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与殖民帝国的空心化

今天这一讲,我试图用最少的文字,展示英国从一个日不落帝国到全面空心化这个事实。
今天英国的经济生态靠全球贪官和发展中国家的润一族来维持其经济生命。
一、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从16世纪,英国开始了探险、殖民掠夺之路
1921年达到鼎盛
其殖民面积3500万平方公里
殖民人口4亿以上,占全球人口的25%
到了1947年逐步退出了殖民统治
1997年香港回归,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彻底终结
殖民统治终结了,大资本仍然把持着大量的外国资产,资本获利并没有终结。英国如此大的家业是怎样败光的?
这不得不提撒切尔的贡献。
二、英国人为什么唾弃撒切尔
资本主义空心化的转折点,必须提两个人:
撒切尔执政时期从1979年到1990年
里根执政期从1981年到1989年
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起点、是中国改开的起点、也是经济、金融全球化失控腾飞的起点。
英国人民不傻,可以这样说,英国公众对撒切尔政策的反思很像如今中国人民对过去40年的反思。
对利益集团来说,撒切尔是经济复苏的象征,对人民来说,撒切尔是社会不平等的代名词。
看看撒切尔的业绩:
经济层面
推行私有化、削弱工会、强调市场竞争
改革导致了工业衰落,失业率上升,留下了“北方衰退”的社会创伤。
在社会福利与保障层面
削减住房津贴、失业救济等福利,强调“自我负责”。
削弱了弱势群体的保障,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政治治理层面
推行强政府、弱工会,为后来的新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
撒切尔的治理模式牺牲了社会共识,导致英国社会更加严重的走向分裂。
当然,时至今日新自由主义者还在为撒切尔做辩护,不明事理的美国人还在梦想美国能回归里根、克林顿时代。殊不知,新自由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全球化,是西方经济空心化、金融空心化的祸根,是赌博资本主义不断成长的土壤。
三、用数字解读英国的双空心化
国家的宏观经济数字,体现了一国的、真实的经济实力。
1、从BOP看英国的国际收支:(数字折合为美元)

1970-2024,累积贸易逆差达4.68万亿美元
2001-2024,累积贸易逆差为4.2万亿美元
注意,英国的GDP规模为 3.6万亿美元
2、从IIP看英国对外的资产和负债

对外总负债达 18.4万亿美元
总资产 18万亿美元
净负债 4800亿美元
这就是说:
外国人在英国的资产和英国人在外的资产基本持平
英国金融资本的资产规模是其GDP的5倍
英国累积贸易逆差达4.2万亿美元,如果看净资产,这个窟窿被润一族的流入资本基本填上了
英国民众从主张脱欧到反移民,本质上是人民反对全球富豪的反吸血,受不了新移民的不断增长导致生存环境的更加恶化
百姓们不懂,移民的不断流入才能维持英国现有的经济生态啊
3、通过蓝筹股看英国的产业结构

金融产业占比达 23.08%
消费品产业占比 17.82%(酒类)
工业产业占比 14.45%
医疗保健占比 11.22%
能源占比 10.75%(主要是石油巨头壳牌、BP)
原材料占比 7.43%(主要有力拓,嘉能可)
奢侈品、博彩占比 5.93%
一句话,英国的经济生态,仍靠老殖民主义的家底和吃喝玩乐产业来支撑。
四、西方没落的根源
即便不论社会公平,我们降维到资本主义经济可循环、可持续的角度来看,西方的没落,他们错在了哪里?
1、西方输了全球化的产业竞争
西方经济空心化、金融空心化,川普2.0将西方政治体制的遮羞布扒光了给世人看。西方成功的实现了三个空心化。
工业上,先有英美的工业空心化,现有制造业榜样德国的紧随其后。
工业空心化的后果是贸易逆差,有多少贸易逆差就有多少外债。外债问题最终一定演变为货币危机。
英国的IIP报告相比美国要好看一些,因为这个报告是根据纳税居民来归类其财产是属于英国人还是外国人。
英国的税收条件优厚,全球润一族自然愿意转为英国纳税居民,这样贸易逆差的窟窿就被移民富豪的资本流入填上了。这也是为什么,无论英国财政多困难,也不会加征富豪的房地产利得税。
美国的IIP就没有英国这么好看了,因为美国的人口基数大啊,美国五倍于英国的人口,靠润一族、靠远洋捕捞养不活一个国家的。
2、工业空心化终局是货币危机

英国对外的资产负债表,其对外资产和负债的规模是其GDP的5倍啊。大家换位来想一下,如果外国人在中国的资产是我们GDP的5倍,我们还能如此淡定吗?中国还是中国人民的中国吗?
英国的对外资产负债表告诉我们,如果美国赖债,英国一定会随之崩溃。如今的我们还在高调的推进金融开放,不得而知我们的政策底线在哪里?
谈英国目的是以西方为鉴,不要重蹈西方的覆辙。
五、回答两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1、关于国资三化
地方政府债务无以为继,某些人开始忽悠要国资三化了。
地方政府的债务窟窿靠卖家底能不能填上先不论。评论区有个留言,“把国家资产全部私有化了,人民还剩下什么?”
2、关于财政部发美元债、欧元债
先不论政策制定者的短期目标是什么,本质上看,财政部发行欧元债、美元债,就是将中国的货币安全与资不抵债的西方货币做更紧密的捆绑。
最近很难发出作品,好在平台多,只要还没有全网封杀掉我的声音,该说的还是要说。
一篇署名文章,让我一睹了前排干部的、真实的意识形态。
文章在引言部分先捧资本主义的成功经验,之后逻辑链到改开后成功的追赶西方的科技进步。此文的表述方式,不仅不提前30年打下的工业基础,也只字不提现如今资本主义的工业空心化和债务问题,也不提中国的就业和债务问题。也就是说,该文脱离了经济基础、脱离社会现实来谈发展新质生产力。
读这篇文章,似乎笔者的脑子冰冻在2008年之前。
读署名文章品弦外之音。这篇文章的调调,即不合拍四中全会公告,也不合拍中国人民对西方衰败的反省。
到目前为止发表的署名文章,多数人守护之前定调的市场定位,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他们守护这两句话,就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为什么?我解读一下这两句话: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就是资本和权贵来决定资源配置
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就是政府要兜底经营风险
中国的房地产实践为这两句话做了完美的诠释。房地产作为经济的主要支柱达30年,这30年,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政府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和银行信贷共同造就了房地产严重过剩的局面,留下来几代人也还不完的债,让众多家庭实现了负资产。
同志们、朋友们,承认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中国人民已经认识到我们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不合道的经济路线不可能维持其持续的繁荣。然而,我们的政策制定者还在装睡,这就是今天的社会现实。
马霞
2025年11月12日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