让员工用AI提高劳动强度。
AI 省下的时间应该真正还给劳动者。
AI 是工具,不是鞭子。工具越掌握在劳动者手中,越不容易被压迫。
不再让“我很忙”成为一种虚假的荣耀。不再让“效率”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这是现代劳动者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AI 是新时代的蒸汽机,而我们不能成为新时代的纺织厂童工。
AI 不是魔鬼,也不是救世主。它是生产力的一次飞升。
但生产力是否造福于劳动者,永远不是技术说了算,是制度说了算,是权力结构说了算。更是劳动者是否团结说了算。
AI 让我们每天多干 3 小时,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阶级问题、制度问题。
唯物辩证法早就告诉我们:
“解放劳动者的,不是工具,而是劳动者自己。”
愿所有在办公室被 AI 推着跑的年轻人,有一天能把这句话写进自己的生活里。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